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与潘光旦的差距,就是我们与费孝通的差距

旅游 群学书院 2022-04-24 08:57

原标题:费孝通与潘光旦的差距,就是我们与费孝通的差距

社会学家费孝通(右)与潘光旦(左)

纪念费孝通先生逝世17周年

这大概是中国社会学史上最令人难过的一幕了:

1967年6月10日,因为得不到必要的医治,身染沉疴的潘光旦教授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这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位亲人,老保姆只能叫来住在隔壁的费孝通教授。面对这位弥留之际的老师、同事、好友,费孝通一筹莫展,他连一片止痛片也拿不出来,唯一能做的,是把他抱在怀里。几个小时后,潘光旦在费孝通的怀中停止了呼吸。

又过了三十二年,潘光旦墓木已拱,费孝通也已年近九旬,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当他接到参加潘光旦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的邀请后,一夜无眠。在纪念活动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讲话。费孝通先生讲道:

我觉得,关键是要看到两代人的差距。在我和潘先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两代人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同潘先生的差距很清楚,我同下一代的差距也很清楚。差在哪儿呢?我想说,最关键的差距是在怎么做人。做法不同,看法不同。

他们首先是从己做起,要对得起自己。怎么才算对得起呢?不是去争一个好的名誉,不是去追求一个好看的面子。这是不难做到的。可是要真正对得起自己,不是对付别人,这一点很难做到。考虑一个事情,首先想的是怎么对得起自己,而不是做给别人看,这可以说是从“己”里边推出来的一种做人的境界。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才能觉得过得去?不是人家说你过得去,而是自己觉得过得去。这一点,在两代知识分子之间差别很大。潘先生这一代和我这一代就差得很远。我同上一代人的差距有多大,我正在想。下一代人同我的差距有多大,也可以对照一下。通过比较,就可以明白上一代人里边为什么有那么多大家公认的好人。

如今,费孝通先生去世也已经十七年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早已日新月异,但在费孝通先生心心念念的“做人”这一点上,我们要向前辈学习的太多太多。

潘光旦(1899-1967),哥伦比亚大学理学硕士,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央民学院等校任教,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曾有人把他与梅贻琦、叶企孙、陈寅恪并称为“清华四大哲人”。

费孝通(1910-2005),伦敦经济学院博士,先后在云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校任教,享誉世界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

本文系费孝通先生在1999年纪念潘光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张冠生根据录音整理。文稿原载于《读书》1999年第12期。

推己及人

文 | 费孝通

01

接到参加纪念潘光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的通知,我就开始想该怎么讲,花了很多时间。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在想这个问题。在这个会上,怎么表达我的心情呢?想了很多,也确实有很多话可以讲讲。

可是我来开会之前,我的女儿对我说:不要讲得太激动,不要讲得太多。我马上就到九十岁了,到了这个年龄的人不宜太激动。可是今天这个场合,要不激动很不容易。

我同潘先生的关系,很多人都知道。我同他接触之多,关系之深,大概除了他的女儿之外就轮到我了。从时间上看,我同潘先生的接触要比他有的女儿还要长一些。小三出生之前,我已经和潘先生有接触了。我们是在上海认识的,时间是一九三〇年之前,早于我来北京上学的时间。后来,在清华大学,我和潘先生住得很近,是邻舍。到了民族学院,住得更近了。有一个时期,我们几乎是天天见面,一直在一起,可以说是生死与共,荣辱与共,联在一起,分不开了。这一段历史很长,我要是放开讲,可以讲上半天。

左起:费孝通、孟吟(费孝通夫人)、潘光旦、吴文藻

02

昨天晚上我还在想,要讲潘先生,关键问题在哪里?我觉得,关键是要看到两代人的差距。 在我和潘先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两代人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同潘先生的差距很清楚,我同下一代的差距也很清楚。差在哪儿呢?我想说,最关键的差距是在怎么做人。做法不同,看法不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才能觉得过得去?不是人家说你过得去,而是自己觉得过得去。这一点,在两代知识分子之间差别很大。潘先生这一代和我这一代就差得很远。他是个好老师,我不是个好学生,没有学到他的很多东西。

潘先生这一代人的一个特点,是懂得孔子讲的一个字:己,推己及人的己。懂得什么叫做“己”,这个特点很厉害。己这个字,要讲清楚很难,但这是同人打交道、做事情的基础。归根到底,要懂得这个字。在社会上,人同别人之间的关系里边,有一个“己”字。怎么对待自己,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首先是个“吾”,是“己”。在英文里讲,是“self”,不是“me”,也不是“I”。 弄清楚这个“self”是怎么样,该怎么样,是个最基本的问题。可是现在的人大概想不到这个问题了。很多人倒是天天都在那里为自己想办法,为自己做事情,但是他并不认识自己,不知道应当把自己放在什么地方。

潘先生这一代知识分子,对这个问题很清楚。他们对于怎么做人才对得起自己很清楚,对于推己及人立身处世也很清楚。不是潘先生一个人,而是这一代的很多人,都是这样。 他们首先是从己做起,要对得起自己。

怎么才算对得起呢?不是去争一个好的名誉,不是去追求一个好看的面子。这是不难做到的。可是要真正对得起自己,不是对付别人,这一点很难做到。考虑一个事情,首先想的是怎么对得起自己,而不是做给别人看,这可以说是从“己”里边推出来的一种做人的境界。

这样的境界,我认为是好的。怎么个好法,很难说清楚。如果潘先生还在世的话,我又该去问他了。在我和潘先生交往的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把他当成活字典。我碰到不懂的问题,不去查字典,而是去问他。假定他今天还在,我会问,这个“己”字典出在哪儿?在儒家学说里边,这个世界的关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它提出“推己及人”?“一日三省吾身”是要想什么?人在社会上怎样塑造自己才对得起自己?

潘先生在清华大学开过课,专门讲儒家的思想。我那时候在研究院,不去上课,没有去听。后来我想找到他讲课的时候别人记录下来的笔记。新加坡一个朋友叫郑安仑,听过潘先生的课。我要来了郑安仑的课堂笔记,可是他记得不清楚。 我后来想,其实不用去看潘先生讲了些什么,他在一生中就是那么去做的。他一生的做人做事,就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典型表现。他不光是讲,更重要的是在做。他把儒家思想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现了出来,体现了儒家主张的道理。

与潘光旦与夫人赵瑞云

03

这个道理关键在哪里?我最近的一个想法,是觉得关键在于“己”字。“己”是最关键、最根本的东西,是个核心。 决定一个人怎么对待人家的关键,是他怎么对待自己。

我从这个想法里想到了自己。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看人看我”,意思是讲我看人家怎么看我。潘先生同我的一个不同,是他自己能清楚地看待自己。 我这一代人可以想到,要在人家眼里做个好人,在做人的问题上要个面子。现在下一代人要不要这个面子已经是个问题了。我这一代人还是要这个面子,所以很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一点很难做到。这个问题很深,我的力量不够,讲不清楚,只是还可以体会得到。我这一代人还可以体会到有这个问题存在。

孔子的社会思想的关键,我认为是推己及人。自己觉得对的才去做,自己感觉到不对的、不舒服的,就不要那样去对待人家。这是很基本的一点。可是在现在的社会上,还不能说大家都是在这么做了。潘先生一直是在这么做的。这使我能够看到自己的差距。我看人看我,我做到了,也写了文章。可是我没有提出另一个题目:我看我怎么看。

我还没有深入到这个“己”字,可潘先生已经做出来了。 不管上下左右,朋友也好、保姆也好,都说他好,是个好人。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怎么对人,知道推己及人。他真正做到了推己及人。一事当前,先想想,这样对人好不好呢?那就先假定放在自己身上,体会一下心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今天讲潘先生,主要先讲这一点。我想这一点会得到大家的赞同,因此可以推广出去,促使更多的人这么去想、这么去做。 现在的社会上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做人的风气。年轻的一代人好像找不到自己,自己不知道应当怎么去做。

潘光旦赵瑞云夫妇与五个女儿

04

要想找到自己,办法是要知道自己。不能知己,就无从“推己”。不能推己,如何“及人”?儒家不光讲“推己及人”,而且讲“一以贯之”,潘先生是做到了的。我想,潘先生这一代知识分子在这个方面达到的境界,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怎么做人的问题,学校里不讲,家里也不讲。我们今天纪念潘先生因此很有意义。怎么做人,他实际做了出来。我作为学生,受潘先生的影响很深。我的政治生命、学术生命,可以说和潘先生是分不开的。我是跟着他走的。可是,我没有跟到关键上。 直到现在,我才更清楚地体会到我和他的差距。在思考这个差距的过程中,我抓住了一个做人的问题,作为差距的关键。我同上一代人的差距有多大,我正在想。下一代人同我的差距有多大,也可以对照一下。通过比较,就可以明白上一代人里边为什么有那么多大家公认的好人。

潘先生这一代人不为名、不为利,觉得一心为社会做事情才对得起自己。他们有名气,是人家给他们的,不是自己争取的。他们写文章也不是为了面子,不是做给人家看的,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他们自己的“己”之所需。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受些启发,多用点脑筋,多懂得一点“己”字,也许就可以多懂得一点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有一种超越自己的力量。有些文章说潘先生“含冤而死”,可是事实上他没有觉得冤。这一点很了不起。他看得很透,懂得这是历史的必然。他没有怪毛泽东。他觉得搞到那个地步不是毛泽东的意思。为什么呢?他推己及人,想想假定自己做毛泽东会是什么样的做法,那根本不会是这个做法。因此不应该怪他。这就是从“己”字上出来的超越一己荣辱的境界。这使潘先生对毛泽东一直是尊重的,是尊重到底的。他没有觉得自己冤,而是觉得毛泽东有很多苦衷没法子讲出来,也控制不住,最后演变成一场大的灾难。

潘先生经历了灾难,可是他不认为应该埋怨哪一个人,这是一段历史的过程。潘先生是死在我怀里的,他确实没有抱怨,没有感到冤,这一点我体会得到。他的人格不是一般的高。我们很难学到。造成他的人格和境界的根本,我认为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推己及人。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

将军博物馆1

易见新疆
昨天 18:36

新疆巴州:美丽乡村正当时 千亩花海迎客来

新疆巴州:美丽乡村正当时 千亩花海迎客来 新疆巴州:美丽乡村正当时 千亩花海迎客来 新疆巴州:美丽乡村正当时 千亩花海迎客来
中国新闻网
昨天 15:42

你好天津 | 河北区区长带您看海河之北!

搜狐城市-天津
昨天 15:38

日照旅游,海边已经有了夏天的味道

日照旅游,海边已经有了夏天的味道 日照旅游,海边已经有了夏天的味道 日照旅游,海边已经有了夏天的味道
龙龙游汇
昨天 15:35

平遥古城的春天

平遥古城的春天 平遥古城的春天 平遥古城的春天
央广网
昨天 15:26

云南一野象闯入牛舍,用象牙顶撞牛用后腿踢牛,还直接坐到牛身上

云南一野象闯入牛舍,用象牙顶撞牛用后腿踢牛,还直接坐到牛身上 云南一野象闯入牛舍,用象牙顶撞牛用后腿踢牛,还直接坐到牛身上 云南一野象闯入牛舍,用象牙顶撞牛用后腿踢牛,还直接坐到牛身上
雪灵谷
昨天 15:23

你好天津 | 和平区区长带您打卡五大道!

搜狐城市-天津
昨天 15:37

浙江这座低调的古镇,戚继光曾在此大败倭寇,可惜现却少有人知

浙江这座低调的古镇,戚继光曾在此大败倭寇,可惜现却少有人知 浙江这座低调的古镇,戚继光曾在此大败倭寇,可惜现却少有人知 浙江这座低调的古镇,戚继光曾在此大败倭寇,可惜现却少有人知
江菊喜欢旅游
昨天 13:48

会发光的原力舱,治愈满满的民宿

原力舱
昨天 18:34

【田氏文化】田氏宗祠(莲花寺) 文/田福宏

【田氏文化】田氏宗祠(莲花寺) 文/田福宏 【田氏文化】田氏宗祠(莲花寺) 文/田福宏 【田氏文化】田氏宗祠(莲花寺) 文/田福宏
田氏文化
昨天 13:40
我们的新时代 天津这十年——水清湾美滩净,看海岸线的变迁

我们的新时代 天津这十年——水清湾美滩净,看海岸线的变迁

搜狐城市-天津
昨天 13:44

安徽备受欢迎的渔村,正月梅花盛开浪漫满满,过年放假不妨去看看

安徽备受欢迎的渔村,正月梅花盛开浪漫满满,过年放假不妨去看看 安徽备受欢迎的渔村,正月梅花盛开浪漫满满,过年放假不妨去看看 安徽备受欢迎的渔村,正月梅花盛开浪漫满满,过年放假不妨去看看
小虹虹聊旅游
昨天 13:36

恩施这个风景区走红,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有生态氧吧之称

恩施这个风景区走红,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有生态氧吧之称 恩施这个风景区走红,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有生态氧吧之称 恩施这个风景区走红,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有生态氧吧之称
江菊喜欢旅游
昨天 13:44

九峰山麓,北仑城湾村,水库似燕

颖之星语
昨天 17:59

北京:全市范围内暂停旅行社经营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

鞭牛士
昨天 13:24

西安当地人“最爱”的古巷,历史悠久美食众多,外地游客却很少来

西安当地人“最爱”的古巷,历史悠久美食众多,外地游客却很少来 西安当地人“最爱”的古巷,历史悠久美食众多,外地游客却很少来 西安当地人“最爱”的古巷,历史悠久美食众多,外地游客却很少来
红侠旅游介绍
昨天 13:17

河北一景区“岌岌可危”,景色很美却宰成瘾,游客:太失望了

河北一景区“岌岌可危”,景色很美却宰成瘾,游客:太失望了 河北一景区“岌岌可危”,景色很美却宰成瘾,游客:太失望了 河北一景区“岌岌可危”,景色很美却宰成瘾,游客:太失望了
小虹虹聊旅游
昨天 13:34

放开?泰国免核酸向全球游客开放,近1.5万家当地酒店可预订

锌财经
昨天 13:14

暴雨间隙 古都南京云雾缭绕似“仙境”

暴雨间隙 古都南京云雾缭绕似“仙境” 暴雨间隙 古都南京云雾缭绕似“仙境” 暴雨间隙 古都南京云雾缭绕似“仙境”
中国新闻网
昨天 13:12

长沙耗资百亿打造的古镇,基础设施完善,却因为位置太偏游客稀少

长沙耗资百亿打造的古镇,基础设施完善,却因为位置太偏游客稀少 长沙耗资百亿打造的古镇,基础设施完善,却因为位置太偏游客稀少 长沙耗资百亿打造的古镇,基础设施完善,却因为位置太偏游客稀少
江菊喜欢旅游
昨天 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