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为何会封禁长白山200年,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

旅游 记史惜今 2022-05-07 10:20

原标题:清政府为何会封禁长白山200年,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

长白山在中朝边境地区,是东北最高的山,高度达到了2691米。不过,它最高峰并不在中国,而是在隔壁的朝鲜,海拔为2749米。长白山物产非常丰富,比如盛产人参、貂皮、鹿茸等等。很早的时候就有关于长白山的记载,比如《山海经》中就把长白山称作为不咸山,《新唐书》把它称作太白山。

为什么现在叫做长白山呢?主要还是清代的时候,官方史书延续了《金史》中的说法。在当时的金国,长白山已经成为了圣地。金国经常在长白山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比如1193年,金章宗就祭祀过长白山,排场非常宏大。立仗800人,行仗500人,礼节极为复杂繁琐。

满人是金人的后代,建立了大清以后,长白山就因为是圣地,所以被封禁起来,不许其他人到长白山去。另一方面来讲,长白山的封禁和清代初年的封禁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清政府最先也不是对东北进行封禁的,相反他是鼓励人去东北的。

顺治元年的时候,清军进入关内。入关以后,势如破竹,迁都成为了朝廷的日程。当时的一些八旗将领实际上是不愿意迁都的,不过摄政王多尔衮深谋远虑,力排众议,坚决迁都。他认为得到北京城,就应该迁都,这有利于清朝将来的发展。

这次迁都属于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花了好几年时间才完成。清军入关以后,整个关外是十分空虚的。根据记载,康熙二十五年的时候,清政府在东北的八旗军一共才一万一千零一十八人。如果按照妇女、老幼、奴仆与壮丁的比例为9:1,当时整个东北的人口应该为十一万左右。

东北地区由于人口锐减,使得当地迅速的衰落了。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决心鼓励关内的老百姓进入东北,以便能“充实根本”。比如顺治十年,清政府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令》:如果招募了100以上的人,可以授予知县;如果招募了60以上,100以下,则可以授予州同,武官则为千总。

不过这种政策只推行了二十余年,到了康熙七年的时候,便被停止了。原因很简单,作为清政府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主要是八旗军府制。由于关内百姓不断进入东北,这使得东北地区的形势发生了改变。清政府认为这样下去,对他将产生极大地威胁,所以开始对东北进行全面的封禁。清政府封禁东北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保持当时东北的风俗习惯。因为清政府私心很重,把东北看作是自己的战略后方,不愿意让其他人大量居住。因为龙心之地的风俗习惯一旦受到影响,就会失去自己的根本。比方说雍正二年的时候,御史赵殿最建议雍正在东北吉林船厂这个地方设立文庙,以便当地的子弟能够读书。雍正为此雷霆大怒,拒绝了这个建议,因为他认为这会影响到当地习俗。

从这里可以看出清朝的统治者是非常自私的,自己在北京过好日子,纵情享乐,却还一味的让东北地区的八旗子弟保持原来艰苦的生活习俗。

第二、独占东北丰富的物产。比如清政府的统治者为了独享东北的经济利益,不许其他人入关采参。特别是物产丰富的长白山地区,成为清政府封禁的重中之重。

第三、保护旗民的生计。旗人的土地对普通老百姓土地的倍数从43倍下降到了4.2倍。为此,只能严禁普通老百姓入关。

为此,他们在1900余里线路上修筑了柳条边,严加防范。清政府在柳条边的每座边门上都设有防御、笔帖式、或者章京进行管理,下面还有三、四十人的披甲兵。他们不仅负责稽查来往的行人,而且各个边门之间还设有卡哨,定期派人值守或者巡逻。

不过前面说过长白山物产太丰富了,因此即使封禁了东北。封禁了长白山,还是有人偷偷的进去。所以清政府都对擅闯禁地的人都有很严厉的处罚措施。比如如果有人雇佣别人去挖人参,被发现后,都要发配到云南充军。如果个人只是挖人参,一两以下,仗责六十,徙一年。达到五十两的,仗责一百,流放三千里。

清朝的皇帝对长白山都是顶礼膜拜的,从未深入其中。但是随着一些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很多外国列强相继入侵,东北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甲午战败以后,日本便控制了朝鲜。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为了加强对长白山等地的管理,特意设立了临江县。光绪三十年的时候,东三省的总督徐世昌还特意派刘建封去勘查长白山。他对长白山的调查,是有史以来最为全面的,第一次揭开了这座圣山的奥秘。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