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黛瓦粉墙
大足石刻的名头好像逊于龙门和云岗两座石窟,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却早于它们。
大足石刻的命名,为何叫石刻而不是石窟?有人说大足有洞窟也有寺庙,叫石窟是没有问题的,如今沿用“石刻”只是约定俗成。
我认同这个说法。大足的岩壁上确实不见蜂窝似的洞窟,而是一条凹陷的岩壁石刻造像长廊。凹陷的长廊其实就是窟,是长长的浅窟。
大足石刻是打包申遗,包括了大足县内的五处石窟。我去的宝顶山,沿着山坳开凿,造像大小错落,最大的是卧佛与华严三圣像。卧佛长31米,三圣像高7米。
大足石刻大多开凿于宋,有造像5万多座。
大足造像不全是佛,有许多世俗的题材,与别的石窟比,这里有更多的生活趣味。
兄弟俩和牛。理想的农耕生活,兄弟和睦与家庭富裕。
以儒家孝道用以教化。石刻中有系列地狱造像,很恐怖的场面,告诫人们要对父母孝顺,否则死后会沦入阿鼻地狱。
大足造像之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神态还是姿态,都很自然,给人亲近感。梁思成说:“中国崖壁间的佛教石窟造像是中国艺术里的最重要一章。”
著名的观音坐像,坐姿轻松随意。
宝顶山石刻处在一个像葫芦的山坳里,游客绕着崖壁边走边看,正好一圈。崖壁两边相离不远,透过树木的空隙处,我还可以用长焦拉近了远看。
石窟在古印度是僧侣打坐修行的建筑,传入我国后大多成为佛窟。逛石窟,游寺庙,如果不是信众,可能连诸多菩萨的身份也分不清。所以从观赏性说,大足石刻比莫高和龙门等石窟都要“好看”。
观赏性源于生活题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如是评价:“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