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中国版图最中央的河南安阳,是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展示了安阳古老的文明,也为这座古城遗留下大量极具游览价值的名胜古迹,位于安阳市区西南25公里宝山东南麓的灵泉寺石窟,就是其中一处。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石窟文化,其中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闻名四海的石窟,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去游览。而河南安阳的灵泉寺石窟,虽然知名度不如国内四大石窟,却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专家学者誉为“小龙门”、“中原莫高窟”。
据《安阳县志》记载,灵泉寺由东魏高僧道凭法师于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创建,原名宝山寺。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隋文帝杨坚封该寺高僧灵裕法师为全国最高僧官,并取灵裕的“灵”字和宝山泉水的“泉”字,将宝山寺赐名为“灵泉禅寺”。值得一提的是,自北齐以来灵泉寺历代高僧长寿者很多,经考证与饮用此地的山泉水有一定关系。
由于灵泉寺位于东魏都城邺城附近,因此在我国北朝和隋唐时期成为与清凉山修定寺、邯郸响堂寺齐名的北方三大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到了唐代,灵泉寺大兴土木,规模进一步扩大,寺院内高僧云集,佛法昌盛,其中不乏王子帝后在此出家,素有“河朔第一古刹”之称。
自南北朝至北宋时期,历代高僧纷纷在灵泉寺东西两侧的宝山、岚峰山断壁上开窟建塔,共历时600余年形成了长达千米的全国规模最大浮雕塔林。“宝山塔林”现存石窟二座,塔龛245个,佛像数百尊,铭记题刻百余篇,其中以灵裕法师开凿于隋开皇九年(589年)的“大住圣窟”最大、最为精美。
在“大住圣窟”的窟门两侧,雕刻着两尊身高近两米的“迦毗罗”和“那罗延神王”浮雕,神像顶盔贯甲,双目微闭,手持剑叉法器,脚踏牛羊,如门神一般护卫着这座神圣的经窟,其雕刻之细腻,线条之流畅,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不朽杰作。
整个石窟高2.6米,宽3.4米,窟内现存佛像42尊,包括多尊古朴严谨、风格各异的汉白玉坐佛,可惜有部分佛头被盗。在窟顶上还雕刻了一个巨大的莲花藻井,周围环绕着六个臂绕飘带、凌空飞舞的石雕精灵——飞天,使原本庄严的佛国变得充满情调。
值得一提的是,在石窟内侧的墙壁上雕刻了一幅“世尊去世传法圣师”二十四祖形象。这幅线刻作品上下共分为六层,每层两组四人,从大迦叶到师子比丘,共有十二组,皆为双人对坐的形式,动作各异,形神不同,被认为是佛教“列祖图”在中国石窟的首创。
在灵泉寺石窟西侧的台地上,有两座东西并立的“北齐双石塔”。其中的西塔正面有“大齐河清二年三月十七日(公元563年)”、“宝山寺大论师凭法师烧身塔”的题铭。据考证,该塔为灵泉寺开创者道凭法师的烧身塔,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独立石塔。
千百年来,由于受到战乱和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影响,灵泉寺也逐渐荒芜。如今寺院的古建筑虽早已不复存在,但从其宏大的遗址仍可想见当年佛事兴盛的情景。景区交通:从安阳市火车站坐长途巴士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