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家庭背景”调查出炉,中产阶级占比大,三无家庭完败

旅游 教育大白话 2022-05-08 15:58

原标题:北大学生“家庭背景”调查出炉,中产阶级占比大,三无家庭完败

导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阶级固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虽然大家不愿意相信,但这些都是客观又真实存在着的。

清华和北大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巅峰,也是全国最好的两所大学,几乎人人小时候都有“清华梦”或者“北大梦”,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人人都做着清华北大的梦,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却只有极个别人

能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都是怎样的学生呢?清华和北大录取的学生可以分为三类:竞赛保送生,外国语学校保送生,以及高考状元,其中两类保送生在清华和北大的占比达到80%左右,通过高考统招进入清北的学生仅占20%左右

学习成绩取决于学生自己,但也和家庭经济条件及家庭教育有着脱不了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出生在中产家庭的学生更有可能成才,考上清华和北大等名校的占比也更大。

北大学生“家庭背景”调查出炉,结果出奇相似,“三无家庭”完败

考上北大的学生都有哪些相似之处?街头采访,走进北大校园,随即采取了北京大学四名在校学生,结果居然出奇的一致,四名同学都来自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

首先来看第一位同学,母亲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如今在大学里任职,大学教师薪资待遇很丰厚,可见这位同学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从小到大应该都不必为了物质生活发愁。

再来看第二位同学,他的母亲在国企分公司当高管,这就更厉害了,国企是出了名高薪资的铁饭碗工作,能在国企分公司担任高管,薪资待遇可想而知。

接着是第三位同学,父母同样很出色,爸爸是一位工程师,妈妈是中学语文老师,目测父母双方学历都在说是研究生及其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高知家庭”出身。

最后是第四位同学,和第三位同学情况相似,第四位同学的爸爸也是工程师,目前在某公职类岗位任职,拥有铁饭碗的同时,薪资和福利保障也都很可观。

很巧合的,街头采访随机采访了四位同学,结果这四位同学的父母不是老师,就是工程师,或者是国企等编制类岗位,都是中产家庭的配置,莫非其中有什么玄机?其实与其说是巧合,倒不如说这是北京大学校园里常见的一种客观现象

数据显示,在2019年的招生季,清华和北大共招收了3400位新生,其中仅有650多人来自农村,在650多人中还有370多人是通过“强基计划”考上清北的,剩余才是通过高考统招方式被录取的。

和十多年前相比,清华北大学生群体中农村学生占比下降了30%左右,在清华和北大如今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占比居然不足10%,并且还存在下降的可能。

在清华和北大校园里,几乎没有“三无家庭”的学生

寒门状元”一直是大家学习和推崇的榜样,可近几年来,这样的推崇却越来越少,不是寒门状元不再值得学习了,而是近年寒门走出的状元逐渐变少了。

以前人们讲究“读书改变命运”,如今却不得不承认“寒门再难出贵子”,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校园里,三无家庭(无钱,无背景,无人脉)学生占比很少,即便有出身农村的高考状元,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也大多不会差到哪里。

比如网友们熟知的韦东奕,韦神给人的印象一直是邋遢又艰苦朴素,很像是来自偏远山区的穷学生,可实际上韦东奕非但不穷,还出生在高知家庭,她的父亲是山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是博士和名教授,家庭这一栏韦神已经吊打大多数人了。

寒门学子不能放弃,但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以上内容虽然很残忍,但都是赤裸裸存在的客观现实,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为了打击大家的自信心,而是让更多出身普通的普通学生,更早更清醒地意识到这点,寒门学生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拿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来

原因无他,出身寒门的学子大多没钱,没背景,家中又没有什么人脉,能享受到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极少,客观现实注定了寒门学子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付出比中产阶级多好几倍的努力。

高考依然是大多数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出路,家庭经济条件优越是如此,家庭经济条件贫寒更是如此,人生中的关键机会并不多,寒门学子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及时把握关键契机,否则以后就很可能补不回来了。

今日话题:

对于学习成绩和家庭背景之间的关系,你怎么看呢?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