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拥有许多差异化极大的地形和气候特征。非洲的北部是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干旱异常;而西南部则是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和世界流量第二的河流,雨水充沛;东、南部又是世纪最大的热带草原,野生动物成群结队。
在这三种只要气候特征中,沙漠、雨林属于极端气候,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热带草原又因为土质不够肥沃,旱季漫长而难以利用,所以非洲在历史只有尼罗河谷和靠近地中海的丘陵地区诞生过灿烂的农耕文明,其他90%地区均在漫长的农业社会时代中被淘汰,以至于在航海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沦为了奴隶贸易的起点,成为世界最大的奴隶产地。
埃塞俄比亚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地处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在古新世之前,这里海拔位置极低,拥有大量的湖泊和边缘海,是远古动植物的乐园。古新世之后,欧亚板块逐步靠拢,导致非洲板块和阿拉伯板块发生碰撞,埃塞俄比亚以及阿拉伯半岛西、南部被逐步抬高成为高原,板块之间的剧烈冲突还使得西亚、东非地区形成巨大的裂谷,尼罗河也在此期间诞生。
历史上,在埃及文明出现之前,许多人甚至更愿意相信人类是起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在曼德海峡(红海海峡)被打开之前,人类最初都是从埃塞俄比亚高原,经由曼德地峡通完中亚,然后走向世界。当然,这种说法并不被所有人所接受,因为它缺乏切实可靠地说服力。
埃塞俄比亚虽然是东非众多的河流的发源地,也拥有东非大裂谷中的众多湖泊,但这些河流的季节性极强,利用率不足5%,而为数不多的湖泊所处低洼的地理位置,又注定了它难以用以灌溉和使用。因此,埃塞俄比亚非常需要一座大型水库来充分利用自己本土上的水资源,用以灌溉和发电。其中,又以青尼罗河最合适修建大坝。
然而,在尼罗河流域,几乎每个国家都对水有着迫切的需求。早在1960年,尼罗河下游的埃及,为了防范上游国家修筑大型水库截断自己唯一的命脉(尼罗河为90%以上的埃及人提供淡水),便在下游修建了著名的阿斯旺水坝,来摆脱自己被水限制的可能。埃及是这样,其他国家也不例外。
早在上世纪中期,美国垦务局也曾帮助埃塞俄比亚确定了在青尼罗河上修建大坝的最佳位置,蓄水量可达740亿立方米,是三峡的约两倍,太湖的16倍,装机容量6450兆瓦,是非洲霸主阿斯旺水电站的三倍,取名千年大坝(也称大文艺复兴大坝)。但最终因为当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政变干扰,以及埃及、苏丹等尼罗河中下游国家的抗议,该项目进度一度被中断,直至21世纪才重新被提上议案。
千年大坝最新的设计是在2010年11月被提交。根据该规划,大坝地址为埃塞俄比亚西北部,距离苏丹仅15公里的青尼罗河上,拥有发电机组和泄洪闸,总装机容量达6450兆瓦,排名非洲第一,世界第七(现在可以排前十),库容量740亿立方米,可以排进世界第九。因为对尼罗河水使用协议的因素,该水库蓄满水需要5-15年甚至更久,在蓄水期足以使下游河道干涸。(青尼罗河在苏丹汇入尼罗河时的年径流量也才490亿立方米,而千年大坝的位置还处于青尼罗河的上游,再加上库区庞大的水域面积引发的蒸发量等损耗也是不容小觑的。)
另一方面,大坝下游的河谷是邻国居民的主要聚集地,在上游建造大坝,除了会消耗下游水资源之外,万一水库发生崩塌,或者决堤,也会对邻国带来巨大灾难。
尽管问题重重,但埃塞俄比亚依然顶着压力,于2011年将这座千年水坝开建了,工程采用两个水坝来防止水库崩溃,并设置三个溢洪道来预防洪水,据说该泄洪闸可以抵御1000年不遇的洪水。
截止到目前为止,水坝的大部分坝体和关键位置都已经修建完毕,如果顺利的话,相信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了。不过相比于水坝的建设进度而言,水坝建成之后长达15年的蓄水周期可以说也是相当漫长的等待了,毕竟尼罗河的水是异常珍贵的,它是非洲近2.5亿人的唯一水源,如果强行采用截流的方式来加速蓄水时间的话,想必下游国家也是断然不会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