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松树、柏树、刺槐等树木交织的森林延绵不断,绿意盎然,移步换景间流水潺潺,令人不由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绿水青山如泼墨山水画般就这样撞入探访者的心间。
这里是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原山林场,跨度30多公里的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4.4%,每年可释放氧气6000余吨、吸滞灰尘6万余吨。作为鲁中地区一道不可或缺的绿色生态屏障,原山林场被当地市民亲切地称为“淄博的肺”。
然而,如今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在半个世纪之前却群山裸露,是名副其实的“石头山”。为把荒山变青山,1957年原山林场建立。60多年间,三代原山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施林业产业化发展为奋斗目标,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进而到金山银山的美丽嬗变。
如今,“接力棒”已传至第三代原山人手中。紧跟前辈的脚步,年轻的原山人接续奋斗,更谱就了与时代同步的新篇章。
图/原山林场绿意盎然
【01】“林三代”的人生抉择
林场的工作有多艰苦?“80后”的原山林场职工贾玄璞讲述了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那时,他刚参加工作,跟着防火队的老队员去山里打烧防火隔离带。为了将林区与用火行为隔开、防止林火成片,原山林场的防火队每年都要对林区外围的枯草、灌木进行人工烧除,打烧防火隔离带70多公里。通天的火光、炙热的高温,让人难以靠近,在贾玄璞看来,这份工作远不止艰苦,更伴随着不可预知的危险。
是另觅他处还是勇往直前?作为土生土长的“林三代”,贾玄璞几经思索后决心像老一辈原山人一样——再艰难的环境也不放弃,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咬牙坚持。
原山林场的建设过程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贯穿始终——为了让树木在石缝里成活,第一代原山人凭着一股子“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决心,长期居住在石屋和破庙里,工作在荒山秃岭上,硬是将一棵棵树苗种进了石缝里;80年代为了探索以副养林的路子,时任原山林场陶瓷公司经理的孙建博在北上南下的奔波中,为了节省经费和同事每每花2毛钱睡在电影院的连椅上……
家庭影响,也是贾玄璞做出坚守林场岗位的重要原因。贾玄璞的父亲贾万利被誉为“原山林场活地图”,是一位扎根原山半生的老原山人。在1983年和2000年的两次森林资源普查中,为了厘清原山六大营林区的森林资源状况,他徒步走遍林区的山山岭岭,用脚步丈量了原山林区所有的边界。
情有所归,方能身有所往。正是深感父辈们的艰苦奋斗、见证了原山林场的巨大变化,贾玄璞决心扎根这片绿海、守护这片绿色。
图/原山林场于1997年成立山东省第一支森林专业防火队,已成为林场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02】20年的青春蜕变
事实上,像贾玄璞这样的年轻人在原山林场有很多,并已经成长为林场建设的中坚力量。原山集团的管理层中,70后、80后的青年干部已占了一半以上。
是什么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原山林场?改革创新激发干事活力位于首位。在原山林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艰苦创业没有休止符,原山改革永远在路上”。纵观60多年的原山林场建设史,是一次次打破常规、创新发展后结出的硕果。
比如在制度创新上,其先是在70年代探索承包责任制、有计划地退耕还林,极大提高了职工造林的积极性;后又一举打破干部任用的终身制,采取能上能下的科学机制,调动起全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比如在产业创新上,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原山林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园林绿化、森林康养等产业。1999年,原山林场建成了山东省第一家森林乐园,迅速在市场中挣得了第一桶金。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创新做法”写进《生态林业蓝皮书(2020~2021)》,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入选的国有林场。
花健是2002年到原山林场工作的年轻大学生,由于头脑灵活、积极肯干,作为80后的他20年间从最初的酒店门童成长为林场的党委副书记。用他的话来说:“是由于原山事业的创新发展,才给我们这些林场青年一代搭建了广阔的施展平台。”
如果说为把荒山变青山而进行的披荆斩棘、战天斗地的实践让人们看到原山人的艰苦奋斗,那么改革创新则是原山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另一方生动展示。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原山人的传承和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原山林场新貌。
不久前,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到原山林场调研时表示,原山林场是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先进典范,要继承发扬好这一优良传统。
图/“林业英雄”孙建博
【03】“林业英雄”的榜样力量
如果说贾玄璞、花健等人是原山林场年轻力量的普通缩影,那么个人印记更深深嵌入原山林场的,是原山林场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原党委书记孙建博。可以说,原山林场历史上很多次的打破常规都与他密切相关。
对孙建博来说,其与原山林场相关的事件中,最具转折意义的有两起。第一起发生在1986年。这一年,孙建博从淄博市博山区民政局辞职,承包了原山林场下属濒临倒闭的陶瓷门市部。在那之后,孙建博拖着从小瘫痪的双腿,带领6名待业青年几乎跑遍了全国的陶瓷销售产地,短短几年间打造起江北最大的陶瓷销售公司。
第二起与原山林场关系更为紧密。1996年底,孙建博上任原山林场场长,面临原山林场背负4000多万元的债务、126家债主轮番上门讨债、职工13个月发不出工资、有的职工甚至靠卖血供孩子上学的境遇。
很多人都问过孙建博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接下原山这个烂摊子?孙建博的回答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的人,就要坚决服从组织的命令。
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和责任担当,推动着孙建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原山林场的建设当中。他带领林场党委关停下属亏损企业,筹措资金建起有市场前景的新企业,用两年多的时间,为职工补发了工资、退还了集资、补缴了养老保险、报销了医药费。
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原山林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园林绿化、森林康养等产业,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有机融合。在全国4297家国有林场中率先实现了山绿、场活、业兴、人富、林强的目标。
2018年,孙建博荣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的“林业英雄”称号,成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全国第三位“林业英雄”。
孙建博等原山人用实际行动写下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更彰显出早已融入原山人血液中的听党指挥、敢于担当的优秀基因。
图/在原山林场60多年的建设史中,业兴人富的发展思路贯穿始终
【04】共同富裕的原山实践
有令人自豪的传承、有创新发展的机会、有绿山成金的前景,对年轻一代的原山人来说,最大的感触无疑是幸福。
2011年,张宁所在的颜山宾馆濒临破产被原山林场接管。张宁不但没有下岗,还在原山国家森林公园找到了新的岗位。回忆起在原山工作的10年,张宁表示,不但工资涨了七八次,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干劲儿也越来越足!”
跟张宁一样有着到原山安新家经历的大有人在。1996年以来,原山林场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先后接管、代管了淄博市园艺场、淄博林业培训中心、淄博市实验苗圃、淄博市委接待处下属颜山宾馆等4家濒临绝境的事业单位,形成了由5家困难事业单位和1家企业组成的新原山。
或许在外人看来,每整合一个单位,肩上的负担就要多上许多。但原山的决策层却不这么看。“老百姓的信心是什么?他不仅想着挣多少钱,关键是要看到希望。”
尽管一直以来,“艰苦奋斗”是原山林场给外界最突出的印象,但“奋斗”与“幸福”素来密不可分,“让原山人过上幸福生活”同样是原山林场建设至为重要的关键词。在原山林场60多年的建设史中,业兴人富的发展思路贯穿始终。
为将不同编制和身份的人员紧紧凝聚在一起,汇聚起干事创业硬核力量,林场党委提出了“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为国家作贡献”的一家人理念,打破干部终身制,推行职工竞争上岗制度,对不同编制和身份的职工一律一视同仁,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力。
一样的身份、一样的待遇,一样的奔头,原山林场的一家人理念恰是对共同富裕最生动的注脚。
如今原山林场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9万元增加到10万元,所有职工家庭都是山上一套房、城里一套房,既方便工作,又方便就医和子女接受教育。
以德治场、凝心聚力,原山的幸福生活渐入佳境。60年前,当第一代原山人靠着“百把镐头百张锨、一辆马车屋漏天”绿化一座座荒山时,让我们触摸到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的原山故事;60年后,当第三代原山人接力这面“精神旗帜”,续写原山故事的新篇章时,可以想见,未来的原山一定更加美丽。(贺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