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生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
教师在古代被尊称为“先生”,先生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尊者,不在于爵位,而在于德行与才识。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先生”,一方面要砥砺道德,另一方面更要饱学诗书。陶渊明刻画了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五柳先生的形象,为“先生”和读书之间的关系定下了恒久不变的基调,而朱熹也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时,这些古训尤其应该长思。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844万,每个学校也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或图书室,无论从职业需要还是从条件保障来看,教师都应该是读书的主力军,是读书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实际上,广大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教师的阅读情况却并不很乐观。2021年某教育杂志社做的一项教师随机调查显示,从读书频率来看,每天都读的占30.62%,一周读两三次的占40.68%,想起来才翻翻的占25.46%;从每天读书时长来看,81.28%的教师每天读书时长不足1小时;从读书规划来看,46.3%的教师表示“偶尔有,但不怎么执行”,有详尽的读书规划并能严格执行的仅占8.08%;在被问到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的时候,有72.23%的教师选择了“工作负担重,没时间读书”。
上述调查结果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虽然部分地方因为某些杰出的教师阅读推广人的努力,或者校长名师的示范,教师阅读有规划地向更广和更深方向发展,但是多数地方的教师阅读还是属于零散和自发状态。以教师职后培训为例,无论是专门的脱产培训还是在岗的工作之余的各类大小培训,多是各种专家讲座,或是满堂灌——听着感动回去不动,或者是满足于个别技能、某种窍门——培训工具化味道浓厚。真正让教师们慢下来、细细研读一些必读的经典、寻找书里书外志同道合真正共鸣的那种培训却少之又少。
我国的教师培训经过“国培计划”以来的跨越式发展,也已经慢慢地悟出了教师发展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大水漫灌,而是要围绕“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发力。而无论是培养还是培训,都要师生共同涵养砥砺、共同吸收借鉴品读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拾读书之于教师发展的重要作用,重新让教师变成一个“好读书”的读书人。通过师友引领、氛围熏陶、提供支撑服务,用形式多样的阅读,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如在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举办的许多教师培训中,教师阅读目前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在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培训中,通过中华经典阅读,汲取中华文化师道精华,进而涵养师德师风已经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影响改变了许多教师的人生旅程。
教师培训是推动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让教师们以书为友,实现自主发展,找到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理应先自教师培训始。让教师培训更具有书香味道,让教师在书香的浸润滋养中扬帆远航,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的“大先生”,是从深层推动教育前行的长远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