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受疫情影响,台湾民众无法出境由,间接导致外岛旅游夯,小琉球岛已成为知名度假胜地。爆量游客催生当地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一边带来经济发展,却也产生负面冲击,垃圾脏乱,污水排放,潮间带物种减少百分之八十,珊瑚礁生态受重创,学者忧心疾呼民进党当局重视。
每年4至5月是小琉球岛的观光旺季,登船口周边随处可见叫卖摊贩,招揽租车、住宿及从事水上活动业者,都仰赖观光财过活。当地花瓶岩周边挤满水上活动的人潮,人多如下水饺子般。
台媒记者直击,由于行驶在全岛完全没有红绿灯,开心游车河,但岔路多,游客骑车速度快,居民常被吓到。游客机车也常乱停,沿着环岛公路,观察每个定点放置的垃圾桶,几乎都堆满垃圾。
走到有“威尼斯海滩”美誉的蛤板湾,当地安静如秘境般,杳无人迹。实际潜入海中,未见到攀附在珊瑚上的生物,只有大片白化的死亡珊瑚礁,以及光秃礁岩中遍布的海胆。今年4月起潮间带加强人流管制,看似人为干扰减少,一道道涌向岸际的海浪,不时夹带塑料瓶、香烟盒等垃圾,对照美丽海景,格外刺眼。
民宿林立,污水处理负荷加剧,屏东县琉球乡自然人文生态观光协会理事长陈文玉说,“这些景象,早已见怪不怪了”。小琉球岛的本福村,一幢幢特色民宿林立,比新颖、比豪气,游客一批批涌入,带来水土保持隐忧,也产生棘手的废水处理问题。
去年8月连续降雨时,雨水夹带边坡泥流滚滚而下冲进潮间带,一幕幕“咖啡牛奶”色景象,让当地人心惊。
陈文玉说,当地今年4月起设置管制站要控管入场游客量,目的是保护潮间带生态不受过度人为干扰,可惜污水处理没跟上,等于潮间带保护只做半套,“若废水处理能做到位,守护潮间带最后一哩路就完成了”。
台湾中山大学海洋事务研究所特聘教授张水锴、海洋科学系教授刘莉莲等人长期关注小琉球岛。张水锴说,当地虽有污水处理设施,却无法涵盖剧增的民宿,大量生活废污水直接排入海或潮间带,造成水域优养化、藻类大量增生及海水酸化,也加速海胆侵蚀珊瑚礁速度。
据了解,小琉球岛有五处主要潮间带热区,近十年潮间带物种减少80○%,成为警讯。珊瑚礁覆盖率衰退、失能,张水锴、刘莉莲组成的研究团队调查发现,海洋生态改变和游客量有一定因果关系,建议做适当游客总量管制并收费。
屏东县政府则说,已有潮间带区游客管控保护机制,暂无依“自治条例”设总量管制或收费规划。
“每天一万双脚在潮间带活动,生态怎么会没压力!”“海委会”海洋资源处长王茂城说,许多人认同设总量管制永续经营,但“每个人都不想当坏人”,建议可在琉球乡举行“公投”,让居民表达看法。
台湾海生馆研究员樊同云说,小琉球岛1970年珊瑚礁呈健康状态逾半,但大量游憩人潮带来废污水、因土地开发产生泥水遇雨流入海,加上海水暖化造成珊瑚“白化”频率变高,降至“衰退”程度,部分呈现“失能”状态。
樊同云说,小琉球岛珊瑚礁2014年有四至五成覆盖率,去年只剩两成;目前只有一半住户民生废污水纳管,应加速扩及全岛。(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