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位青年摄影师跋山涉水来到云南采风,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拍摄气势磅礴的怒江。
这一天,他早早到了岸边高地上,却发现此处江面上有一根绳索供人通行。
说来也巧,他没等多久就遇上了一对小姐妹,她们背着书包,绑在一起,准备溜索过江上学。
溜索过江的余家姐妹
挂在溜索上后,她们就像两片随时就要从空中飘落的树叶,看起来着实让人心里一紧。
但她们的眼中没有害怕,满满的都是坚定,摄影师将镜头对准她们,拍下了这惊险的一幕。
当年,这张照片一经发布便引起了轰动,也十分地令人心酸。
人们不敢想象,到底是怎样的情况,让走路上学都成了一种奢侈,连几岁的孩子出行都只能依靠一根绳索呢?
怒江数十年如一日地翻腾而过,这张照片如今也有十五年的历史了,许多人也关心当年的姐妹如今生活如何了。
儿时溜索过江,留下惊险照片
怒江,江如其名,水流奔腾不息,滚滚向前,像是拧起了一股怒气源源不断地发泄着。如若遇到丰水期,连江水拍打河岸的声音都十分骇人。
2007年的一天,9岁的余春花和余才妹站在岸边,面对眼前细细的绳索,有些犹豫。
余才妹甚至说话的声音都会颤抖:“姐,我害怕。”
余春花虽然心里也很害怕,但作为姐姐,她不能表现出来,要给妹妹做一个榜样。
此时余才妹都快哭了:
“我听他们说最近有一对母子过江的时候就出事了,妈妈到对岸了,儿子掉下去摔死了,好吓人啊!”
怒江
而余春花则安抚着妹妹:
“过江的路只有这一条,我们再不过江的话就要迟到了。我听说有一个方法,在过江的时候大声喊出自己的愿望,就会实现。等会儿我们溜索的时候喊出来,肯定可以平安过江的!”
虽然小不了多少,但余才妹十分依赖姐姐,她对姐姐说的话深信不疑。
再说,还不走的话就真的要迟到了,还要被老师批评罚站!
就这样,两姐妹最终还是把锁扣挂上了绳索,脚下是湍急的怒江。
可她们没有往下看那恐怖的场景,而是把坚定的目光投向对岸,大声喊出了心里的愿望,稚嫩的童声在江上回荡着:“希望我们能顺利到对岸,不要迟到!”。
不过这也很快被翻腾的江水声掩盖而去。
余家姐妹多年后回忆当年的溜索过江历程
而在对面的目的地,却有一个短促的拍照“咔嚓”声响起。
原来是一个路过的摄影师觉得新奇,拍下了两姐妹过江的惊险一幕。
摄影师本是来怒江采风找灵感,却偶遇这一对姐妹溜索过江。
可这一切,两姐妹浑然不觉。
过了江,两姐妹心有余悸,余才妹拍拍胸口:“姐,你说得对,这个办法真的有用,以后我们每次过江的时候都许愿吧!”
这时,姐姐看了看自己虽已痊愈,疤痕却没有完全消退的手掌,想到了一个月前仍令人后怕的一幕。
在刚上小学时,是父母把余春花和自己绑在一起送她过江的,但是长期这样一来一回十分花时间,也影响别人过江。
溜索过江图源网络
到了三年级时,就成了余春花独自过江,她是今天才带着妹妹一起。
就在一个月前,余春花站在绳索旁默默地给自己打着气。
虽然已经滑过这条绳索几百次,但余春花的心里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镇定。
过了一小会儿,她终于挂上了锁扣,脚一蹬就离开了岸边。
可是到了路程的一半,溜索却突然卡住了,余春花的处境可是说是十分艰难:
上面是寂寥高远的天空,下方是滚滚不息的江水,而自己所能依仗的,只有这一根细细的绳索。
江上有大风吹来,瘦弱的余春花顿时就重心不稳。
随风摇动,下方的怒江好似张开了深渊的大口,随时等着余春花掉下去。
溜索过江图源网络
江的两岸都有住户,但是现在都差不多下田去了,自己又刚好在绳索中央,求助他们是听不见的,再说就算听见了求助,他们又能帮上什么忙呢?
好在溜索虽然卡住,但是连接余春花与绳索的锁扣十分牢固。
余春花虽然只有九岁,但她懂得人定胜天的道理,坐而哀叹是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
懂事的她很小就帮家里分担农活,也很有力气。
她就这样双手交替着抓住绳索,让自己不断前进。
粗砺的绳索磨得余春花的手掌生疼,可余春花知道自己不能停下来。
等到了对岸,她的双手已经被割了好几个口子,“劫后余生”的余春花委屈地大哭了起来。
但是她很快就用干净的手背擦掉眼泪,深一脚浅一脚地到了小学。
溜索过江图源网络
这天,从不让老师操心的乖学生余春花第一次迟到了,但老师没有让她罚站。
看着余春花血肉模糊的小手,老师的心里是说不出的难受,她带着余春花去办公室,细致地为余春花处理伤口。
酒精接触伤口,十分刺痛,但余春花没有哇哇大叫,她咬着牙忍住了。
疼痛的记忆是深刻的,那些温暖的瞬间也是一样。
老师温柔地为她包扎着,嘱咐着她要少碰水,以防伤口感染。
一字一句都像是足以吹散所有阴霾的春风,抚过余春花的心间,那些疼痛仿佛都已经消失了。
而此时,一粒种子也在她小小的心中埋下:“我以后一定要当一名医生,让别人的疼痛消失。”
在老师问她是否要回家时,她十分坚定地拒绝了,她不想落下课程,即使现在每次拿起笔都疼痛难忍,她也不想掉下队来。
图源网络
回想只有一瞬间,两姐妹很快就一起蹦蹦跳跳地上学去了,因为上学的路途如此不易,她们都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
因为父母告诉她们,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走出大山,只有读书这一条路。
但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大山里,愿意来支教的老师寥寥,教育设施也不太完善,要读书谈何容易?
只是努力是不够的,或许还要一定程度上的天赋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行。
每日勤奋读书的余春花、余才妹两姐妹经常让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们不是不听话的学生,但是就是少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和一些天赋,学习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
可是学习天赋是天生的,对于学习方法而言,由于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不同,老师也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在读书这条路上,两姐妹都吃过很多苦,不论是物理意义上的“路”还是精神意义上的“路”。
幸运的是,后来有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山里的教育环境一天天地变好。
在两姐妹的成长过程中,国家的扶贫政策也如春风一般吹入了这座大山,两姐妹也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
读完初中之后,姐姐余春花勉强考上了中专,但妹妹余才妹没有继续读书了,而是帮着家里分担农活。
国家派专家来实地考察,建议扩大当地特色草果产业,给予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余家世世代代都种田,有很多田地,正好这次赶上了国家政策,就把以前荒废了的地给充分利用起来。
余春花中专毕业后,虽然很想留在大城市继续见见世面,但是家乡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余春花
余春花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就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卫生院的护士,也圆了当初的梦想。
疫情发生以来,无数个白衣天使扎根家乡,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令人感动。
而在闲暇之时,余春花也帮着家里打理农田,家里一年从地里的收入也是可观的。
此外,在2017年,国家还开展了特色民居项目,帮乡亲们重建房屋。
像余春花家,国家就支持了4万元,提供无息贷款5万元。
以前破旧的房屋被推倒,建起来的不仅是新家,也是新生活。
2018年,乔马桥建成,村民们溜索过江成了历史,也被开发成了旅游项目,供游客们体验。
当溜索成了娱乐项目,是趣味十足的,而当溜索出行是日常生活,其中的滋味那就有些难言了。
连接怒江两岸的乔马桥
乔马桥建成,新生活开始
“请大家不要拥挤,带好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有序接种!”
时间来到2022年,在福贡县马吉乡卫生院的疫苗接种点里,有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声一直不厌其烦地提醒着大家,要注意接种疫苗的秩序。
而这声音的主人,就是2007年姐妹溜索照片中的的姐姐,余春花,如今已经24岁了。
当年那个背着黑色书包的粉衣小女孩,后来考上了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现在已经成了一名在自己岗位勤勤恳恳工作的白衣天使。
最近,她成功考取了医师资格证,离她儿时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每日接种疫苗的人都排起长队,卫生院特别拥挤忙碌。
虽然余春花她们护士是轮岗制,但高强度的工作,也是不好受的。
更何况她们还一直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和帽子,闷闷地透不过气。
但是她们依然没有抱怨,她们知道,这是筑牢防疫屏障的重要一步。
眼见着因为她们的努力,乡里的疫苗接种率不断攀升,余春花的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
不经意间,时间就已经到了她交班的下午,她也能短暂地休息一下,然后继续迎接新的一天。
表妹余才妹家里的草果熟了,正要请她去吃草果漆油炖鸡呢,两姐妹又有一好段时间没有聚聚了。
在余春花走路去表妹家的时候,在乡里的坝子上,还能看见放着音乐跳着舞蹈的男女老少们,每一个节拍,每一个动作都洋溢着他们的热情与幸福。
虽然疲累,但是余春花还是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气氛感染,咧开了嘴角。
余春花到余才妹家门等了一会儿,余才妹才大包小包地提着东西回来:
“姐,我今天和婆婆带着娃一起去县城里买尿不湿了,又有点堵车,让你久等了,不好意思啊!”
许久未见,两姐妹还是十分亲密,余春花接过余才妹手中的小侄女,说说笑笑地就进了屋子。
这余才妹,就是当年和余春花一起溜索过江的表妹,已经结婚生子,大儿子两岁,小女儿半岁。
这不,今天还去县城里买尿不湿等儿童用品的呢。
简单收拾了下,余才妹把娃交给婆婆,开始忙活今天的晚餐,余春花也跟着表妹一起进了厨房打下手。
草果漆油炖鸡可是表妹的拿手好菜,今年这时正是草果成熟的季节,红艳艳圆滚滚地,别提有多喜人了。
这草果是余才妹家自己种的,她家种了快20亩地,一年指着这些地可以挣得五六万块钱呢。
今年草果的收成也好,可不得叫表姐来好好庆祝一番。
草果特殊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再炖煮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出锅了。
这段时间也不能浪费,还得炒几个家常小菜。余春花看妹妹要张罗这么多,主动提出要炒菜,被余才妹否决了:
“哪有让客人炒菜的道理?卫生院每天打疫苗的人这么多,你忙到现在才下班,帮我洗菜切菜就算了,还要炒菜,这我可不依啊!”
余春花哭笑不得,也没了办法。
一个多小时,说慢也慢,说快也快,几个菜炒出锅,鸡汤也炖好了,整整齐齐地摆了一大桌子。
余才妹的老公外出打工,还没回来,饭桌上的人也不多,但却显得并不冷清。
草果成熟,是喜事,表姐医师资格证考过,更是喜上加喜。
饭桌上的人都红光满面,像过去的每一顿饭一样,端起了手中的饮料,用傈僳族语言说道:
“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干杯!”
饭桌上,一家人坐在一起,打开了话匣子,也就不可避免地回忆起了从前,特别是那段溜索过江上学的时光,又看看现在,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了。
重游故地,百味在心
2022年4月,这天吃完饭后,余春花和余才妹散步消食。
看着这些年来建设日新月异的家乡,都有些热泪盈眶,更是有回忆涌上心头。
走到乔马桥附近的溜索,余春花提议再坐一次溜索,余才妹欣然同意。
江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姐妹,十几年匆匆而过,两姐妹当初是溜索上学的小女孩,到现在已经各自成家立业,但是她们仍然没有忘记当初的约定:
“希望我爷爷长命百岁!”
“希望我老公在外面打工平平安安!”
怒江之上,简单而又朴实的愿望声再次响起,相信天空会听见她们的虔诚,她们的愿望也一定会实现!
余家姐妹
乔马桥上,彩旗随风飘扬,有这样一对姐妹花,她们穿着民族服饰,说说笑笑地搂在一起,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们的开心。
相信重游故地,两人的心里都是百感交集,被问到什么是幸福,余才妹爽朗的声音传来:
“我们这代人不需要再过溜索,下一代也不用再过溜索了,我觉得这就是幸福吧!”
就像余才妹说的那样,幸福其实很简单,不用再过溜索,就是幸福,可是这样的幸福离不开国家对人民生活的每一件小事的关心。
要改变这样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国家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投入很多资金与精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投入了34亿元来改变大山里的人们溜索出行的历史,累计溜索改桥309座,惠及了165万人。
不仅是余春花、余才妹两姐妹,有很多人的幸福都来源于此。
在遥远的大山里,信息闭塞,条件贫困,连出行的方式都是原始的,但是国家没有忘记这些人,而是不遗余力地让人们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要致富,先修路”,这一座乔马桥是一座致富之桥,它把草果产业带向了繁荣兴旺,也让大山和外界更好地连接在一起,外面的一草一木都不再遥远。
小结
这一张照片将被永远收藏在国家发展的相册里,它不见得精致唯美,但却承载着很多珍贵的回忆,也承载着我们党心系人民的那份永恒的情意。
正是有了党和国家一切为了人民不求回报,才有了余春花、余才妹们对家乡、对国家的反哺,在遥远的大山中,她们依然热爱生活、勤恳工作,从不懈怠。
也许,当余春花和余才妹为我们讲述着这张照片的故事时,尘封的记忆一闪而过,虽然那些人和事都鲜活如在眼前。
但她们应该知道,那段独一无二溜索上学的时光已经离她们远去了。而她们,也没有在原地,而是跟着党和国家,脚踏实地向前行进。
时间太窄而指缝太宽,那些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都跟随着流水匆匆而过,那些光阴的故事也不会被埋藏在角落,而是都蕴含在这一张照片中,等待着人们的驻足、观赏。
看了余春花和余才妹的故事,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