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当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成为过去时,当教育回归到校园,学生课业负担怎么减?双减政策之下,学生作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减的空间在哪里?怎么减才是有效地减?怎么减才能不增加家长的焦虑?日前,成渝双城教育专家共聚成都市青羊区,召开成渝双城经济圈“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就如何“有效减负”展开了富有开拓性的讨论。成都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作业,找到学生作业成绩与时间行为的九个区域,重庆通过云课堂,把优质教育资源免费输出给学生,殊途同归,共同探索“双减”有效路径。
近一半学生作业是低效甚至无效
“‘双减’之一的‘作业减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减是以提质增效为前提。”成都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表示。通过大数据作业区域反馈,作业标签化的数据显示,近50%的习题难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匹配。也就是说,大样本分析表明,近一半的学生作业是低效甚至无效,每天写作业就是在撞大运。“这说明,我们的作业是有水分的,减负是存在空间的。”
罗清红指出,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没有课堂的高质量,作业减负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课堂上应该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而不是和已经懂了的学生进行“表演”。所以构建成都高质量课堂势在必行。
减负 精细化作业是关键
这场“减负”行动,主力军是教师,如何关心关注和研究清楚教师群体的身心状态,进而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尽量让教师能在“无感”的状态下,改变其思想行为,顺应减负行动,并从中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专业的成长,是减负行动能否持续坚持下去的重中之重。
教师需要什么?需要专业指导,伴随式指导;需要减轻无效工作负担;需要精进学习,开阔视野。为此,亟需开展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聚焦课堂大比武行动;开展九九提质行动;推动“互联网+教育”的成都共享教育落地。
“减负”不减质,精细化作业管理是关键。“可能老师们认为的分层作业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有差异的。”罗清红表示,在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大数据调查后发现:学生作业成绩与时间行为存在九个区域。针对吃不饱的学生,要提高作业技术含量;针对靠勤奋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要优化他的学习策略;针对用时长的学生,要调整他的作业量。
罗清红认为,当务之急是各区市县(学校)要建立自适应作业平台系统。
从“以人为本”走向“育人为本”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的线上发言同样引人深思。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单一地讲求高效率,而忽视了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的作用。要从突出“以人为本”走向彰显“育人为本”。他表示,聚焦教学,既要服务应试也要支持育人。育人为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重视课程,重视人类优秀文化等要素对育人起到的作用。他强调,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科实践作用,提出真实的问题,真实情境,以核心素养贯穿教学过程,课堂要从追求高效率走向高品质,要放飞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彰显学生的自主性等,要通过问题解决实现应试与育人的双重功能。
重庆 开发云课堂让优质资源共享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分享了“双减”重庆做法。重庆教科院通过多方整合资源,把教科院课程研发、出版社技术开发、电视台传播有效整合起来,开发出了中小学云课堂,把优质的课堂通过网络、电视免费输出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