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建水古城就被临街商铺里精美的千年紫陶给吸引住了,几乎家家户户都经营紫陶。 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
位于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城北的碗窑村,是千年紫陶的发祥地,从宋代开始,碗窑村就开始大规模地烧制陶瓷。
据说碗窑村有一座长132米的百年龙窑,依自然山坡而建,因形状似一条卧龙而得名,如今仍在使用。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去参观这座百年龙窑,非常遗憾!
虽然如此,可是从碗窑村烧制出来的成品来看,的确不一般!当地人说:碗窑村后山蕴藏着大量瓷土和黄黏土,为世世代代的烧窑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据了解,龙窑左右各九十个窑孔,一共一百八十个窑孔,像一条长龙一样,蜿蜒看不到头。每隔四十天烧一次,大大小小可烧近万件陶器。
据当地人介绍,碗窑组古村落指东至碗窑组山体边界,南至碗窑茶厂以南约20米,西至古树林及农田边界,北至山体边界的古村落区域。碗窑组依山傍水,古树成群,保存大量的古龙窑、古民居,山水田园风光自然而生态,历史上曾为布郎族、傣族、拉祜族、汉族居住。
据说,1736年湖南省长沙府贵东县邻里乡人罗文华、杨义远、邓成和三人带着一手制陶绝活来到此地,在这里安家落户,依靠本村优质陶泥建起了3条龙窑,从此龙窑制陶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以烧纸陶器为生繁衍后代形成村落,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制陶历史。
我在这条街上采访了几位制陶店主,基本上都是家族生意,很多陶制品都是由碗窑村提供,也有自己家制造的陶器。
看到一家铺面装修的比较豪华的紫陶店,就走了进去参观,看到一位看店的年轻人就和他攀谈起来,没有想到这位叫作小蔡的年轻人是一位留学澳洲的留学生,由于疫情期间回国,边帮家里照看生意,边复习功课准备考试。
他们家的很多陶器都是他父亲亲手制作的,他们一家是由江西景德镇搬到建水,他父亲是省工艺美术大师,把景德镇的瓷器和建水的陶器在工艺上加以改进并发扬光大,获得很多工艺奖项,下图的紫陶盘子就是获奖作品。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紫陶怎么好,怎么不好,作为外行实在是看不明白,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小蔡,没有想到零零后的小蔡侃侃而谈,他说,从小就对陶器耳濡目染,所以对这个行业非常的了解。
小蔡到澳洲留学并不是学的陶艺专业,他所学的专业是管理,小蔡打算把父亲的陶艺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在经营和管理上更上一层楼,看来年轻人的想法比老年人更加活跃,祝小蔡家的家族生意一年更比一年红火!
没想到聊聊天,外面的天色已经暗淡下来。夜色渐浓,华灯初上,镶嵌在青砖围框、黑瓦镂空裱花的长方形广告牌上的“建水碗窑街”几个大字,在夜色中发着莹莹蓝光,像魅惑的眼睛看着面前来来往往的游人,引诱着游人步入这条夜市街道,去探寻这座千年古城的秘密。
碗窑组内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3处文物保护单位,即10座烧制土陶的龙窑,2栋碗窑民国民居和传统民居建筑群。其中村内60%的民居保留了传统的土木结构汉式建筑,建筑结构有单房、一正两厢和围院等多种形式,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古村落格局。
反观建水紫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是做简单粗糙的实用器皿。但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建水紫陶从体制、机制、技术上进行创新,把产品做精美,为陶器赋予更多人文气质,因而赢得了市场青睐,又让传统工艺焕发了生机。虽然价格更高,但不愁销路,更不愁传承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