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何塞·马蒂
清华、北大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学府,无疑是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能在这两所学校学习的都是天之骄子,才智过人。
不过,近年来颇为遗憾的社会现象是:许多在国内成绩斐然的毕业生,在去到国外留学后,最终真正愿意回国的人却少之又少。据《2019年中国留学生白皮书》显示,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外的比例高达72%。
越来越多的国内高精尖人才把国内名校当作跳板,去到国外深造,在学有所成后并没有回国效力,反而留在国外发展,甚至加入外籍,人才流失让人心痛。
而在这其中,有一位名叫田晓菲的北大才女颇受非议,她因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而广受关注,在当年可谓轰动一时,成为千万家长教育孩子的标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天之骄女,在去到美国留学后 ,不仅嫁给了比自己大25岁的美国人,还抛弃中国籍加入了美籍。
如今20年过去了,她现在到底过得怎么样?
天赋异禀,年少成名
1971年,田晓菲出生于中国哈尔滨,父母都是从事文学类工作者,得益于父母良好的基因遗传以及受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田晓菲从小就聪颖过人。
虽说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但后天的挖掘与培养也至关重要,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田晓菲从小就养成了读书写作的好习惯,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说两岁就开始识字,4岁就能写诗。
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玩泥巴、弹珠珠的时候,田晓菲就出版了自己的5本诗集,在当时还受到了众多老一辈文学巨匠的赞赏和点拔,这也为她日后在文学上的造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田晓菲因参加了诗歌创作大赛获奖而被北大破格录取,当时的她,年仅13岁。这份殊荣让她成为了当时轰动一时的传奇人物,要知道,北京大学作为我国最顶级的学府,是多少辛辛学子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梦想之地,而田晓菲初中没念完就被破格录取,一时间,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天才少女。
在被录取后,田晓菲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北大期间,即使身边都是年龄比自己大,且个个才智过人的哥哥和姐姐,但田晓菲却丝毫不落后,学习成绩依然拔尖。
大三那年,由于正赶上了北大的90年校庆,为此田晓菲特意为北大写了一首散文《十三岁的际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北大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瞬间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随后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课本,成为了田晓菲少年时代的代表着之一。
学无止境,出国深造
成功绝非偶然,就算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再好,没有后天不断地学习与积累,那么也不会有所成就。田晓菲深知这一点,对于学习和创作,她从不敢懈怠,反而比一般人更加渴望获取新知识。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田晓菲那时候几乎成为了所有青少年膜拜的偶像,千万家长教育孩子的标杆。
毫无疑问,北大四年,田晓菲没有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悉心培养,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那一年,她刚好18岁。
当同龄人还在为了考取理想中的大学而紧张备考之时,她已经从北大毕业,而这对于田晓菲来说,还仅仅只是学习的开始。和众多优秀学子一样,田晓菲想着出国继续深造。
就在这时,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随后,田晓菲乘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开启了海外求学之旅。是金子走到哪都会发光,在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里,田晓菲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获得了英国文学硕士学位。
正所谓学无止境,达则为先,之后田晓菲又马不停蹄地考进了美国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最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拿下了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成为了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
一时间,这个来自中国的女孩,在国外可谓声名鹊起,辉煌名誉不断,人们在她身上看到了女性的力量与价值。
功成名就,加入美籍
看到田晓菲一路成长,身在万里之外的父母甚感欣慰和骄傲,都期盼着,她在学有所成后,会立马回到那个对她悉心培育的祖国,从事着她所热爱的文学工作,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下一代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功成名就之后,田晓菲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留在美国当助教!一时间,国人对这位头顶着巨大光环的北大才女,议论纷纷。而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后来的她还加入了美籍。
在读博士期间,田晓菲遇到了一个影响她一生的男人——宇文所安。
宇文所安原名斯蒂芬·欧文,是田晓菲在哈佛大学时的博士导师。虽然是美国人,但从小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喜欢唐诗,还学了一口流利的中文。
由于两人是师生关系,又在诗词领域上有着共同的爱好,因此有着很多说不完的共同话题,在长期的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斯蒂芬对这个美丽而上进的中国姑娘动心了,为了虏获田晓菲的芳心,可谓费尽心思。
最终在田晓菲毕业之际,他精心策划了一场浪漫的旅行,表面说是旅行散心,实则趁机向田晓菲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意。面对自己一直以来崇拜的导师的浪漫告白,田晓菲被深深感动着。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田晓菲不顾家人的反对以及外界的流言蜚语,嫁给了自己的博士导师斯蒂芬·欧文,并在婚后抛弃了中国国籍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国人。
这一番操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将要在美国生活、工作一辈子。对父母、亲友而言,这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巨大打击,田晓菲父母一定没有想到,从小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女儿,最后却远嫁他国,成为他国子民。
于国人而言,田晓菲从小就是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是多少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又头顶着“北大才女”的光环,而她今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更是离不开祖国多年来对她的悉心栽培,如今却一去不复返,实在令人心寒。
然而在田晓菲看来,遇到宇文所安就仿佛遇到了自己的知音,一下子陷入爱河无法自拔。
结婚20年,膝下无子
婚后的田晓菲也当上了哈佛教授,两人在事业上相辅相成,对文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出版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宇文所安在她的帮助下,于2018年荣获第三届汉唐文学奖。
两人虽然志趣相投,但年龄上的差距却很大,结婚时的斯蒂芬已经年过半百,而田晓菲只有27岁,这段超出年龄、国籍限制的婚姻一直以来也颇受外界诟病,但她对外界的声音却充耳不闻,似乎有一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人生态度。
婚后田晓菲几乎一直定居在美国,很少有时间回国孝敬二老。20多年来,两人虽然在事业上都获得了一些成就,可在家庭生活上却不是很乐观。
从嫁给斯蒂芬到现在,田晓菲也从一个20多岁的妙龄少女,变成了中年妇女,前段时间在接受采访时看到她头发已经发白,整个人看上去比较憔悴,而她的丈夫如今也年过七旬,两人至今膝下无子。
或许有人认为,人各有志,我们不能干涉或阻止他人的选择,但笔者想说的是,作为中国的一份子,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应该是出自本能的,而不该也不能变成是一种要求,就如同梁启超曾说:“爱国就跟喝水、吃饭是一个道理,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对祖国怀着最真挚的情感,要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出一份力。不应该崇洋媚外,留学不归,对于其他国家的东西,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