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存的家园。尤其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带,往往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
然而,在全球第二大河流的亚马逊河流域,如果有外地人到当地旅游,当地人却会再三告诫游客,不要轻易下河游泳。
不管怎么讲,亚马逊河也不过是一条淡水河,而且由于地处热带,亚马逊河没有明显的汛期,水位变化不大,也没有结冰期,为何就不能下去游泳?亚马逊河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6400多公里的亚马逊河,竟没有桥梁
过去的交通不发达,河流水运,成为成本低廉且安全的运输方式。再加上河流能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水产品,因此傍河而居,成为古人的绝佳选择。
不过,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河流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尤其是汽车、火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问世后在河流上修建大桥,已成为很多地区的惯用做法。
让人奇怪的是,亚马逊河全长6000多公里,如此大的一条河,在亚马逊河的主河道上,竟然一座桥也没有。
当地人若想到河对岸去,只能通过船只走水路。修建一座大桥,便于汽车和行人通行,不是更好吗,为何亚马逊河上没有修建大桥呢?
截至目前,亚马逊河流域内,仅有巴西在支流内格罗河上,修建了一座跨度为3595米的内格罗河大桥。
除了亚马逊河流域整体经济水平的制约,亚马逊河鲜有大桥的存在,还有一个原因。
水位变化不大,不一定是件好事。
前面已经提到,亚马逊河流域地处热带地区,虽然降雨量充沛,但是亚马逊河没有明显的汛期,我们也很少听到亚马逊河有洪峰出现的报道。
这就奇怪了,雨水充沛,按理来说,应该很容易出现洪水,为何亚马逊河没有明显的水位变化呢?
大量的雨水降落到地面,肯定需要有足够的通道,确保雨水能流入海洋,否则就会出现洪水。
亚马逊河与其他河流不同,在河流的沿岸,有大量的树林和湿地,成为疏通河水的天然屏障。
当大雨来临时,河水会迅速向两岸蔓延,河道向低洼处变宽。相对平坦的地势,让亚马逊河具备水位变化不大的前提下,也能排出雨水的本事。
也正因为如此,倘若在亚马逊河上修建桥梁,很难判断桥梁的宽度,而且河道宽度和位置的不断变化,也会大大增加修建桥梁的成本。
截至目前,无人敢横渡亚马逊河
每当夏季来临,在长江的江滩边,总能看到不少人散步、钓鱼,其中不乏跳进河水游泳的人。这些场景,对于生活在河边的人来说,应该司空见惯。
亚马逊河鲜有桥梁存在,当地人对河流的依赖度应该更大,让人奇怪的是,截至目前,竟然没有人真正敢横渡亚马逊河。
如果有外地游客到亚马逊河旅游,当地人也会格外提醒,不要轻易下河游泳。
一方面,亚马逊河有多达1.5万条支流,河道纵横交错,而且水草繁茂。再加上支流的河道也会变化,有些支流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一旦在河道中迷路,会十分麻烦。
另一方面,亚马逊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很多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鱼类就有2500多种,而且经常还会发现新的物种。
即便是当地人下河,有几样生物,也要格外提防,更别说是从外地来的游客。
1、食人鱼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时常会见到食人鱼,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这种凶猛的鱼类,真的存在。
食人鱼的个头不大,体长约12厘米左右,但在食人鱼的上下颚,却分布着很锋利的牙齿。这种鱼以群居为主,一旦发现猎物,会蜂拥而上,能将比自己体型大很多的生物吃掉。
现实中的食人鱼,不会主动伤害人类,相反,它们听到人类的声响时,反而会害怕地离开。
但食人鱼锋利的牙齿,让当地人看到也有些后怕,谁也不想给自己惹麻烦,一旦发现这种鱼的活动迹象,当地人也会尽快离开。
2、黄貂鱼
黄貂鱼是一种淡水鱼,但它的外观,却与大多数淡水鱼不同,有些典型的海鱼特征。这种鱼在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都有广泛的分布,少部分淡水中,也会存在。
黄貂鱼的身体呈现为一个大圆盘,有十分显眼的尾巴,看起来就不一般。这种鱼能长到1米左右,仅从体型上看,就有些渗人。
黄貂鱼最让人可怕的还不是外观和体型,而是尾巴上的尖刺,上面有剧毒。
虽然黄貂鱼不会主动攻击其他生物,但是它的体型大,力量惊人,如果不慎遇到黄貂鱼,它在逃窜的过程中,不排除尾刺会扎到人的可能性。
一旦被黄貂鱼的毒刺划伤,需要尽快进行救治,如果不慎伤到胸腔等重要部位,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
3、牙签鱼
从名字上就知道,牙签鱼的体型很小,长度仅有几公分,而且身体呈半透明状,游速很快。
这种鱼本身没什么危害,但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寄生鲶鱼。它自己不会进食,依靠寄生在其他鱼类或生物的鳃部,通过吸取血液的方式,获得生存和繁衍的能量。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小的鱼,塞牙缝都不够,好像也没什么危险。不过,当地人有传说,这种鱼对尿腥味十分感兴趣,它有可能会顺着尿液的味道,进入尿道,直抵膀胱,并在里面吸血繁殖。
虽然这种案例还从未发生过,但当地人对牙签鱼还是敬而远之,谁也不想和它扯上关系。
除了上面的几种生物,在亚马逊的热带雨林,还有能长到4米长的凯门鳄,以及比胳膊还粗的巨蟒。虽然遇到这些生物的可能性不高,但一旦相遇,就会面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