2021年,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线学习》特设专栏,优中选优,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批展播、报道。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海南医学院《卫生法概论》
一
课程简介
(一)课程总体情况
本课程是医学院校通识类课程,自2001年起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从未中断,积淀深厚,与时俱进。
苏玉菊教授任本课程负责人,厉行教改,强化教研,加强教材、课程与教学建设;施行“专题化”理论教学与“多元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获评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项目等多项殊荣,奠定了本门课程的领先地位。
(二)课程建设情况
1.内育外引,已建成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一流师资团队。主要成员皆毕业于知名高校法学院。
2.聚力教研教改,追求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1)加强教材建设。①苏玉菊主编(团队成员参编):《卫生法学:原理·图解·案例》。本教材被列入“全国高等学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②苏玉菊主编(团队成员参编):《卫生法教学案例评析》。③苏玉菊参编“卫生法学”、“医事法学”教材多部。
(2)把握前沿,译介国外重要教科书。①苏玉菊主译卫生法学领域的扛鼎力作【美】劳伦斯·高斯汀:《公共卫生法:权力·责任·限制》;②苏玉菊合译【以色列】阿芒.卡米:《写给法官的生命伦理案例教程》。
(3)主持教研课题多项,发表教研论文多篇。
3.依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建设、更新卫生法规试题库,帮助学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
4.结合授课专题,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含法治思想、卫生健康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现代生命观、伦理观、道德观、法治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5.建成实践教学基地十多个,为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提供支撑。
6.建成标准化、现代化模拟法庭与生命伦理教育馆,为培育大学生的现代生命观、伦理观、法治观提供实训支撑。
思政元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生命至上;生命健康权是首要人权;人文精神
二
教学名师和团队
课程负责人:苏玉菊
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美国乔治城大学访问学者,海南医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卫生法学与人文医学”重点学科负责人。海南省领军人才、南海名家、海南公共卫生法治研究创新团队(首批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带头人。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会健康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海南省卫生法学会会长、海南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苏玉菊教授潜心教学,立德树人,推行教研教改,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融通法治教育、思政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培养“融医通法·医法齐修”的时代新人与仁义良医。主持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译专著1部,合译专著1部,主编“新人文·新思政”丛书,主编“卫生法”教材2部,参编“卫生法”教材多部。
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名师、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一流课程(《卫生法概论》)、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金粉笔奖学金、第二届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术论坛思政课教师分论坛优秀奖、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征文二等奖、中国法学家论坛二等奖、中国伦理学大会优秀论文奖、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卫生法学会2020-2021年度学术年会征文二等奖、“第二届社会进步与医事法发展国际论坛”征文一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征文二等奖等重要奖项。
苏玉菊教授全面负责、策划、组织实施《卫生法概论》课程建设,主讲《卫生法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人文医学》等课程。
徐海波
法学博士,海南医学院副教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海南省公共卫生法治创新团队(海南省首批“双百”人才团队)核心成员,中国伦理学会会员、海南省卫生法学会秘书长,《卫生法概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成员,主讲《卫生法学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主持在研省社科联课题1项、主持完成省教育厅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国家一级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学术论坛》《学术交流》《法律适用》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王玄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法学硕士,海南医学院副教授,海南省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员,《卫生法概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成员,主讲《卫生法学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主持海南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2019年海南省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19年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
余敬
法学博士,海南医学院副教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海南省公共卫生法治创新团队(海南省首批“双百”人才团队)核心成员,《卫生法概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成员,主讲《卫生法学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主持省级课题3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篇,参编著作2部。2021年11月获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22年1月获得海南医学院首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
黄娉婷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海南医学院讲师,《卫生法概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成员,主讲《卫生法概论》课程。参与省级教改课题1项,发表论文多篇,负责组织实施海南医学院首届课程思政大赛。
三
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设计
1.确立《卫生法概论》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培养“融医通法·医法齐修”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时代新人与仁义良医。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整合授课专题,建设试题库,帮助学生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中“卫生法律法规”科目。
(2)能力目标:融通医法,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思维反思、回应医疗卫生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患者权利、依法行医的法律素养。
(4)价值目标:立德树人,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培育学生的现代伦理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文情怀。
2.深度挖掘、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现以《公共卫生法律制度》专题为例来说明《卫生法概论》课程是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该专题围绕建构完善的公共卫生法律制度以维护公众健康而展开(结合“新冠疫情”防控成效),与之相契合的课程思政元素包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将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摆在首要位置;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的政策之中;“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施预防为主、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策略;现代国家负有保护公民健康权益的内在职责等。
总之,通过对各个专题的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与融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现代生命观、伦理观、法治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课程形式
《卫生法概论》采用“专题化”理论教学与“多元化”实践教学相结合方式,具体包括:
1.构建整体化、进阶性教育教学体系: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碎片化教学弊端。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贯通,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运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联通,法治教育、思政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融通,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协同发展。
2.主推“案例/问题导学式专题教学法”:弥补传统的“一课一学”式教学的不足。
3.构建“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使知之”,而且“使由之”。
引入苏格拉底式教学法,采用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教学方式,教学生“像律师一样思考”——基于案情事实分析法律问题,提升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批判思维与人文情怀。
4.施行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并重强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
(1)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占总分的60%(平时成绩占20%、案例分析与模拟法庭占40%)。终结性考核:占总分的40%,以考易系统为平台,进行机考。
(2)对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实行双向控制:若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低于60分,将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核;若终结性考核的卷面成绩低于50分,课程总成绩将计为不及格。
(3)将学生的品行操守、公益实践、团队精神等非学业因素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三)课程质量保障
1.强化专题备课会,充分讨论、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2.紧扣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建设试题库并及时更新。
3.与时俱进,把握前沿,融入最新法治建设成果。
4.内育外引,实施“青蓝工程”与“传帮带”,打造一流师资团队。
(四)建设机制与建设流程
1.课程准备
(1)确立教学目标: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培养“融医通法·医法齐修”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时代新人与仁义良医。
(2)根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大纲与专题,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3)确定课程考核方案,施行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
2.网络课程开发
为推进全民卫生法治教育,海南医学院聚力打造《卫生法概论》网络课程平台。在课程负责人的全面组织、协调、指导下,已录制完成以下10个教学视频(每个10分钟):《用法律维护人的尊严与健康权益(一)》《用法律维护人的尊严与健康权益(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制度》《传染病防控法律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药品管理法律制度》《疫苗管理法律制度》《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法律制度》。
3.课程运营与维护
视频课程上线后,学生进入平台学习,技术人员可在后台观测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观看视频时段、学习总时长、课堂活跃度、完成作业频次等情况,技术人员再将学生的行为数据导出并发给课程助教,由课程助教对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课程助教还可以通过在讨论区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答疑,正面了解学生学习《卫生法概论》课程的困难,及时向学科教师进行反馈,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的课程和教学计划。课程负责人总体把握课程的建设和运营状况,了解课程教学的效果。
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一)构建整体化、进阶性教育教学体系。结合医学继教的特点,以《卫生法概论》为核心课程,构建由《医学伦理学》《卫生法概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等课程组成的课程模块,全面培养医学生的现代生命观、伦理观、道德观、法治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二)构建课程思政推广平台。与“智慧树”平台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录制课程视频,线上发布,将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从课上延展到课下。
(三)课程思政建设所解决的教学难题
1.解决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各自为政的问题
本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找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人文教育中的关联元素,并通过“案例/问题导学式专题教学”进行整合、优化,形成课程思政供给内容,构建起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体系,解决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各自为政的问题。
2.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实践教学是深化并内化理论教学的必要途径。我们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了与专业教育相连接的、“知情意行能”相融合的实践教学形式(如涉医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组织学生分组参与,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力图达致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3.实现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
培养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不只是对学生强调各种“应当”或“必须”,根本在于帮助学生将思政与人文的价值、知识、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此,我们设计了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重在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还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如伦理查房、法律服务),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中认识社会,理解医学事业的神圣,体悟医学职业精神,自主构建人生态度,自觉践履真善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由此实现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
课程成效与规划
(一)课程成效
1.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人才培养成效卓著
海南医学院着力推进《卫生法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含法治思想、卫生健康思想)和现代生命观、伦理观、法治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健康中国、健康海南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时代新人与仁义良医,成效显著。
2.推行教改,实现“九融通”,教学成效突出
(1)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2)融通法学文化与医学文化;
(3)融通法治教育、思政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4)融通“专题化”理论教学与“多元化”实践教学;
(5)融通专题教学与课程思政;
(6)融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价值目标;
(7)融通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
(8)融通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
(9)融通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
(二)发展规划
1.顺应新医科、新文科发展趋势,强化以《卫生法概论》为核心课程的人文医学课程群建设,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伦理思维与人文思维。
2.与时俱进,把握前沿,优化授课专题,着力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构建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授课体系。
3.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现代生命观、伦理观、法治观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进“三全育人”。
4.结合后疫情时代卫生法治建设需求以及海南自贸港卫生健康发展的实际,强化卫生健康法治教育。
5.加强与本地法院“医疗纠纷”法庭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师生、医务人员与民众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
6.利用信息技术,加快课程社会化推广,大力开展卫生健康法治全民教育。
7.内育外引具有医法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相关阅读
《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更多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欢迎关注在线学习的持续推送。
来源: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海南医学院《卫生法概论》教学团队供稿
统筹:徐杏
监制:张冠华 何曼
精品悦读
在线学习研究丨淮北师范大学教授张琪:人机共育将成新时代教育新景观
社区教育丨社区教育的“河南经验”
职业教育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与服务并举,建中国特色“教学工场”
走进开大丨萍乡开放大学:为推进“五区”建设贡献开大力量
职业教育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联动、厚积薄发,全面迎接职教本科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院长在线丨重庆邮电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挺:以“数智思维”重构和推动继教发展
高校教改丨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思想者说丨教育部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教育信息化进入数字化转型重要时期
教育体系重构下的教培机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