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迎来大利好
凭借国家和地方的强力“助攻”,如今师范教育行驶在“快车道”上。
近年来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加强师范教育。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实施“优师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每年为脱贫县、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本科层次师范生。仅今年上半年,教育部相继出台“提质计划”和“强师计划”:“提质计划”将重点支持青海师范大学、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阿坝师范学院等32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薄弱师范院校建设;“强师计划”将支持50所左右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并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加强一流师范大学群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等等。
与此同时,各地也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期,把加快发展师范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继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推出《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后,近日,广东发布了新一轮建设方案:《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广东将建成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校参与,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新时代师范生培养体系,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优化师范生培养规格、层次和结构。
上海“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师范教育格局。
……
在资金安排上,国家持续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国家投入28亿元用于支持华东师范大学等38所师范院校建设。今年推出的“强师计划”将拿出50亿支持50所师范院校加强建设。
从高校近年公布的经费预算来看,不少师范院校腰包鼓了,也更有底气了。与2020年相比,北京师范大学2022年经费涨了12.62亿元,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经费也有所增长。
部分师范院校近年经费预算
“十四五”:瞄准世界一流
经过长期建设,我国师范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还不够高,还不能适合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基础教育对优质师资的需要;师范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高,知名的师范高校数量还不多,招生吸引力还不够强。”有专家曾这样表示。
针对现有问题,该如何解决,下一步又该怎么发展?师范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十四五”规划,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华南师范大学将以建设“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全力做好“双一流”“冲补强”“新师范”三大建设,并提出“十四五”期间,争取80%以上的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有师范专业通过二级认证,部分通过三级认证。到2025年,4—5个学科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12—15个学科进入B类。
陕西师范大学将实施“三步走”战略:2025年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师范大学,2035年初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师范大学;2050年努力将学校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师范大学。
在学科建设部分,陕西师范大学按照“实施分层分类建设”“着力打造学科高峰”“推进学科特区建设”“建强学科支撑平台”“完善学科建设机制”五个方面有序推进。
华东师范大学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整体实力稳居全国高水平大学前列,为2035年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打下扎实基础。在人才建设方面,该校作出了重要部署:
实施“卓越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创新人才工作制度体系,优化人才成长制度环境,引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领军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加强建设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团队;
贯彻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构建“规模结构协调发展,培养模式彰显特色,整体质量稳步提升,拔尖人才持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提升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聚焦“出口”
在强化师范院校自身建设的同时,陕西、山东等地还下大力气提升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2021年,陕西提出增加公费师范生培养供给,主动对接教育部及6所部属师范高校,争取增加在陕招收国家公费师范生计划。鼓励推动西安文理学院、榆林学院和商洛学院面向全省定向培养地方公费师范生。积极实施“国家级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协调部属师范高校“优师计划”向陕西倾斜,推动6所省属师范院校开展地方“优师计划”工作。
同年,山东省级财政下达2021年师范生公费教育经费2.1亿元,按照每生每年1万元标准,对省属高校招收的本科专业师范生,免除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按4000元标准补助生活费。
“强师计划”还强调,推进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工作。
此外,高校还需关注“出口”,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
今年1月,教育部曾发布通知,要求保证2022届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中小学校任教。
并且明确,2022年5月底前,确保90%的公费师范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任教学校。2022年6月底仍未签约的公费师范生,其档案、户口等迁转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地区的中小学校任教,公费师范生离校前须全部落实任教学校。
在入编入岗、工资发放、待遇落实等方面完善保障体制机制,确保公费师范生顺利就业、安心从教。
除了全力保障公费师范生就业,我们还关心非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麦可思数据显示,非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2020届非师范院校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的比例为6.1%,比2016届(4.7%)增加1.4个百分点。
与师范院校毕业的从教者相比,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从教者月收入略高。2020届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从教者月收入为4642元,高于师范院校毕业的从教者(4506元)。
从就业满意度来看,两者都感到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幸福感。2020届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就业满意度为73%,与2020届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从教者的就业满意度(74%)基本持平,且两者均高于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71%)。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金羊网、上海发展改革、九派教育、各高校网站、三秦都市报、央广网、麦可思研究等,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