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6日消息(记者 杨柳青)“五一”小长假,因为疫情等因素影响,相比于人员密集的景区,户外露营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选,“晒露营”成为朋友圈的火爆景象。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网站获悉,2022年“五一”假期,露营成为潮流,“赏花+露营”“房车+露营”“露天音乐会+露营”“旅拍+露营”等众多特色精致露营产品受游客追捧。本地游客更是成为露营地消费主力。
各大平台的数据也反映了露营的热度高涨。据百度地图联合马蜂窝发布的五一出行预测显示,假期前夕关于“露营”相关搜索热度平均涨幅超过100%,一线、新一线城市周边的露营地受到热捧。5月4日,同程旅行发布的《2022“五一”假期旅行消费数据报告》显示,周边露营市场仍在持续升温,“露营”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7%。森林露营、海岛露营、公园露营、星空露营和亲子露营成为“五一”最受关注的露营主题。
另外,据京东公布的消费情况显示,从4月30日至5月3日,全国用户购买野餐用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81%,吊床类增长102%,帐篷/垫子类增长100%,烧烤用具增长41%。
露营的火爆从露营相关企业数量上也可见一斑。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7万家露营相关企业。其中,近半数的企业成立在1年以内。近5年来,我国露营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迎来快速增长。其中2020年新增9100余家,2021年达到峰值,新增2万余家。今年以来,我国已有超7200家露营相关企业成立。
与此同时,随着露营经济突然爆火,相关概念股迎来大涨。五一小长假后首个交易日,牧高笛(603908.SH)和三夫户外(002780.SZ)双双涨停。5月6日早间,牧高笛和三夫户外再次双双涨停,每股分别报72.62元、13.18元。
(图源自CFP)
华西证券一位分析师在采访中向央广网记者表示,国内露营大概分为3个阶段:一是专业登山露营,以国家队为主,进行科考,比如测量珠峰高度等。二是徒步露营,时间为2000年-2018年,以背包客、驴友为主。三是从2018年至今的精致露营,以家庭为主,又因新冠疫情而加速发展。
在谈到露营的市场前景时,该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露营渗透率为3%,而海外为14%,国内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不仅仅是疫情催化,包括SUV的保有量达到一定水平、双减政策释放出的时间等,都有利于露营的长期发展。
而根据华西证券研报,目前,国内市场营地数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国内休闲旅游和户外旅游占比也较小:在发达国家,观光旅游只占旅游市场的30%,休闲旅游和户外运动占到旅游市场的70%,而国内休闲露营占整个旅游的比重仅为2%左右。
从人均消费看,我国户外活动年度人均消费额不足20元,而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额均在300-800元之间。而对于国内露营用品市场,华西证券测算,假设1个营地可容纳200顶帐篷(相当于200个家庭)、单个家庭消费5000-1万元,按每周末1次,我们估计目前国内约2000+个营地,从而露营市场容量约为1000-2000亿元。
渤海证券认为,国内露营地行业规模已突破300亿元,且保持高速增长。露营消费成长性充足,有望成为后疫情时代真正崛起的新兴消费场景。
随着露营的爆红,“露营热”能热多久也成为市场关注的问题。
“露营热潮确实存在昙花一现的可能。”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央广网记者表示,露营消费行为能否固定化,还依赖于旅游企业开拓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供给方和需求方共同努力,如果旅游企业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环境、景色、人文、休闲设施,还有安全性、隐私性保障等等,那么这种需求就会有长期化的趋势。但如果说企业仅仅追求赚快钱,抓一把风口,不注重旅游消费体验的提升,不注重服务的改善,那就可能昙花一现。
在谈及露营热潮对其他消费的带动作用时,刘春生表示,旅游业是一个带动性比较强的行业,可能带来消费的倍增效应,但这些行业应该是互相支撑的,在旅游的带动下,需要其他行业进行配合,比如光有景点,没有购物、没有消费体验、没有餐饮,那么消费满意度就会下降,所以,需要不同行业共同把这件事情做好。比如露营相关的,外卖、预制快餐、安全措施、家庭出行装备等等,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