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0 日,清华大学宣布重要消息,华人历史上的首位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从美国哈佛大学退休,将全职担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设立“讲席教授”职位,目的就是通过多样化的经费来源,以激励学校各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打造出一流师资队伍。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已经吸引了首位华人诺贝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首位华人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教授,以及刚刚受聘的首位华人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
图丨丘成桐教授(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丘成桐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成长于中国香港。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和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同时,他担任过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终身教授,在中国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和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以及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丘成桐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同时,他也是继陈省身之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该奖项与菲尔兹奖被共同誉为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奖项。
同时,丘成桐还先后获得维布伦几何奖、麦克阿瑟奖、克拉福德奖、美国国家科学奖和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丘成桐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国际数学大师辛格曾说过,“丘成桐一人即使在哈佛,他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
丘成桐的研究领域涉及很广,包括拓扑学、代数几何、表示理论、广义相对论等。在 1976 年,丘成桐为了解决当时尚未解决的卡拉比猜想,即在一个密闭空间可能存在无物质存在的引力场,通过偏微分房产求解卡拉比(Kahlabi)几何中的曲率概念,而证明了卡拉比的猜想。实现了用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方法来系统地解决几何与拓扑中的难题。丘成桐因此而一举得名。
(来源:清华大学)
卡拉比猜想的证明也标志着微分几何新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学科几何分析随之而诞生。卡拉比猜想的攻克使丘成桐进入学术的黄金时期,后来,他先后解决了史密斯猜想、爱因斯坦猜想、实蒙日—安培方程狄利克雷问题、闵可夫斯基问题、镜猜想以及稳定性与特殊度量间的对应性等一连串世界数学难题,以他的研究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在数学与理论物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丘成桐十分注重应用数学在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的影响,因此,他被聘为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同时,这也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兼任数学、物理两个重要基础学科的教授。
丘成桐的求学态度是认真而严谨的,这与他从小受到来自父母的良好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他在香港培正中学就读时就十分热爱数学,并经常取得优秀的成绩。1966 年,他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仅用三年时间就提前修完了原本四年的课程。
并且,他还受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陈省身教授的高度关注,破格录取为他的研究生,同时获得了 IBM 奖学金。当时的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几何的中心,云集众多名师和优秀学者。在陈省身教授的指导下,丘成桐在 1971 年被授予博士学位。
陈省身教授对丘成桐的影响十分深远,曾经在其赠书扉页上写道,“余生六十矣,薪传有人,愿共勉之”。这对于当时还是年轻学者的丘成桐来说是莫大的激励和荣耀,也正因为这样,他希望将导师的意愿延续下来,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的数学强国。
为此,丘成桐一直持续不断地努力着,他的学生先后有十几名来自中国,为中国的数学领域尤其是微分几何方向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例如他的学生田刚,他在 1996 年获得了维布伦奖,并且现在被世界公认的最杰出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
同时,丘成桐也积极地建立数学研究所与研究中心,先后参与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北京晨兴数学中心、浙江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和清华大学数学研究中心。为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学习数学科学,丘成桐还设立了很多数学领域的基金及奖项,包括丘成桐奖教奖学基金、恒隆数学奖、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和丘成桐奖教奖学基金等。
同时,他还为推动高校开展数学教学改革不断地努力,在丘成桐的推动下,2021 年,清华大学面向中学生推出“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以吸收更多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
(来源: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
丘成桐一直心系祖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在他的推动和引荐下,很多世界知名学者包括菲尔兹奖得主者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唐纳德·鲁宾(Donald Rubin)、荷兰皇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爱德华·洛伊延加(Eduard Looijenga)等先后全职加入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而服务。
正如丘成桐在此次的受聘仪式上所表达的一样,之所接受恩师陈省身母校清华大学的聘请,正是因为他要肩负着传承恩师的伟大意愿、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拔尖数学人才的历史使命。
同时,他也表示,数学是唯一与时不变的真理,希望在他的影响下,莘莘学子们不仅要立志追求永恒的数学之美,更要心系国家,同心协力为祖国的发展和数学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