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启古蜀文明“黑匣子”找一把钥匙
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馆长 卢泓杰
乌木在民间有“家有乌木一方,胜过珠宝一箱”的说法,坐落在都江堰的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是四川省成立的第一家非国有博物馆,也是世界首家以研究乌木文化、对乌木实施挖掘保护及艺术创作和收藏的大型公益性主题博物馆。
为什么会远赴成都建设一座乌木博物馆?乌木的魅力是怎样的?我很愿意为大家解答。
我196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恒春半岛,我从小喜欢自然,尤其对天然的石、木、贝壳等有特别爱好,喜欢探险,探索人类未知的事物,上山下海,探索自然的奥妙。
1988年我来到成都,便被天府之国悠久的文化氛围所吸引。上世纪90年代初,一日和工人在河边休闲之时,我发现岸边的浅水处有一块黑漆漆的东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以为这是自己平日爱好的石头,便好奇地拾起来带回家研究,水干了之后发现颜色不再是黑漆漆的,又像是木头,可是木头怎么会发光呢?百思不得其解,我便拿着它四处找寻答案。
这块“黑黑的石头”被成都的老人家告知那是乌木啊,民间传说:“乌木会走路,会唱歌”“家有乌木一方,胜过珠宝一箱”。我拿到成都理工大学做鉴定,结果发现这块乌木已经埋藏超过3800年。平常人说千年就成精,这是三千多年。
那时我便开始关注乌木,决心收集乌木并进行加工制作。
我潜心钻研保护和制作乌木,最终形成一套完整工艺。当一件件不起眼的乌木经自己双手变成耀眼厅堂的艺术品之时,当搜集展示的乌木越来越多之时,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这神奇的乌木,1996年我心中萌生出创建一座博物馆的想法,要以乌木为文化载体,希望能做到永恒的留存,去阐释人与自然的无限空间与价值。
如今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名为“万根同心太阳神”,是我多年前收集到的,据C14同位素测定,它的埋藏年代为7369±100年。
为何取名“太阳神”?这是源于2003年,我跟随当时的业务主管单位成都市文化局参加在中国香港开展的巴蜀文化艺术展览,携带了中小型乌木作品二十余件,乌木“太阳神”由于体积庞大作为图片现场展示。参展的乌木受到了香港市民的喜爱,对于图片上的乌木“太阳神”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我说:乌木沉埋几千年乃至上万年而不腐不朽,太神奇,这件庞大的天然乌木古树根形态美好而震撼人心,它的万根盘结就像是海内外华人华侨遍布在世界各地,中间的圆心像祖国的向心力,它就是民族根、民族魂、民族凝聚力,是祖国统一、民族大团结的象征物,仿佛海内外的华人华侨无论何时何地都具有同样的一颗爱国之心,堪称“万根同心”。“万根同心太阳神”由此得名。
我创建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为开启古蜀文明的“黑匣子”找到了一把钥匙。
乌木是自然环境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远古原始森林硕果仅存的自然遗存,也是古代巴蜀大地地理环境结构的特有生态文化产物。通过对乌木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了解远古巴蜀植物种类的状况,并从中认识当时的气候、水源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自然因素,从而从另一个角度去佐证古蜀文明的演变进程。我希望将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建成一座具有世界文化交流功能的聚集地,让乌木带领人们走进亘古文明,去探索远古的智慧。
一针一线,拓宽蜀绣的文化认知度
成都蜀绣博物馆馆长 杨德全
成都蜀绣博物馆坐落在浣花溪畔,馆内作品多为收藏级蜀绣佳作,既有传统山水,也有现代创作,既有蜀绣几千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精巧技艺,也有随社会发展当代人的时尚审美。件件作品情感丰沛、技艺精湛,具有色彩充盈饱满的感染力。
我钻研蜀绣技艺40余年,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绣制《芙蓉鲤鱼图》,澳门回归时省政府赠予特区政府的《九寨沟大熊猫》也出自我手,我的代表作《金沙太阳神鸟》曾随“神六”遨游太空。蜀绣是经过三千多年历史传承的技艺,放眼国内,也是少之又少。作为成都蜀绣博物馆馆长,我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将蜀绣传承下去,将它作为成都的一张名片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蜀绣起源于商周时期,在西汉时期,技法已相当成熟。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成都设置锦官,蜀锦、蜀绣名扬天下。如今,在“苏、湘、粤、蜀”四大名绣中,蜀绣发展相对滞后,市场份额、知名度犹不及苏绣,这是我心中最大的遗憾。但,如果蜀绣的精粹得不到传承、保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巨大损失。
我认为蜀绣博物馆不仅能成为蜀绣收藏、展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还能满足传承、研究的需要。蜀绣博物馆建馆的起因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那时,我考入成都市蜀绣厂,作为学工跟随蜀绣厂的前辈一同参与纹样绣制。后来,从基层慢慢成长起来,成为厂长、所长,也是蜀绣厂最后一任厂长。随着时代发展与更迭,传承手工企业相继转制,面临传统手艺人大量流失,民间工艺失传。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蜀绣,我决定建立蜀绣博物馆。
但由于长期从事技术工作,我对博物馆的运作模式、组合等不太了解,以及在场地、人员上也面临困难。只能怀揣对蜀绣的热爱,自筹资金建立博物馆。在这一过程中,又得到了文化及其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成都蜀绣博物馆提供了场地,使得博物馆顺利建成。
如今,蜀绣博物馆有藏品六百余幅,并有多幅收藏级蜀绣佳作及镇馆之宝,藏品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国际展出。其中《一带一路繁花似锦:竞芳华》创作完成于2020年,整幅作品从策划、设计、绘画到绣制,花费近两年时间。该作品技法打破传统针法的形式,让色彩变得随性而潇洒,过渡自然,动感十足。针脚长短运用自如,浓淡雅致。作品以梅花讴歌中华民族临危不惧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于2020年9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同时,为了实践蜀绣传承,丰富博物馆专业资料,我花费近10年时间整理蜀绣资料、汇总蜀绣针法、收集老旧绣片并亲自完整刺绣出蜀绣锦衣纹138种针法。在绣制过程中,进行文字、照片及视频整理,最终出版蜀绣历史上第一本完整的针法绣谱《觅针》。
如今,女儿赵婧阳已经培养成为接班人,面对蜀绣博物馆未来发展,她认为除了要把蜀绣本身的技艺和特色传承下去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新元素融入到蜀绣博物馆中。的确,过去,蜀绣大多是用在生活用品、传统服饰等地方,图案、花色基本为中国传统纹样,再加上纯手工价格昂贵,年轻人难以共鸣。未来,我们希望融入更多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加入除丝线以外的其他材质,用蜀绣的精湛工艺将时尚元素与传统的刺绣融合,拓宽蜀绣的文化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