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传承岭南文脉 抵达更美“诗和远方”

旅游 羊城晚报 2022-05-22 07:10

原标题:守护传承岭南文脉 抵达更美“诗和远方”

开平自力村碉楼群 谭伟强 摄

广州图书馆是广州的文化地标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Hunk 摄

旅行社带游客走进梅州茶田 旅行社供图

广东夜经济发达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

舞剧《沙湾往事》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广州长隆度假区 长隆供图

广州南沙花园酒店粤书吧 酒店供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粤文旅宣

文旅融合发展迈出开创性步伐,文旅融合“四梁八柱”筑牢夯实;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艺术精品创作展现新时代风采,精品佳作层出不穷;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现跃升式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频获国字号荣誉……

广东省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广东文旅部门推进文旅强省建设,守护传承岭南文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绘就了令人振奋的“文旅秋收图”,南粤大地上“诗和远方”越来越美。

公共文化 基础设施实现五级覆盖

“我来东莞17年,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在图书馆了……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2020年6月,读者吴桂春给东莞图书馆的130多字留言,让网友们深受感动,引来了众多媒体报道和网友刷屏,微博累计的阅读总量超过了10亿次。多年来,广东公共图书馆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平等无差别的服务。吴桂春留言中的真情表白,是对广东公共图书馆多年来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最好评价,也是广东注重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小缩影。

除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广东还持续补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短板”。2018年初,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启动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推进县级以上“三馆”全覆盖和达标升级工作。截至2020年12月底,最后一个汕尾市文化馆过渡馆已经建成开放。

五年来,广东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为人们提供更多文化阵地和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目前,广东全省共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50家、博物馆366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4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000多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全省涌现“粤书吧”、智慧书房、读书驿站等2000多家新型阅读空间,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织密。公共图书馆总藏量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首位,广州图书馆连续6年基础服务量居全国第一。省财政投资23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4.45万平方米的“三馆合一”省级标志性文化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主体结构已于近日封顶。中山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三三”工作模式被文化和旅游部向全国推广。

文化遗产 水下考古成果全国居首

2021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举行前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公布了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推荐案例,来自广东的丹霞山“五维一体”世界遗产教育模式赋能地方可持续发展、广东开平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占据了其中三席。

2022年4月18日,广东省文物考古工作会议召开,发布了“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2012年-2022年)”。其中,广州南石头监狱遗址、英德岩山寨遗址等多个考古发现,是近五年来所发掘的。2019年、2020年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南海I号”两个项目连续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水下考古成果位居全国首位。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广东,都对岭南文化的保护利用给予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广东文化工作者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强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延年益寿”。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核定公布不可移动文物2.5万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开平碉楼与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余处;“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全省备案博物馆367个,定级博物馆总数位居全国第二;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处,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4783件/套,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2021年,广东又出台《广东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公布39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评选15处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7处办学旧址实施修缮,举办华南研学成果展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升格扩编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清远英德岩山寨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填补岭南文明起源阶段聚落考古空白。

文旅融合 深度融合探索“广东模式”

如今,游客坐在广州南沙花园酒店“粤书吧”,就可以悠然自得地阅读到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提供的书籍文献,在良好氛围中感受“粤读书,悦旅游”。“粤书吧”,是广东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上的一种新探索。

2018年10月25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挂牌,“诗和远方”走在了一起。2019年,广东省委常委会把“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列入工作重点。广东先后出台多项文件或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为文旅系统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2020年初,广东出台《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加快推进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

近年来,广东文旅融合新载体不断涌现,文旅融合项目各地落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和文旅融合“粤书吧”等成为广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广州番禺区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产业示范区;清远清城区先后引进长隆、广东际华园、梦享谷等重大项目,推动文旅产业集聚区建设及城乡融合发展;珠海斗门区通过宋城演艺度假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岭南大地等一批在建重大文旅项目,走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示范之路。

2021年,广东的文旅融合发展又迈出开创性步伐,机构职能、机制运行等实现深度融合;创新推出历史文化游径、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精品线路、片区超过400条(个);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落地实施;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揭晓,至此共认定三批25家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艺术创作 文艺精品佳作迭出

2019年5月,广东曲艺作品《大营救》从84个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十八届“群星奖”。2021年12月,广东出品的全国首部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票房达到1389.7万元,成功登顶中国戏曲电影票房榜首,并刷新了中国戏曲类电影票房历史纪录。粤剧电影《南越宫词》荣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五年来,广东注重艺术精品的创作和展演,文艺精品迭出不穷,满足“老广们”的文化需求。“十三五”期间,全省创作200多台大型主旋律剧(节)目,演出总场次超过4万场。舞剧《醒·狮》、舞蹈《与妻书》、粤剧《白蛇传·情》、潮剧《李商隐》、广东粤剧院曾小敏、广东潮剧院林燕云等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个人,分别荣获舞蹈荷花奖、文华表演奖、戏剧梅花奖等重要奖项。

在2021年,广东实施了“建党百年”专题创作展演计划,举办建党百年主题的百场精品展演、交响音乐会、美术作品展、革命历史展,参演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承办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推出交响幻想曲《中国1921》、芭蕾舞剧《旗帜》、民乐交响乐诗《岭海长歌》等一批新创剧目。2021年,广东创作的话剧《深海》、粤剧《红头巾》等12部作品入选国家庆祝建党百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并参加展演,话剧《深海》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舞剧《沙湾往事》在全国巡演38场。广东还联合举办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等重大美术展,7个展览入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3个展览入选年度十大优秀项目,均位居全国第一。

文旅产业 多项数据连年领军全国

2022年春节假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广州接待市民游客超77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近55亿元。这是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规模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条完整;产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旅游龙头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五年来,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成绩瞩目,多项数据连续多年领军全国。全省涌现出华侨城集团、省旅游控股集团、岭南国际集团、长隆集团、华强方特等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广之旅、广东中旅等一批服务标杆企业,以及奥飞娱乐、励丰文化科技等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其中,历经十余年发展的羊城创意产业园,已成为汇聚130多家文化创意、数字经济企业,年产值超300亿元的数字经济集聚区,累计培育了9家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2017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817.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37%;到2020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加到6210.6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6%,连续7年超过5%,已成为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2017年,广东旅游总收入达1.19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6.5%;到2019年,广东旅游总收入达到1.52万亿元,接待过夜游客为5.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入境过夜游客等指标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2021年,广东文旅产业摘得一批“国字号”奖项,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5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10个、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各1个,继续做强做大全省文旅产业实力。

红色宝藏 传承南粤百年红色基因

南粤大地上,众多革命文物星罗棋布:红墙黄瓦的广州农讲所农民运动讲习班的上课声,似乎至今犹在人们耳畔回响;海丰红宫、红场旧址,见证了大革命时期彭湃领导的海陆丰革命斗争……这些革命文物,串连起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展示着一段段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传承南粤百年红色基因。

2021年6月首次公布的《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显示,作为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广东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处,其中除了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49处;全省可移动革命文物4544件(套),全部都是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拥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个、红色旅游A级景区23个。广东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和级别均位居全国前列。

实施革命文物固本强基行动;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修缮行动;实施革命文物展示利用行动;实施革命文物宣传教育行动;实施革命文物文旅融合行动……近年来,广东实施了“五大行动”,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向纵深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革命文物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强。省级财政年度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逐年递增,从2015年的0.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亿元,并从2019年起5年专项安排15亿元实施省级以上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建设、展陈提升行动,统筹各项相关资金70亿元支持红色革命遗址免费开放、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等工作。

在革命文物文旅融合方面,广东探索建立“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陈列展示——周边环境整治——红色旅游景区”的全流程建设模式,印发《加快推进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发展的工作指引(2020年-2022年)》。鸦片战争博物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推介的60个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文旅扶贫 村民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文化旅游扶贫是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广东把文化旅游扶贫付诸实践。2017年3月,广东省公布《旅游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在全省227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选出117个具有发展旅游潜力的贫困村作为省旅游扶贫重点村。2020年底,在“2020年广东省旅游扶贫培训班”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提出“三步走”:一是以生态文明、美学设计、绣花功夫引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二是以现代产业集聚和科技引领富民宜业乡村建设;三是以发展特色美食、精品民宿(客栈)和丰富旅游体验引领主客共享的幸福宜人乡村建设,共同提升广东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文旅+扶贫”已成为广东各地乡村脱贫摘帽的重要抓手,并收到良好的效果。2017年,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的狮峰村还贴着“省定贫困村”的标签,当时的村集体年收入仅3万多元。到2018年年底,借助乡村旅游、渔业养殖,以及衍生出的淡水鱼养殖加工销售、白鹭湖莲子、餐饮购物、民宿客栈、节庆节事等产业,村内48户137人就全部实现了预脱贫。如今,不仅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越走越顺,狮峰村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每逢节假日都会迎来大批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

连州市丰阳镇畔水村的“大夫第”精品民宿,是广州岭南集团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对当地一座清代古宅大院进行保护性开发所打造的“扶贫样板”。该民宿项目由点及面、连线成片,亦整合开发了周边的古村、花海、绿色农业等资源——游客不仅能徜徉古村、入住古香古色的古典民宿,还能体验农科观光、农趣采摘、休闲度假等多业态的乡村游。随着这家“网红民宿”的走红,不少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一条“家门口”致富之路。

对外交流 文旅“朋友圈”持续扩大

2021年12月19日,大型科技民族舞剧《醒狮美高梅》在美高梅剧院首演,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该剧是为庆祝澳门回归22周年,美高梅与广州歌舞剧院携手打造。创演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醒狮美高梅》是广州澳门两地文旅融合的全新突破。”

民族舞剧《醒狮美高梅》仅是广东文旅对外交流的小小案例。近年来,广东加大对外交流,持续扩大文旅的“朋友圈”。其中,深入打造“广东文化精品丝路行”品牌,举办东盟、太平洋岛国等广东文化周活动,组织赴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欢乐春节”、中国-东盟旅游年等活动,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20年,广东制定《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年行动计划》,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开展了70余场粤港澳台文化交流活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巡演、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台湾青年岭南行等活动,推出5个主题的27条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并举办文创设计大赛,江门仓东文化遗产游学营入选国家“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产品”,“文物看湾区”新媒体项目入选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十大精品推介项目;推动港澳旅游从业人员在横琴新区执业,411人获得专用导游证。

2021年,广东继续拓展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合作发展不断深化:联合起草《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推出16条第二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举办大湾区艺术精品巡演、大湾区(广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台湾青年岭南行等系列活动,其中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示范案例,成为粤港澳三地青少年交流的经典品牌。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