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数所国际学校更名,包括北京海淀国际学校、哈罗北京学校、清华附中国际学校。
(1) 北京海淀国际学校更名为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腾飞学校
北京市民政局消息,同意北京市海淀国际学校的更名请求,名称变更为北京市海淀外国语腾飞学校。
编辑
来源:海淀外国语教育集团官网
(2)哈罗北京更名为 北京市朝阳区礼德学校
哈罗北京发给家长的一封内部邮件里,告知家长学校的邮件官方署名将是 北京市朝阳区礼德学校。原因是中国境内的民办学校不能再使用国外教育机构的专有名称。
(3)清华附中国际学校更名为 北京朝阳清森学校
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公众号显示,本次更名,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的号召。我们经过与清华附中、北京朝阳区教委的多次沟通,最终决定将学校名称变更为“北京市朝阳区清森学校”。
编辑
上面三所学校,海淀国际学校去掉了“国际”二字,哈罗学校去掉了“哈罗”这个英国教育机构名称,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则是又去“清华附中”又去“国际”二字。
国际学校更名背后的政策背景
这些学校名称的更改,与去年施行的《新民促法实施条例》(下称《实施条例》)、《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下称通知)等相关,《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民办学校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含有可能引发歧义的文字或者含有可能误导公众的其他法人名称。通知也对民办学校的名称使用规范问题做了明确要求:不得包含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未经授权,不得包含其他学校名称或简称;不得使用可能对公众造成误解、引发歧义的内容和文字;不得利用公办学校品牌开展商业活动等。
《意见》要求,学校名称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不得包含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未经授权,不得包含其他学校名称或简称;不得含有外语词、外国国名、外国地名;不得使用国外教育机构专有名称命名;不得使用可能对公众造成误解、引发歧义的内容和文字;不得利用公办学校品牌开展商业活动。
2021年7月,《通知》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参民”要求,提出“公参民”学校转为民办,则学校不得继续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
受到这些政策影响,去年开始,上海、广东等全国多所国际学校更名,其中以广州“公参民”学校最多。
上海地区(仅列举部分)
上海赫德双语学校正式 更名 为上海赫贤学校
昆山市上海华二学校正式 更名 为昆山狄邦华曜学校
WLSA复旦国际课程班 更名为WLSA上海学校
上海英澳新国际高中(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国际高中部)更名为 上海天华英澳美国际学校
华东康桥国际学校 更名为 康桥学校昆山小区
无锡市协和双语国际学校 更名为 无锡市协和双语学校
华北地区(仅列举部分)
河南洛阳国际学校更名为洛阳理思实验学校
洛阳华阳国际学校更名为洛阳华洋学校
华南地区(仅列举部分)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北海国际学校更名为 北海市海城区民附学校
广州市白云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太和实验学校 更名为广州市白云区华赋学校
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 更名为 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更名为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
……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公参民”学校直接转为公办学校进行更名的,比如上海张江教育集团,2020年3月,张江集团学校被同意转制为公办,同时更名为上海市张江集团中学。今年3月,昆明市五华区、西山区、呈贡区发布通知,拟对22所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转设为公办学校。
对国际学校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国际学校表示,更名对于学校的战略并无影响,学校运作还是以原先的教育教学战略进行。但对于国际学校整个行业来说,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更名只是行业调整的一个动作,这背后将有学校办学资产、教材、学校性质等一揽子调整明晰,在将来“国际学校”的提法将会逐渐远去,相应更多的,我们会更加认清“国际教育”的本质,所谓国际教育到底是不是国际的?或者所谓“国际教育”只是某个在政治经济地位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而已?那么期待我们国家的教育,能真正具有优势话语权,成为真正的“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