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澄子
“妈妈,他不跟我玩!”
当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你怎么处理?
以下2种常见的错误回答,
很多父母都中招了:
第一种:
“不玩就不玩呗,咱不稀罕!”
这种回答属于忽视孩子的社交、情感需求。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
童年时期一般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和父母相互作用的世界,一个是同伴的世界。
同伴起着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长期忽视孩子的社交需求,
会导致孩子缺乏同伴认可,
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第二种:
“他为什么只不跟你玩儿呢?”
这种回答属于“火上浇油”。
孩子被拒绝,大脑会经历像身体受伤时一样的痛苦,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还来贬低他,
不仅会加重孩子的痛苦,
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对交友产生畏惧。
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交友挫折是很正常的事,
但处理不好,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不仅是孩子的问题,
同样是对爸妈情商的一次重要考验。
如果你家孩子也遇到了这种情况,
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学会帮孩子转念
孩子的世界是一面镜子:
我对你好,你就应该对我好。
所以被别人拒绝的时候,
孩子会觉得很低落、很困惑,他理解不了,
为什么这个人不喜欢我,我做错什么了?
这个时候父母不要着急讲道理,
而是要认真倾听,告诉孩子:
“别的小伙伴不跟你玩,心里很不好受是吧?
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当时妈妈心里也很难受,
但是现在我知道了,
他不是不喜欢我,只是还不熟悉。”
看到孩子的情绪,并且接纳他,帮助他转念,
让孩子意识到这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问题,
避免孩子进入盲目的自我攻击。
判断孩子是否被孤立、被排挤了
孩子们之间的友谊经常是集体性的:
“我不跟他玩儿,你们也不要跟他玩。”
家长要问清楚,
孩子是和某一个小朋友闹别扭了,
还是被集体孤立了。
要知道,
很多霸凌的发生,都是从孤立开始。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
孩子不敢和老师、家长讲,
因为他觉得别人孤立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所以对方会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这个时候,
父母要告诉孩子:
“不管别人是孤立你、排挤你,
他们的行为一定是错的,
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这边。”
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
鼓励孩子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教孩子更有效的融入方式
很多时候孩子社交失败,
其实是开场方式出了问题。
“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儿吗?”
这句话是大家最熟知的社交开场白。
但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往往会碰壁,
因为它明确给了其他孩子拒绝的机会。
游戏力工作室创始人李岩老师在谈论儿童社交能力时分析说,
我们如果想加入一个群体,
那么我们需要表现出自己具备2个条件:
- 我能服从群体的既有规则和秩序。
- 我能为群体做出贡献。
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按照
观察——给予肯定并讨论——做出贡献——遵守秩序的方法,
更加从容地社交。
比如想加入一个小团队,
可以先让孩子在附近观察对方在玩什么,
目的是什么,需要什么。(观察)
然后再走过去问他们:
“好酷啊,这是什么呀?”(给予肯定并讨论)
如果其他小朋友搭积木,可以先帮他们拿积木;
如果在打球,可以先从捡球开始。
主动承担角色,自然而然地融入。(做出贡献)
如果孩子比较强势,一定要提前告诉他:
不要直接就说其他人做得不对,
怎么做会更好。
因为没有人喜欢一开始就打破固有秩序的人。(遵守秩序)
孩子的社交与成人不同,
但也有自己的规则,
了解背后的运行原理,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每个孩子,
都会遇到人际交往的艰难时刻,
被拒绝、被否认、被排斥,
都是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历练。
正如《直觉养育的力量》中所说:
要形成韧性,势必需要遭受失败,
学会处理失败,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相比为孩子直接解决问题,
父母更重要的课题,是做好孩子的后盾,
教孩子学会坦然的面对拒绝,
培养独立社交的能力。
—— End ——
作者:澄子。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