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张“LVMH大中华高管电话会议要点”归纳截图在网上广为流传。这条信息由微博名为@林登万大人 的网友发出:
截图内容提到了三个点:
第一,LVMH集团将客户人群划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超高净值类,即个人年收入1000万人民币以上或家庭年收入3000万人民币以上。
第二类:高净值类,即个人年收入300万至1000万或家庭年收入1000万至2000万。
第三类:无收入类,即收入低于以上两类的人群,都被LVMH集团归纳为“无收入人群”,包括学生和普通白领。
按照这个会议纪要,年收入低于300万人民币在LVMH集团这里都被统称为“无收入人群”。一时间, #LV将年入300万以下统称无收入群体#成为热议话题,“无收入客户群”一词更是触动了广大网友的神经,有媒体总结说“一夜醒来,中产阶级被LV除名”,网友调侃道“原来我跟年入百万的大佬在一个水平线”。
第二,疫情之后,只有超高净值客户数量和购买量是提升的。言外意思是,“高净值”和“无收入”人群的购买力是降低的。
第三,基于以上两点,LVMH集团的未来策略是:顺应超高净值人群的偏好,继续在高端产品线发力。同时会继续提升LV入门级包袋的价格,继续剔除日益减少的无收入客户群,满足超高净值客人的心理需求。
对于这张截图的真实性,So姐是持怀疑态度的。
首先,发文网友@林登万大人 并无LVMH集团员工或行业媒体、专业咨询公司等行业人士官方认证,光凭这篇无根无据的博文,可信度太低。而“内部会议要点”的提法也就是说,这并非LVMH集团对外正式发布的公开信息,消息来源成谜。
截止目前,LVMH没有对这张截图的真实性做过任何公开回应。但时尚商业公众号LADYMAX在推文中表示,一名不愿具名的LVMH高管向LADYMAX否认了该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种说法是,这恐怕更像是一场营销。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条来源不明的信息,为何能如此刺激广大消费者的神经?一方面在于,这条信息触碰了“收入差异”这个本身就极具敏感性的话题;而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尽管没有任何奢侈品牌承认过会如此高傲地划分客户人群画像,但疫情之后各大奢侈品牌不断涨价和不断推出高端业务线的操作方法,的确非常符合截图中第二点和第三点的核心理念。
以LVMH集团最为核心的品牌LV来说,疫情之后,LV已进行了多轮涨价,甚至在近一年时间里至少5次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提价。以原本在千元级别的 LV入门级产品 ——NEVERFULL 中号手袋举例,目前该款手袋在中国官网售价已达14400元,“入门”早已不再是“入门”。
今年3月, Chanel宣布提高Chanel19、CF、Le Boy和2.55四款手袋以及品牌春季成衣系列产品在欧洲、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市场的价格,幅度分别为8%、5%、8%和5%。据不完整统计,这大概是Chanel在疫情后的第六次涨价,也是品牌第二次在六个月内实施提价策略。多番涨价后,Chanel经典的CF手袋中国官网售价为6.27万元,Le Boy、2.55和Chanel 19手袋价格也已突破或逼近4万元人民币大关,不仅价格直逼爱马仕入门款手袋,而且要想买Chanel爆款单品还会被要求配货。
更夸张的是与LV同属于LVMH集团的CELINE,考拉海购盘点的《2021年度十款“理财包”》显示,CELINE一款腋下包在2021年从10000元涨至19500元,涨幅高达95%!如此涨幅,让网友直呼:“买基金是消费,买包才是理财”。要知道就在五年前的Phoebe Philo时代,CELINE可并不是“贵里贵气”的,而是极简干练的独立女性服饰的代表。
涨价的并不止这三个品牌,事实上,疫情之后几乎所有的时尚品牌、珠宝品牌、腕表品牌、甚至大牌护肤品牌都持续保持“涨”声不断的势头。
奢侈品牌对涨价原因一般解释为原材料、人力、通胀等因素导致成本上升,迫使终端产品不得不提高价格。但事实上,奢侈品牌的毛利率较高,受成本上涨的影响较小。涨价的背后原因还是通过提高门槛,排斥掉一部分靠攒钱才能购买奢侈品的中等收入用户,让真正对价格不敏感的奢侈品忠实消费者——即超高净值人群更加感受到品牌的稀缺性、尊贵感,进一步提升其购买忠诚度。
毕竟,奢侈品最大的意义并非实用性,而是用于区分圈子的身份标签。像《三十而已》里,背爱马仕的富太们把拎香奈儿的顾佳裁掉一样,把奢侈品牌当成日常用品来购买的贵妇们,确实也不太希望与挤地铁的白领女孩背同一款LV包包,这是对自己身份的稀释。
除了涨价,推出高端线也是各大奢侈品牌疫情之后的一大策略。比如刚刚提到的CELINE,就将于今年10月推出一个全新定制鳄鱼皮手袋系列 Haute Maroquinerie,这一系列的核心产品是两款 Celine标志性畅销手袋—— 16和 Triomphe(凯旋门)。手袋采用尼罗鳄鳄鱼皮制作,以18K白金或黄金为点缀,可完全根据客户的个性定制密镶钻石或单颗钻石,共14种配色,手袋上刻有 Haute Maroquinerie的系列名,售价暂未公布。这意味着,CELINE将加入奢侈皮具制造商行列。
而LV虽然在老花手袋领域稳坐半壁江山,但这几年仍在借用谷爱凌等当红名人不断力推定价更高的Twist手袋,就是为了加强LV在高端价位皮具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性。
奢侈品牌不断推出的高端业务线似乎正印证了截图中的说法,使其作为奢侈品牌“抛弃”入门中产消费者的工具。
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高度再次看待这个问题。
如今众所周知的许多奢侈品牌本身就是起源于满足古老的欧洲王室、贵族的需求。像爱马仕创始人Thierry hermes 最初就是在法国骑兵团做马具工匠,随后开设了自己的高级马具工坊,为法国王公贵族制作马具。比爱马仕历史还悠久的Delvaxu,从1883年以来一直是比利时王室的御用皮革供应商。LV则是从欧仁妮皇后最信任的行李箱专家发展成为世界顶级奢侈品牌。珠宝品牌就更不用说了——CHAUMET尚美巴黎创始人尼铎是拿破仑的御用珠宝匠,最初的Cartier也是因为皇室贵族定制珠宝而闻名遐迩。1914年“一战”爆发后,在海滨度假胜地杜维埃避难的香奈儿女士,正是因为瞄准了成群结队来这里避难的巴黎贵族所带来的商机,开始为这些贵族们制作更为现代简约的服饰,从此开创了属于她的伟大品牌。
(拿破仑曾将这套由尼铎打造的完美珠宝首饰送给他的第二任皇后玛丽路易斯 Marie Louise)
在二战之前,奢侈品牌仍然只是服务于富贵名流。黛娜·托马斯在《奢侈的》书中就写到:即便到了1977年,LV在法国也只有两家店面,一家在巴黎,一家在尼斯,营业额只有1200万美元,利润不过120万美元。
直到上世纪60年代,高定女装开始没落,到上世纪80年代“独立女性”崛起,加上资本运作的进入,奢侈品行业逐渐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从家族传承,变成了集团化运营;从创作极致精美之物,变成了一门可以挣钱的生意;顾客群从富贵名流,扩大到了更为广阔的“中间市场”……
为了让“中间市场”踮踮脚也能够走进奢侈品的圈子,各大品牌开始推出大量容易够得着的单品——像是不到万元的入门款包包,千元级别的丝巾、皮带、配饰,甚至还有单价在千元级别以下的香水、彩妆、护肤品。在普通中产眼中,这些入门级别的单品就是“奢侈品”;但是在真正高净值人群心中,这些绝对无法代表奢侈品牌的核心。
而这场疫情,让世界经济走向不确定性,中产阶级不稳定性等问题逐一暴露,各大品牌为了笼络真正的“大客户”——超净值人群,采用涨价、推出高端线等商业手段,其实也是让奢侈品回归到为富人服务的本源。
说到这里,我们广大朝九晚五的“中间人群”或许也应该冷静想想:这个为了一个大牌包包省吃俭用——可这个包包根本入不了奢侈品核心用户法眼的游戏,真的值得继续玩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