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北有哀牢山、无量山为屏障,终年温暖湿润,四季不分明。众多植物交错生长,形成了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多种多样的植被景观,被称为“植物王国”。
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栖息着野生亚洲象。亚洲象又叫大象、野象,身躯庞大,常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觅食,也常常在河边戏水玩耍。
一直以来,野象去庄稼地里觅食的事情时有发生,偶尔还有野象走出森林,进村一游。去年,一群野象从西双版纳出走,一路北上,在庄稼地里大吃大喝,排着队从城市穿过……曾发生过的一幕幕令人震惊,最近有一只公野象的行为也让人大吃一惊。
西双版纳勐腊县勐捧镇的一个村庄,一头体型庞大的公野象深夜闯入牛舍,二话不说就攻击牛,用象牙顶,用脚踢,还直接压在牛身上。众所周知,大象是智商比较高的动物,性格也算温顺,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去攻击牛呢?
01野象闯入牛舍,用象牙攻击牛,用脚踢牛,还直接坐到牛身上
最近,10多头野象在山里游荡,偶尔还会跑到田间觅食,吃饱了就到河边戏水。当地村民都对野象敬而远之,但有1头成年公象,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深夜进村。
月黑风高,成年公象脱离象群,不紧不慢地进了村庄,不知道是目的明确,还是乱走乱闯,竟然闯入了一户人家的牛舍里,牛舍里拴着几头牛。
从监控里看到,公象从容地走进了牛舍,直接就用长长的象牙顶撞到牛身上。牛突然遭到攻击,又痛又急,本能地想逃跑,但被绳子拴住了,只能在原地干着急。
公象转过身去,用后腿对着另一头牛又踢又踩,甚至还用庞大的身躯去碾压牛。可怜的牛,只能无助地躲避,却根本逃不过公象的攻击。
对公象来说,牛舍的空间太小了,根本施展不开,它走了出去之后,然后又走进来,再次用长鼻子与象牙去攻击几头牛。
当公象再次用身体碾压牛的时候,一头牛从公象两条粗壮的后肢间钻了出来,躲过碾压。足见公象的体型比这头牛大了一倍不止。
在公象的轮番攻击下,其中一头牛倒地不起,尽管如此,仍然遭到公象用脚踩踏,之后还被公象直接坐到身上,奄奄一息。
公象反复几次攻击牛,之后离去。可怜的几头牛,都受伤了,其中一头还死了。公象身躯庞大,战斗力强悍,面对毫无反手之力的牛群,为何要一再攻击呢?
02野象为什么要攻击牛?或许是为了报复
中国的野象仅在云南省有分布,且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栖息地面积缩减,目前种群数量约300头左右。
野象的食物资源匮乏,导致它们频繁地进村觅食,发生人象冲突。通常,人象冲突表现为,野象采食庄稼,糟蹋了村民的庄稼,甚至攻击人。
这雄性野象进村,闯入牛舍,攻击村民饲养的牛,也是人象冲突的一种表现。据村民讲述,最近一群野象常在田间出没,除了攻击牛,还踩死过鸡鸭。
有人说,印象中的大象都是智慧且温顺的,真想不到会有这么暴力的一面。不知道,这头雄性野象,为什么会去攻击毫无还手之力的牛呢?
大象是公认的有智慧的动物,大脑发达,智商相当于5岁孩童,而且记忆力好,经历过的事情不会忘记。在泰国就曾有过人类伤害了野象,之后遭到野象报复的案例。
专家猜测有几个可能:一,反复攻击牛的雄性野象,很可能在年幼时野外求生,遭受过野牛的攻击,于是把村民家的牛当成了报复对象。
二,这头雄性野象本就处于狂躁的状态,乱闯乱撞进了村子,偶然闯入牛舍,把牛当成了发泄对象,上去就是一顿狂躁。
三,野象与野牛同生活在热带雨林里,都是吃素的,食物种类存在重叠,两者之间存在食物竞争关系,或许这头野象将牛当成了“竞争者”。
从监控中可以知道,野象的攻击方式有,用象牙顶撞、用长鼻子击打、用脚踢、用身体碾压。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极具杀伤力,可怜的牛无处可逃,或伤或死。
03体重达5吨,鼻子长约2米,象牙长1米多
来看看亚洲象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动物,成年的野象身高大约2-3.5米,体重3-5吨,最重的个体甚至能达到6吨。
这身型往那儿一站,气场十足,是森林里的庞然大物,在自然界,凭实力没有谁是野象的敌手。
亚洲象雌性没有突出嘴外的上门齿,只有雄性长有两个1米多长的上门齿,突出嘴巴外,向上翘起,威风凛凛,既是战斗的武器,也能起到挖土、剥树皮的功能。
无论雌雄,长着一根大约2米长的鼻子,一直垂到地面上。象鼻没有骨头,由4万多条肌肉纤维组成,鼻子的顶端有一个突起,异常灵敏。
象鼻的作用可多了,吸水、取食都离不开它,甚至还能当“武器”使用。象鼻有多厉害?这么说吧,象鼻灵敏到可以捡起地上的一颗花生,同时也强悍到可以卷起300斤重的木头。
鼻子还是与同伴交流感情的重要表达“工具”,例如互相缠绕鼻子表示亲密,用鼻子吸水为自己或同伴洗澡,打闹时还是用鼻子去撞击对方。
04耳朵像蒲扇,四肢像柱子,可以踩踏地面发出地震波联系同伴
蒲扇一样的大耳朵是野象的明显特征之一,野象总是扇动着大耳朵,让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以便散热降温。
听力发达,可以听到人类所听不到的低频声音,隔着几公里远,都能听到同伴发出的低频声波,从而进行远距离联络。
野象的腿,就像柱子一样又圆又粗,充满了力量感。脚掌拥有强壮且肥大的细胞组织,尽管有着重达3-5吨的庞大身躯,行走的时候,却能做到悄无声息。
粗壮有力的腿部无疑也是野象具有攻击性的“武器”,对它们本身而言,四肢不仅仅具备行走的功能,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用脚踩踏地面,发出一种地震波。
当野象想要联系远处的同伴时,可以踩踏地面发出地震波,传出20-30公里远,而同伴可以从接收到的地震波中,知道对方是谁,对方在什么位置,以及地震波中包含着什么意思。
野象又是如何接收地震波的呢?粗糙强悍的野象,不仅仅鼻子灵敏,足部也非常敏感,可以感知到地震波。传来的地震波从它的脚趾传到耳朵,由耳朵里的听骨来分析信息。这么神奇的通讯能力,只有大象拥有。
05每天游走10公里,花费15小时觅食,要吃100公斤食物
体型庞大的野象虽然是个吃素的,但是不好惹。为了满足身体所需,野象每天的首要大事就是觅食,不是在采食植物,就是在去觅食的路上。
野象喜欢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谷,以及坡度没那么陡的地方觅食、活动。可采食的植物多达240种,但比较偏爱吃竹笋、象鼻藤、野芭蕉、黄竹、三棱草、棕叶芦等植物。
象群每天在森林里游走,大约需要走10公里远,花费约15个小时,一边走一边慢悠悠地觅食。每一头野象的食量,与体型大小成正比,未成年小象一天大约需要吃30公斤食物,而成年野象一天需要的食物多达100公斤,妥妥的吃货!
吃东西的时候,不紧不慢,有长鼻子卷起野芭蕉,直接拔起来,然后送进口中。有时又用长鼻子去摘树上的嫩叶吃,嘴里长有臼齿,用来咀嚼食物。
每天都吃这么多,消化系统效率却不高,只有40%的食物能被身体吸收,其余的60%被排泄出去。因此有人说,野象就是森林里的“播种机器”,吃进去植物的果实,排泄出来种子,种子在土地上生长。
除了进食、喝水,野象也需要补充盐分。野象还会在森林里寻找硝塘,也就是含盐较多的水塘,然后吸食含有矿物质和盐分的泥浆水,适当补充盐分与无机物。
06等玉米成熟了就去采食,吃完还会再来
野象是吃货,且记忆力好,森林里什么地方有好吃的都知道。除了山中的植物,当地村民种植的农作物,堪称野象的“盛宴”了。常有野象大摇大摆地跑到田间,理所当然地吃村民辛苦种植的庄稼。
玉米、水稻、甘蔗等庄稼,让野象吃了还想吃。它们还很聪明,天黑就到庄稼地采食,天亮了就跑进森林里,有时候白天也大摇大摆在庄稼地进食。
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大象似乎知道各种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和地点,每年在水稻、玉米等成熟时,就到农田里取食。吃完之后,隔几天还会再来。村民种植的庄稼丰富且集中,野象在较小范围内就能吃到足够的食物,尝尽了甜头。
雌性野象总是与未成年小象集体出动去觅食,而成年的雄性野象则会单独去觅食。相互之间会互帮互助,还会特别照顾小象。
去年,“断鼻家族”野象,翻越一座座山,穿过一个个村庄,沿途吃了不少庄稼,还会用鼻子拧开水龙头喝水,甚至有调皮的野象偷酒喝,一路上惹了不少事。
除了直接去田野里吃庄稼,野象还会进村觅食。曾有4头野生亚洲象跑到西双版纳景洪市勐养镇的一户农家里,撞坏了大门,撬开了窗户,吃了2袋玉米,6袋谷子。
普洱市一户村民用来看护咖啡地的简易房,房顶被掀翻,存放在屋子里的玉米散落一地,还被吃了不少。
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据光明日报报道,2010年以来,西双版纳共发生野生亚洲象肇事事件6674起,农作物受损面积达2.2万亩。
如何才能更好地化解人象冲突呢?
结语
不要认为大象是一种懂事温和的动物,就忽略了它极具攻击性。假如遇到野象,不要因为好奇,近前观看,而应该远远躲开,更不要去招惹野象。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动物学、中国绿色时报、北京科普之窗、中国动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