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师利国
昨天,朋友邀我去湖北省麻城市龟峰山风景区看杜鹃,我说有杜鹃的地方特别多,记得1976年春我到鸭绿江畔的凤凰山下当兵,两个月后部队营房山上四处杜鹃花开,在家时没有见过此花,战友们说这叫杜鹃花,朝鲜族兵叫金达莱,也有人叫映山红,从此才注意此花。我们还将山上的杜鹃花移栽到营房周围,美化军营环境。2017年连队战友聚会,我们又重逢在阔别30多年的老部队,虽然营房没有了,但满山的杜鹃花开得十分灿烂,像是在迎接我们多年没见面的战友。
朋友讲,你说的没错,杜鹃四处可见,但大别山的杜鹃更红更艳,因为那些花浸染了近百万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别山。
去龟峰山风景区途经红安、麻城,到将军县红安(过去叫黄安)看看也是我多年的一个夙愿,那里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和最早的中心,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坚持二十六年红旗不倒的红色土地。
我们一行三人开车从武汉出发,到红安县高速公路上,四处可以看到“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欢迎你”“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宣传招牌,预示已经踏上了这片红色土地。对于这个全国红色旅游的“明星”之地,过去只是在文章、电视教授讲课中,大概有点印象,今天终于来到这个传奇而神圣的地方,似乎有一种心潮澎湃之感。
龟峰山风景区的杜鹃花好,而它的花语或者说灵魂,却是在麻城、在红安。尤其是红安作为“中国第一将军县”是实至名归,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在这里出生。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王汉诚、王树声、陈再道等223位共和国将军从这片土地走出。
我们首先来到位于红安县陵园大道,这里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走进园区恢宏的场面令人震撼,广场两侧整齐的松树一次排开,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广场中间树立了一块“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烈士纪念碑”,碑的两侧分别是董必武、叶剑英、李先念、徐向前的题词,碑后面写的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民谣“小小黄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我围绕着纪念碑转了一圈又一圈,仔细品味碑文的内容,文字虽然不多,但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当然,又有多少文字能叙述清楚这段光荣的历史?
顺着纪念碑向后走去,有一个交叉路口,参观者可根据自己的选择。中间又是一个大型广场,两侧花坛里各栽了七棵,高矮一样,十分茂盛的松柏树。正中间是“李先念纪念馆”,纪念馆依山傍势,气势恢宏,造型典雅,馆内记录了从木匠到将军,从深山敌后到经略中原,从领导湖北到为国理财,从农民的儿子到国家主席的辉煌历程,可以说是传奇的人生故事。很多国家领导人为该馆题词,陈云为纪念馆题写馆名。
从李先念纪念馆出来,我又去参观董必武纪念馆。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纪念馆,依山而建,十分大气。到纪念馆要走45步台阶,徐向前元帅题写的“董必武纪念馆”鎏金大字苍劲有力。进入大门,董老的铜像凝神而高大,邓小平题写“董必武纪念像”,书法家启功书写的董必武生平介绍,整齐地雕刻在石碑上。馆内从九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董老为国为民的英雄事迹。
董必武、李先念纪念馆后山上,是将军墓地陵园,每一位都是战功赫赫,每到一处我都拍下照片,由于面积太多,墓地太多,真是无法全部记录下来。在董必武纪念馆与李先念纪念馆之间有一个烈士墙,记录着140000位烈士的名字,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祖孙三代,有的是一个村庄,有的是一个乡的人,都是按姓氏排列。我在烈士墙下仔细阅读每一位烈士名字,应该说我是含着眼泪阅读,有多少英烈只是记录了一个名字,有的连名字都没有记载。
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让人感慨万千。过去,很多人说红安为什么出那么多将军?主要原因是这里太穷,理由是穷则思变。但我不这么认为。
我参观了董必武故居,家里主要是做点小生意,第一栋门面房主要经营粮食,各种酱菜加工。由于家境好才有条件出国深造。回国后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心境自然不同。在国家危难之际,董必武挺身而出。即使在革命遭到严重挫折时也矢志不渝。大革命失败后,他被敌人重金通缉,家中房屋被拆毁,亲友被株连。都没有动摇他坚持革命的意志和决心。李先念评价“董老是湖北的一面旗帜”。
李先念家境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很贫寒,他读过私塾,后来又学过木匠。民间流传“家有万贯,不如薄艺防身”这句话,父母肯定是想叫他学木匠手艺,可以维持生计。但他立志报效祖国,抱着对党对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
说到底是人民的信念不同,追求也不同,谁不知道打仗会有牺牲,但为了理想信念,大别山人把生死置之度外。难怪大别山上到处都生长着杜鹃,因为杜鹃花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坚定信念,永不言弃的追求。大别山真不愧是一座革命的山,红色的山,英雄的山。这里户户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龟峰山风景区的杜鹃红艳艳,站在山上看麻城、望红安,追今抚昔,感慨万千。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都要珍惜,我们不能让无数的烈士鲜血白流,不能让先辈打下的江山不稳。愿大别山上的杜鹃更加鲜艳,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愿人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2022.5.8武汉
☆作者简介:师利国,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转业回湖北十堰。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