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陂龙舟已好久不见
5月14日是个特别的日子
新东坡号举行骏水仪式
车陂涌又重现了龙船游弋的场景!
“来了来了!”下午3点,车陂涌上传来了久违的锣鼓声、吆喝声,一艘全身乌黑亮泽的龙船经由水闸从珠江缓缓驶入车陂村,这正是车陂村百年“老龙王”东坡号的传承人——新东坡号!
接“新东坡号”回家,族人喜迎新成员
为了迎接龙船家族新成员回家,苏氏晴川祠的长老们身穿红衣,早上8点就带上黄皮叶、鸡屎藤、龙眼叶、朱砂、毛笔、龙船饼等骏水仪式所需用品,来到制作“新东坡号”的番禺上漖船厂。“太漂亮了!”眼看和百年龙船“东坡号”几乎一模一样的外形,长老和族人们抚摸着船身,眼里流露出欣赏期待。经过祭拜仪式,点睛后的龙头变得威风凛凛,吉时一到,“开桡!”久违的吆喝声一响起,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拉,龙船缓缓移动,开扒了!
“新东坡号”骏水仪式现场
听闻“新东坡号”即将回家,大家都万分期待。广州市非遗文化传承人苏应昌说,“等了几年,大家听说‘新东坡号’即将回家,族人都十分踊跃报名参与新船骏水仪式。”下午3点多,龙船经水闸驶入车陂涌,在涌面“三进三出”来回游弋以示尊敬,安静了许久的车陂涌面再现龙船游弋的场景。
未雨绸缪,复刻“东坡号”
传承龙舟文化
千年古村车陂,始建于唐宋时期,村中龙溪长流,与龙舟结下了不解之缘。车陂村以9大姓氏命名组成12个龙舟协会,龙舟数量居全市自然村之最。车陂龙舟文化历史悠久,车陂村更有广州最古老也是保存得最好的龙船之一“东坡号”坐镇。“东坡号”是苏氏晴川祠第一条龙船,在1868年由苏氏后裔建造,至今已有154年历史,是用昂贵罕见的铁锹木建造而成,坚硬无比,所以早年也被称为“乌龙公”。为了更好地保护“东坡号”,这几年市级以上赛事才会请它坐镇。自有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开始,“东坡号”每年都去参赛,都能夺得“彩龙竞艳”比赛的一等奖或二等奖。
但是,在岁月洗礼下,这位“老龙王”出现了一定的耗损,为了更好地保护“东坡号”,苏氏族人基本上每隔一年就将它送到船厂保养,延长使用寿命。苏应昌介绍,“虽然以目前‘东坡号’的状态继续用二三十年都没有问题,但总有它‘退休’的一日。这是祖先留下的财产,我们也希望打造一艘百年龙船传承给后人。所以,我们未雨绸缪,决定复刻一条和‘东坡号’一模一样的新龙船。”
“新东坡号”更长更厚实,期望存放两百年
寻找制作新东坡号的船厂,车陂将目光投向了番禺上漖船厂。苏应昌说,“这家船厂历史悠久,我们和上漖船厂一直有来往,‘东坡号’基本上每两年就在这里保养一次,我们对他们的技术各方面都有信心,他们也很了解我们的历史、明白我们的要求,这很重要。”上漖村制作龙船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黄氏是村内最早造龙船的家族,黄剑挺是黄氏第五代传人,也是制造“新东坡号”的主理人。“广州百年龙船不多,大概只有5-6艘,我的爷爷、父亲和我都经手过‘东坡号’的保养维修,三代人都接触过这艘龙船,这非常难得。尤其是制作它的铁锹木现在极为罕见,我的父亲也只见过一两次。”
他介绍,“新东坡号”总长度达39.2米,比老龙船多10厘米左右。这是因为,按照村里习俗,每造一条新龙船都要长一点,寓意长长久久、生生不息。“新东坡号”采用东南亚进口坤甸木制作而成,船宽1.22米,为了能让龙船传承更长时间,厚度相比“东坡号”加厚了一倍,整体重量达5.5吨,总价约45万元。“我们一年大概制作十来条龙船,这艘‘新东坡号’是经手过最重的龙船,一般龙船只有3吨左右,它的重量几乎是两倍。我们都期望,‘新东坡号’能存放两百年。”而龙头、龙尾则委托广州市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舟龙头、龙尾制作技艺”传承人张伟潮,依照原先的样式雕刻完成。
好家风伴随龙舟文化代代传承
龙船文化与祠堂文化紧密结合,是车陂龙舟文化的一大特点。“东坡号”不仅意味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还意味着家风文化的传承。“之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东坡号’要比其他龙船重那么多,这样难以划快。后来我经过查阅祠堂族谱等资料,才明白这是祖先有意为之。相比速度,苏氏家族更在意安全和谐,这也体现了苏氏家族和睦谦恭的家风家训。”此外,苏应昌希望以更包容、开放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龙舟文化,“时代在改变,我希望男女都能完成发展使命,将中华传统文化向外推广。”实质上,他也实际上迈出了第一步,在往届龙舟赛事,龙船上不仅有女性的身影,还不乏外国友人的参与。
骏水仪式结束后,龙头、龙尾被存放在晴川苏公祠内。第二天“新东坡号”将和“东坡号”一起藏在龙船坞。苏应昌说,“‘新东坡号’回来后,如果有机会参加赛事,我们也会尽量安排这艘新船,让它展现在更多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