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旧称紫禁城,这里的“紫”和紫色没什么关系,古时人们认为天上的星星里,紫微恒位于三恒正中央,最为璀璨耀眼。所以人们把掌管天界的“天帝”所居住的“天宫”,称为“紫宫”,而皇帝作为人间的“天子”也理应住在“紫宫”。
同时皇宫四周戒备森严,一般寻常百姓无法进入,擅自闯入可能会遭到刑法伺候。所以这个皇城也就成了“禁城”,合起来即为“紫禁城”。
紫禁城作为明清时代权力的象征,在当时大多数平常百姓眼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到了现代社会,故宫虽然作为旅游景区向大家开放,但是每天雷打不动5点就要关门,这更是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神秘的事物总爱引发大家无尽的想象,这些年在民间流传着很多真真假假的奇闻异事,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1992年故宫墙上出现的神秘宫女。
像这样的“故宫怪谈”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深信不疑;还有人半信半疑。但无不意外,都加深了民众对这个经历了百年风云变幻,在历史的浮沉中屹立不倒的古建筑的探究欲。
故宫的存亡危机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正中心,占地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是世界五大宫之一。单就占地面积来说,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约为法国凡尔赛宫的7倍、英国白金汉宫的4倍、美国白宫的10倍、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的3倍。
故宫中的宫阙楼宇数目众多,把它称为“宫殿之海”并不过分,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为古代匠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明代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将北平府改为顺天府,把大量的民众迁入北京。在永乐四年(1406年),以南京皇宫为参考,开始兴建故宫。大量名贵楠木、珍贵石料的采集与运输都有当时劳动人民血与汗的印迹。
永乐十八年(1420年)故宫建成。故宫本就是整个北京城的正中心,但在故宫中心,也就是重中之重,重中之重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三大殿”,从空中纵览三大殿,总体呈现“土”字形,有“王土居中”的寓意。
但不知是因为整个建筑采用砖木结构,本身就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在1421年也就是建成后的第二年,就走水了,前三殿被焚烧殆尽,直到1440年才重建;1557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六年又发生火灾,这次不仅是前三殿,包括奉天门以及午门在内,全都被波及;1597年,在上次大火过去40年后,故宫再次遇火,这次把前三殿和后三宫都烧了,直至天启七年(1627年)才复建完成。
到明末清初,李自成刚灭了明朝,就立马被清军击退,一怒之下一把火烧了紫禁城,这次的损失更大了,除了四周的角楼以及几处零星的建筑,其余都被烧毁了,直至清朝定都北京,接手紫禁城,前前后后用了将近27年才完全恢复。
再到民国时期,段祺瑞曾下命令,用飞机轰炸紫禁城。抗日战争时期还曾被迫将故宫文物迁至南京保存……这一次次动荡造成大量故宫内文物的破坏、遗失甚至流向海外。
虽然我们现在很难再感受到,曾经紫禁城最辉煌时候的样子,但它仍然保留着历史的记忆,将所有的一切都融入骨骼,凝成烙印,引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它的故事。
神秘宫女传说
那是1992年一个风雨雷交加的傍晚,约摸是故宫快闭馆的时候,突然有一道闪电照亮整座故宫,一面红墙上赫然出现一排穿清装的宫女。
在场的不少游客中有人用相机记录下这诡异的一幕,虽然整个过程只有5秒,但随着当时那张照片的流出,也足足让这个灵异传说流传了数十年。
之后有专家出来解释,故宫的那面红墙上存在四氧化三铁,这种成分在遇到闪电后会有类似于录像机的功能,宫墙在上次遇到闪电时是清朝,刚好有一排宫女从墙前面经过,而现在这个地方再次遭遇闪电,就相当于相机被按下了录像和播放的开关,这才有了故宫墙上神秘宫女的传说。
这番解释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宫墙上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四氧化三铁?闪电两次击中同一块墙体的概率是多少?四氧化三铁能起到“录像”的条件是什么?等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解答。
事件的二次反转
在“录像”辟谣普遍被大众接受后,又出现一种听起来更为真实的言论。
他们说那张照片是假的,原图本为1910年由一个外国摄影师拍摄,还曾刊登在《国家地理》的杂志上。是有人故意将图片的背景都去掉,只将一排宫女p到宫墙上,还加了各种滤镜使画面变得更加诡异。
同时指出神秘宫女传说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1981年电影《潜影》里的情节,后又在1991年被改编成小说《王府怪影》发行推广,而且专家辟谣,四氧化三铁留影效果,也是小说作家设计情节时用到的说法。
至于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照片、传说、小说这三者到底谁先谁后,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这些笔者就不在此进行过多的讨论。
小结:
经历了上百年的沧桑变化;见证了朝代的风云更替;熬过了一次次存亡关头,故宫依旧历久弥新,它巍然屹立在城市的中轴线上,像脊梁一样撑起整个骨架。
无数风云人物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过往的故事只余片段被保留在一张照片、一幅画卷、一本古籍里,而这座宫殿作为历史浮沉的见证者,却将文化传承下来。
对于故宫我们还有很多想要去探究的东西,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世界文化之遗产,它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保护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