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刚过,教育部的一份文件引起关注。
新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增设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新标准于今年秋季学期起施行。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被鼓励。劳动课程标准纳入义务教育,有年轻家长调侃道:小时候是父母做饭,长大了是孩子做饭。
听起来很爽,但现实是,家长们也将迎来一段新的修炼历程。
▲小学生在栽种茄子秧苗。图源:新华社
01
新添劳动课程标准
时隔11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再调整。
调整之一是,劳动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课程分为四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各学段任务和目标层层递进,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主编注意到,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那么这次课程标准调整,有何亮点?
一是涵盖内容更加全面。劳动课程内容结构中,除了清洁整理、烹饪、使用电器等日常生活劳动,还包括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两个可选项。
二是有更加系统的培养方式。
以烹饪为例,任务要求学生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择菜、洗菜,到学会使用简单的烹饪器具,学习用蒸、煮方法加工食材,再到能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
三是规定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这意味着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独立课程。
02
有人欢喜有人忧
劳动课程标准纳入义务教育,家长们持何态度?主编做了一个小范围内的调查。
有的家长说,要笑开花了。虽然并不奢求孩子能分担家务,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至少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动手的习惯,早早自立。
不过,父母们别开心太早。日常生活劳动,只是基本要求。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要求更高。
比如,农业生产劳动中,要求阳台上养盆绿植,家里养缸金鱼,问题都不大。但是,若要求种植蔬菜、养家禽,就该头疼了。有家长感慨:这每家每户没个院子,还真不行。
这难度还能够想象,有些无法想象。
比如传统工艺课程,列出来的项目有:纸工、泥工、布艺、编制、陶艺、印染、皮影、木版画、木雕、刺绣、篆刻、拓印、景泰蓝、漆艺、烙画……
工业生产课程,包括木工、金工、电子、服装、造纸、纺织……
新技术体验与应用课程,列出的有:三维打印、激光切割、智能控制、数控加工、液态金属打印……
名目繁多的课程项目,有些听都没听过。
至于参观养殖基地、参观工厂、开展各个体验日比如“银行工作体验日”“餐饮服务体验日”、邀请专家指导,似乎可以预见,十八样武艺样样全能的家委会,又要修炼到更高境界了。
当然,执行过程中,学校也会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为此,上述任务都设置了一定的开放性和选择性。条件具备时,鼓励学校课程内容涵盖十个任务群。
03
劳动教育不可少
劳动课的回归,总体而言,家长的态度仍然积极大过消极,期待大过疑虑。
一位年轻妈妈说,如果娃愿意学的话,我现在可以先学习一下,毕竟我也没啥教她的。
的确,对于众多未接受系统劳动教育的90后而言,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只停留在学校大扫除。有的年轻人,别说“五谷不分”,连淘米放多少水,也要先百度。“找个会做饭的”,就是择偶标准。这并不是“懒”,只是长期忽视日常生活劳动的习惯使然。到了需要自立的时候,不得不从头来学,补回落下的课。
有些课程虽名目繁多,但对孩子而言,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而且因为知晓劳动的不易,他们也会对不同的职业,怀有更多的敬畏和尊重,消除职业的歧视和偏见。
或许劳动课程在现实中不会一一完美落地,但它本身传递出的教育理念、对劳动的尊崇,就有莫大的意义。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柴归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