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等教育界的天花板,清华大学向来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向来就有“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
为了鼓励更多学生能够勇于投身体育事业,清华大学为不少有贡献的运动员,提供了最好的学习资源。可以免试就读于此,邓亚萍就是其中之一。
与其他运动员不同的是,邓亚萍从清华大学拿到本科学历后,又出国读了硕士和博士。很多人佩服她的学习能力,却不知道她此举背后的原因,竟如此扎心。
“初代大魔王”邓亚萍,自曝决定读博士的原因
如今很多青年学生都喜欢谷爱凌,殊不知早在20多年前,有乒乓球“初代大魔王”之称的邓亚萍,在当时的影响力,丝毫不输于现在的谷爱凌。
她出生体育世家,5岁起就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始练习打球。由于她个子不高,父亲便特意为她研发了适合她训练的特殊方法。即使以她的身体条件,并不是最好的料子,她却凭借惊人的学习能力和自律精神一路打进国家队。
邓亚萍老师在役的14年里,拿到过18个世界冠军,创下女子乒乓球史上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的纪录。自从她淡出比赛后,还进入国际奥组委担任职务。
只不过9岁就进入体校一边上学一边训练的生涯,让她在文化课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在球台上她所向披靡,在会议桌上却遭遇语言不通的窘境。
邓亚萍自曝当时的她,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她必须再次为了荣誉而学习。她在清华大学外语系,从认识字母开始从头学起,体育精神在书本知识上同样适用,她在顺利拿到清华大学学士学位后,27岁时又去往英语的诺丁汉大学读研。
此时的她已经完全能够胜任国内外的各项工作,她没有因此而停止学习的脚步,又考入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她也载入剑桥大学的史册。
不设限的人生多精彩?邓亚萍:做到极致,你就是冠军
在邓亚萍报考剑桥大学前,就连清华大学的导师,都不建议她去剑桥,因为以往从来没有任何一位顶尖运动员,能够拿到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往我们只知道邓亚萍老师在体育和文化课学习上都堪称学霸,时至今日才知道背后的原因,如此令人感动。
邓亚萍老师一直以来,都用“笨鸟先飞”来形容自己的教育经历。从各方面来说她都不是学习条件最好的学生,为了达到目的她只能加倍地努力,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事实证明她做到了。
现在的体育生训练,在前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更加科学了,也能少走很多弯路。可是近30年以前,邓亚萍老师的时代,只能靠从严、从难、从实战和大运动量出发。这将注定他们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而邓亚萍的成功,完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重重极限。退役后的她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空杯心态”,用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制的方式,又屡次在学业方面取得突破。她坚信每一个行业里都有值得学习的,能够为自己所用的知识。
当你在新领域取得好成绩,开始有了新的认知,就会从学习中体验到美妙。她的名言是:无论在什么领域,只要做到极致,你就是冠军。
与谷爱凌相比,邓亚萍的教育经历更接地气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不少青少年学生都以谷爱凌为榜样。努力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要努力学习文化课,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可是有些学生和家长都深深知道,谷爱凌出身于学霸世家,母亲早已实现财富自由,在教育成本和学霸基因等各方面,普通学生都无法企及,又谈何去奢望培养出第二个谷爱凌呢?
与谷爱凌相比,邓亚萍的教育经历更接地气。虽然同为乒乓球队员的父亲是她的启蒙老师,可是家长也只是起到了“领进门”的作用,后期完全是靠她自己的自律精神才走到了今天。单纯靠家长的监管和说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有些家长过早就给子女贴上了标签,以后要成为科学家,或者是运动员,实际上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贴标签反而会限制了他的发展。还是要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只要适当鼓励引导即可。
笔者认为,事实证明很多奥运冠军一旦把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成绩都非常可观。说明文化课和体育学科,完全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家长不要觉得练体育科目会浪费学习时间,适度结合才是良策。
今日话题:大家看完邓亚萍的读博原因有何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