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宿里的“诗和远方”

旅游 南方日报 2022-05-08 06:21

原标题:乡村民宿里的“诗和远方”

满洲窗是古荔园客栈里的一大看点。

古朴素雅的梁公馆客栈。

安静、质朴的山间民宿古荔园。

◁游客带着孩子在古荔园体验制作广州非遗特色小吃“粉包”。

▽翁舒韵在梁公馆客栈中照看花木。

“燕西的眼光,不知不觉地就向那边看去。只见那女子挽着如意双髻,髻发里面,盘着一根鹅黄绒绳……项脖上披着一条西湖水色的蒙头纱,被风吹得翩翩飞舞。”

“五一”假期第一天,在顺德逢简水乡的梁公馆客栈里,正举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女主人翁舒韵身穿一席旗袍,优雅地走到游客中间,向他们讲述起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男女主角初遇时的情形。

与此同时,在从化温泉镇平岗村,“玉溪·古荔园”的主人莫晓艳正领着几家住客漫步于附近的荔枝林间。他们溯溪而上,教孩子们认识沿途的草木,丽日和风、鸟语花香,俨然成了一堂自然教育亲子课的鲜活背景……

近年来,随着近郊自驾游、生态游成为休闲热门选择,像这样的特色乡村民宿以其“小而美”的优势愈发受到青睐。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全省假期出游呈现就近、就地特点,节日期间全省民宿预订量较前一周均环比增长了16倍,广州周边游日均订单量较清明假期增长123%。

如今,乡村民宿所提供的服务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住宿范畴。越来越多像翁舒韵、莫晓艳这样的民宿主人,在享受乡野间的“第二人生”的同时,开始着眼于赓续乡村文脉,将之与自己的生活情趣、审美理想有机结合,为一砖一瓦注入文化之魂。读书会、电影展播、非遗陈列、农耕体验……凭借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体验活动,特色民宿不仅为游客和当地村民提供了一方“精神乐园”,更是以公共文化空间共建者、乡村文明播种者的身份,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锦绣长卷中,留下了独具个性的精彩一笔。

●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关雨晴

摄影 姚志豪

水乡老宅的“鸳鸯蝴蝶梦”

5月的逢简水乡,碧波荡漾,古树成荫。一条条载满游客的乌篷船,在蜿蜒曲折、逾10公里的沿村河道上悠然穿梭。这座位于广佛之间的岭南水乡,素有“广东小周庄”的美誉,村中两座保存完好的宋代三孔石古桥,见证了“鱼米之乡”顺德的千年繁盛。

祥胜桥侧,一栋中西合璧的老洋房里传来阵阵怀旧老歌的旋律。这座老房子的前身“梁公馆”,由土生土长的逢简人梁干初修建,现被梁氏后人改造为客栈,在2018年9月广东省首届旅游文化节上,曾被省旅游局评选为“广东省十大最美民宿”之一。

客栈的女主人翁舒韵,是梁老先生的孙儿媳。她为记者端来一杯热腾腾的咖啡,热情地讲述起家族故事:梁干初生于1913年,他16岁赴香港谋生,白手起家、事业有成,迎娶了同籍顺德的革命志士苏桂成之女苏芳为妻。上世纪30年代,梁干初回乡建宅,并致力于家乡建设,在当地颇有声望。

2015年,眼见逢简水乡旅游兴旺,翁舒韵和先生萌生了将老宅翻新、改建为民宿的念头,一是为了纪念祖辈事迹,二来也是为了让身在外地的族人回乡时有个落脚点。

梁公馆客栈的改造历时一年多,为了贴合环境氛围,客栈在外观上采用了逢简水乡统一的灰色调,古朴素雅;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欧式的窗台、栏杆,别具岭南特色的骑楼、“山花”和流水壁,与周边的古桥流水融为一体。

客栈内部装潢上,参考了大量的老照片和老电影:复古的墙纸,精致的地砖,富有年代感的古董桌椅,留声机与老唱片,楼梯转角处供住客试穿的10多款旗袍……仿佛让人瞬间穿越到过去的时光。翁舒韵说,奶奶苏芳很喜欢看书,尤其爱读“鸳鸯蝴蝶派”代表、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的小说。因此,夫妻俩把二楼的客房都以张恨水的作品命名,有“春明外史”“啼笑因缘”“京华春梦”等;三楼房间“花弄影”“归来燕”“风流梦”等,则源于20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粤曲“星腔”创始人“小明星”邓曼薇的经典曲目。

怀旧复古的“精神花园”

梁公馆客栈一楼的书架上,密密麻麻放满了近1200本书,政治、历史、文学、音乐、旅游、美食……种类丰富,琳琅满目,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

翁舒韵从小喜欢看书,爱好传统文化,研究生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

如今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对书的“痴迷”却丝毫不减。客栈改造完毕后,她索性把家里的书都搬到了民宿,开设了一个图书角。

2020年,佛山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与翁舒韵一拍即合,决定共建“粤书吧”。

当年5月,在佛山市文广旅体局的指导下,梁公馆客栈的“粤书吧”被纳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建设体系,并获得经费资助。为此,客栈专门对一楼大堂进行了改造,新增约50平方米、30个座位的阅览区;随后,又更新了二楼平台花园的设施,增加了户外约150平方米的阅读空间……

从此,翁舒韵多了一个新身份——“粤书吧”图书管理员。“我会按照传统文化主题开列书单,书籍从佛山市图书馆统一调配。”据她介绍,依托于佛山市图书馆开发的转借功能,“粤书吧”也开通了网上借阅服务,扫码借书、全市通还,十分便利。

在二楼的花园户外阅读区,每周六晚上还会播放经典老电影和公益电影。此外,翁舒韵还发挥历史专业特长,自编教案,开设了上世纪初期粤剧发展、服饰文化、流行金曲与歌星等多个怀旧主题讲座。讲座每月最少两次,多的时候有四五次,2021年全年举办文化活动超百场,对村民和游客都免费开放。

翁舒韵记得,原定一次讲座一个小时左右,却常常因为听众太过热情,被迫延长到3个小时;她还时常遇到一些客人,一连几天都足不出户,就待在民宿里看书。这些事比起客房入住率和消费的提升,更让她感到开心和满足。

“未来我们还计划与初中的语文、历史课程进行互动合作,拓展传统人文校外课程。”在翁舒韵的构想中,客栈最终的目标是建设成一个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

在“亲情”中直抵文化深处

不同于梁公馆民宿的水乡风情,坐落在从化温泉镇平岗村芦荻角的“玉溪·古荔园”,则是一处被连片的荔枝林掩映环绕的山间民宿,充满了花果飘香的野趣。

民宿的名字来源于院子里两棵形似“迎客松”的百年荔枝老树。院中的两层砖房,就是客栈主人莫晓艳出生的地方。

“我们家从爷爷辈起,就在这条村子里生活。”莫晓艳愉快地谈起儿时在老宅旁跟兄弟姐妹一起捡荔枝的快乐时光。大学毕业后,她从事的是传媒工作。后来,受父亲开农家乐的影响,她决心回家经营民宿。她和家人于2015年开始,花了4年时间对老宅进行改造,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院子里开辟出16间客房……所有的设计都是出自她的创意。

在此期间,她还曾四处考察各地特色民宿。她发现,很多民宿的客人与主人大多只是“线上相见”,住客难以深度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统。

与别的民宿不同的是,莫晓艳的家人也生活在古荔园里,与客人们为邻,共同打理着民宿大小事务。除了她本人主管经营和外联之外,父亲擅长掌勺,管理伙食;母亲负责员工培训、物资采买;弟弟和弟媳负责房间清洁等内部事务……“每天都能看到我们一家人忙前忙后的样子,很热闹、很温馨。”莫晓艳笑着说。

2015年,她迎来了儿子的降生。为了尽可能地陪伴儿子的成长,她在古荔园里开设了徒步溯溪、植物拓印、采摘瓜果等一系列亲子活动。有时候,她会亲自带领住客来一场丛林探险之旅,登高远眺山间美景,或者在星空下放映电影……

在采访中,莫晓艳时常提到,过去村子里的人们都是一大家人长久地居住在一起,一年四季与大自然相伴,生活淳朴而祥和。在她的心目中,这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包括对亲情人伦的看重,都是值得珍视的文化传统。她希望每一个客人都能在回归自然之余,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喜欢上莫家其乐融融、“一家亲”的氛围,让这种家族传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以传承。

就地取材创办非遗陈列馆

随着阅历的增长,莫晓艳对“传统”又不断产生新的体会。渐渐地,她对古荔园的规划多了一个目标——把民宿打造成一间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陈列馆。

她告诉记者,早在民宿改造之初,她就开始从各处搜罗西关大屋中的老物件,例如屏风、趟栊门、旧式家具等,进行修复、翻新,让它们在园中焕发新生。如今,走进古荔园的民宿客房区,能欣赏到曾在广州永庆坊展出的《吉荔图》等广绣作品,10多扇形态各异、古色古香的满洲窗装点于餐厅各个角落,与室外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

“每一扇满洲窗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故事,设计巧妙,十分讲究……”说起这些“心头好”,莫晓艳便禁不住滔滔不绝。她曾邀来相关专家到古荔园拍摄讲解视频,还为此专门开设了有关园中满洲窗的非遗体验课,受到住客们的欢迎。

莫晓艳认为,坐落在传统村落中的民宿,在挖掘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中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比方说,她很方便就能请来村子里的“黑狮”非遗传承人到园中表演,也能特邀“莫家拳”高手为客人上一堂生动的“武术课”,还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动手体验制作当地非遗特色小吃“粉包”,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古荔园周边有着大片的农田,蔬菜瓜果种类丰富,荔枝、黄皮、龙眼、火龙果、菜心、花生、荷兰豆、番茄、番薯……民宿组织的户外采摘和农耕文化体验活动,不仅为客人增加了乡野乐趣,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上的发展,乡村文明的提升同样关键,乡村民宿在这两方面都发挥着探索和带动的作用。”说到乡村民宿的发展前景,莫晓艳充满信心。

专家点评

佛山市图书馆副馆长张萌:

图书馆+民宿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米”

以民宿为载体,将公共图书馆资源和文化服务引进景区及周边,将图书馆和民宿、周边环境、历史人文、民俗风情进行融合,建立各具特色的民宿图书馆,不仅服务旅客,也服务附近的村民。图书馆+民宿的模式,有助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点的快速布局,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数量和内容,同时,还将读者群体辐射到了乡村,打通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米”。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副研究员邹开敏:

与文化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民宿可持续发展

据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政策之下,2021年起民宿的入住率开始回升,“本省游”也逐渐成为旅游新热潮,乡村民宿在这个发展趋势中占据很大优势。除了提供基础的食宿服务,乡村民宿更应该充分利用所处位置的自然环境资源,逐步周边的景区等建立起合作与联系,更重要的是做到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才能开拓具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文旅研究专家、时代文旅董事长熊晓杰:

特色民宿逐渐成为地区文化创新“第三空间”

目前,越来越多“高感性人群”“斜杠青年”开始经营特色民宿,这类民宿经营者应该发挥他们的优势,在原来民宿业务的基础上发展一些新的业务,例如研学、活动策划等,从而形成民宿发展的新风口。现在的民宿需要,也正在逐渐成为体现一个地区文化创新性的“第三空间”,即成为居住空间与工作空间之外的一个重要的生活场景,它与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一样,也将成为休闲、娱乐和文化传播的场所。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