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黄金重要
这个“五一”,打开朋友圈,仿佛全世界都在露营。
“公园里长满了帐篷”“比大学澡堂还挤”“年轻人的新社交货币”……疫情之下,长途旅游频频受限,城市周边游、户外游随之兴起,也成为露营火爆的催化剂。
根据各旅游平台“五一”大数据,去哪儿假期露营相关住宿和出游产品预订量是2021年的3倍;飞猪“五一”露营订单量环比上月增长超350%;马蜂窝近一周各地“露营”相关搜索热度平均涨幅也超过130%……
然而,露营经济高歌猛进的另一面,是被称为“史上最冷清的‘五一’黄金周”——
西安兵马俑景区俑比游客多冲上热搜,九寨沟、西湖等客流大幅下降,三亚酒店平均入住率仅20%,北京环球影城开业以来首次关闭,上海迪士尼自3月21日关闭后至今仍未开业……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和44.0%。
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黄金周”这个概念,在中国诞生不过23年时间。作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重要手段,假期曾被公认是“一张最好的消费券”。二十多年来,旅游业也得以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而眼下,旅游业正面临数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和最漫长的复苏。
“怕出不去,更怕回不来”
“今年可以说是生意最差的一个‘五一’节。”袁伟杰在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景区附近经营一家网红民宿,他告诉城叔,往年这个时候,海螺沟的酒店、民宿基本都住满了,但今年“五一”游客很少,很多民宿、客栈甚至根本就没开业。
袁伟杰夫妻二人,一个原为室内设计师,一个曾是软装销售,因在云南从业时与民宿老板多有业务往来,看到了行业的广阔前景。于是,两人在2019年一起“裸辞”,回到故乡四川,开启民宿事业。
用光所有积蓄,还借了不少资金,2020年1月22日,袁伟杰的民宿正式开张。因疫情前民宿行情一路向好,开业又恰逢春节假期,袁伟杰对生意颇有信心。然而仅仅营业两天后,武汉“封城”,民宿的经营状况也仿佛坠入谷底。
撑过2020年初的困境,此后,全国旅游需求逐步释放。而由于出境旅游受限,加上丁真等现象级网红带来的流量加持,川西、西北等地广人稀、风光独特的旅游目的地,这两年备受青睐。袁伟杰的民宿长期保持85%以上的入住率,连续两年都实现盈利数十万元。
但进入2022年,情势急转直下。
“2020年5月复工复产以后,这么长时间暂停营业还是第一次。”袁伟杰透露,由于疫情反复,民宿自大年初十一直停业到临近“五一”假期。
4月16日,民宿终于重新营业,“但恢复到4月25日,平均入住率只有30%左右——这个入住率没啥利润,只能说是不亏本了”。
原本希望“五一”能迎来一波旅游高峰,等来的却是骤减的游客、冷清的景区。此前两年,袁伟杰的客人40%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40%来自成都周边,20%来自其他地区。但今年,他的目标客群却大多因疫情反复,寸步难行。
今年3月以来,疫情短短半个月快速蔓延至28个省份。“五一”前夕,全国不少地方发布了最新防疫政策,几乎都要求来返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许多还在此基础上有落地核酸、居家监测等要求。国家卫健委也专门发声,倡导本地游、周边游,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图片来源:Fastdata极数《2022年1-4月中国旅游行业洞察报告》
这让不少人打消了出行的念头。
在成都工作的余阳潇,老家在省内其他地级市。五一原本打算回家的他,专门赶在4月29日前往地铁站便民核酸点做检测。结果,“看着长长的队伍,不知道得排多久,加上趁中午午休出来时间紧张,我最后就决定不回家了”。
而对张欢来说,“相比出不去,我更怕回不来。”张欢告诉城叔,“今年疫情反复,即使不被隔离到目的地,我也怕旅游期间带了星,回来动辄隔离7-14天。我可不敢冒险,这时间成本太大了。”
旅游酒店,倒在旺季来临前
受疫情影响,之前红极一时的西北游,也在火爆之后陷入落寞。
倪婷家在宁夏中卫市区。中卫下辖的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早在2013年就曾因《爸爸去哪儿》在此取景而声名鹊起。在倪婷印象中,正是从《爸爸去哪儿》带火沙坡头那一年起,小区门口如雨后春笋般,紧挨着冒出三家酒店。
“沙坡头景区与九寨沟等景区不同,其载客能力有限,因此大多数游客吃饭住宿,还是会选择在距景区20分钟车程的中卫市区解决。”倪婷介绍,这三家酒店除了一家同时也做当地大型宴请活动,基本都是以接旅行团住宿和团餐为主。
2020年,疫情如一盆冷水,浇在炙手可热的沙坡头。倪婷回忆,“三家酒店中的两家,就是那一年倒闭的。因为当年上半年旅游业整体很惨,不知道哪一天起,它突然就不开了。”
幸好,撑过2020年上半年的惨淡,旅游业迎来“报复性消费”,西北游更是火速出圈。
2020年国庆,据中国银联大数据统计,宁夏成为全国7天消费数金额同比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2021年“五一”,宁夏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64.14万人次,营业收入更是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两项数据相比2019年都有大幅增长,增幅分别达74.14%和19.59%。
不仅是宁夏,全国的情形也与此类似。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去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2.3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恢复至疫前同期103.2%、77.0%。这令业界信心大振,旅游业全面复苏的“战略转折点”似乎已经出现。
但现实走出的却是一条“倒V”型曲线。
图片来源:Fastdata极数《2022年1-4月中国旅游行业洞察报告》
去年,每逢节假日饭点,倪婷都会看到小区外仅剩的那家酒店门口,总停着至少一两辆旅游大巴,旅客进出不少。但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疫情反复,恰逢宁夏旅游淡季,原本就少的游客,更是难觅踪影。
少了千里迢迢追求“诗和远方”的游客,宁夏本地游客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4月27日,为“有效拉动全区文旅市场恢复性增长”,宁夏文旅厅开展的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打折活动,已明确“主动引领本地游新趋势,深入挖掘‘宁夏人游宁夏’旅游潜力”。
不久前,家住银川的张晓希,第三次来到中卫沙坡头景区游玩。上一次她来这里,还是疫情前的2018年。“与4年前相比,原本总要排很久队的滑沙项目,这次却几乎没有人。”她说,“每次我上去就直接可以滑了,完全不用等。”
宁夏中卫沙坡头旅游区空旷的滑沙缆车区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五一”假期,原本是宁夏打响每年为期7个月左右旅游旺季的“第一枪”。然而,倪婷家门口最后一家旅游酒店,倒在了旺季来临前。
“我们当地许多酒店主要靠游客支撑,旺季开张半年吃一年。疫情反复的时候,这些酒店受到的冲击就特别大。”倪婷说,“今年清明假期,我意外发现家门口最后那家酒店也悄然倒闭了,门口贴出了大大的月子中心的广告。”
5月1日,城叔再次联系倪婷,试图请她为我们拍摄几张当地的假期实景,得到的回复却是她也无能为力,“因为我家因疫情也被封控了”。
数千万从业者,等待黎明破晓
“2020出不了国了,2021出不了省了,2022出不了市了。”网络段子背后,是游客出行半径不断收缩。
以今年清明节假期为例,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541.9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占比94.9%。游客平均出游半径95.0公里,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4.9公里——游客平均出游距离首次收缩到100公里以内,目的地游憩半径首次收缩到5公里以内,双双创下节假日该项指标历史新低。
跨省游、长途游减少,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民航、铁路客流。
统计显示,今年4月30日-5月4日,全国铁路每天发送旅客在235万-440万人次之间,相比去年“五一”假期每天1300万-1900万的客流量,相差4至5倍。
民航管家《2022年五一假期民航运行简报》则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民航执行客运航班量1.75万班次,同比2021年下降74.6%。
多地酒店价格也创下五年新低。去哪儿数据显示,酒店平均支付价格同比2021年降幅近4成。同程数据也显示,酒店订单平均间夜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50%。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对于高度依赖城乡居民空间位移和异地消费、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的旅游业而言,市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此前,从安徽黄山迎客松“无客可迎”,到湖南张家界“游客消失”,对于旅游业的担忧今年以来已屡屡引发关注。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还显示,2021年全国仅有13%的景区盈利,超过70%的景区亏损。
而未来一段时间,疫情仍将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大变数。一季度,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为95.60,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9.7和3.3,处于景气荣枯线以下,并呈持续下降趋势。
图片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2019年,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
图片来源:Fastdata极数《2022年1-4月中国旅游行业洞察报告》
对于数千万将生计拴在旅游身上的人,如何走出黑暗时刻?此前,从黄山导游服务公司转行采茶叶,到张家界导游去浙江工厂打工……行业自救已然开始。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给予有力政策支持,力图稳住行业发展基本盘。与此同时,多地也先后给予 “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
“五一”假期期间,为争取旅游复苏,张家界宣布四大景区将自4月30日至5月10日起,对全体湖南省内居民实行门票免费政策;宁夏则专门安排500万元资金,对A级旅游景区进行补贴,让群众享受景区门票减免和优惠打折……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旅游市场在短期和局部可能有波动,但长期复苏向好的趋势不可逆转。
信心比黄金重要,黑暗终将过去,等待黎明破晓。
(文中余阳潇、张欢、倪婷、张晓希均为化名)
文字 | 黄名扬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往期荐读 -
【大 国 有 大 城 】
城市2 4小时 丨 京津冀城市群 丨 长三角城市群 丨 粤港澳大湾区 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丨中部城市群
【 大 城 无 小 事 】
拯救宽马路 丨 高速服务区 丨 老旧小区改造 丨 大城市的便利店
【城 市 有 数 据 】
“人口十强城市”格局重塑 丨38个“千亿县”都有谁 丨十张图看懂“七普”数据之 变 丨“收缩型城市榜”年度报道:2021年 、2020年 、2019年 丨40城开启“地铁时代” 丨18座备选城市,谁配得上“国际消费中心” 丨38座城市养老水平排名
【大 咖 有 城 观 】
陆铭 丨刘守英 丨刘太格 丨 姚洋 丨 黄益平 丨 尹稚 丨 张永和 丨 张燕生
【城 市 二 三 思 】
义乌求生记 丨 再问张謇:南通 丨 再看丁真:理塘 丨 TOD进化论 : 东京 、 新加坡 丨 厦门的困局
——
设为星 标【 ★】不走丢, 分享+赞+在看三连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