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季,河南信阳的茶园充满生机。和煦的春风吹过茂密的茶园,整个茶园就像绿色的海洋,美丽极了。走进茶园,弥漫着茶香的芬芳气息扑鼻而来,让人沉醉。
几场春雨过后,唤醒了正在沉睡的茶苗,小茶苗慢慢地探出了小脑袋,长着细细的、白白的绒毛,过了几天,小芽慢慢地长大了,像一只只小鸟的嘴巴。每年清明前两周左右,采茶女就开始走入茶园,采摘新茶。
信阳毛尖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站在茶山高处放眼望去,漫山的茶树犹如一排排列队的士兵,昂首挺胸占据着整个山坡,嫩绿吐舌的新芽儿,一片挨着一片,不留一点儿缝隙。那浓淡相宜的绿色,看着真叫人舒服,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像是在绿色的海洋里畅游。
据史料记载,信阳种茶始于东周,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信阳名茶产区主要在信阳市浉河区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连云山、黑龙潭、白龙潭、何家寨是主要产区,俗称“五云两潭一寨”。图为浉河港镇何家寨的茶圣庙。
3月下旬,信阳毛尖进入采茶季,信阳全市逾200万亩茶园正式开启大面积采摘,大批外地采茶女也赶来信阳采茶。
采摘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炒制,有的茶农也会把刚采下的鲜茶直接进行交易。多年来, 茶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图为信阳鲜茶青雕交易市场。
传统的信阳毛尖炒制有一套百年传承的手工技艺,归纳起来有“生锅”、“熟锅”、“烘焙”三道大工序,经历百年传承至今,已经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手工炒茶技术主要应用于高档茶的制作。
信阳毛尖的制茶流程为11道工序,分别为鲜叶采摘、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分筛、理条、初烘、摊晾、复烘、包装等。信阳毛尖采用不发酵工艺制作而成,制成的干茶茶性偏寒,干茶外形细圆匀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鲜润、滋味浓醇,味道鲜爽。
“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以“形美、色翠、香高、味浓”享誉海内外,屡获殊荣,信阳毛尖曾经在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图为2019年信阳茶叶节在百花会展中心举行开幕式后,各国友好人士在各个展厅品茶。(摄影\吴玉明 编辑\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