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旅行中石窟是不可或许的古迹之一,可以说中国的佛教源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同时佛教石窟和壁画艺术也一同在中国开始传播,如今当我们行走在甘肃省内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石窟遗存。
在甘肃这些众多石窟景区中,如果说莫高窟以彩塑和壁画闻名、天水麦积山石窟以泥塑艺术闻名的话,那么地处临夏永靖的炳灵寺石窟则凭借着中国现存有明确纪年最早的石窟以及唐代大佛同样出圈。
那么何为炳灵寺石窟?不妨先来翻开这座石窟的历史,西晋初年也就是公元3世纪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开始开凿窟龛,这也是炳灵寺石窟开凿石窟的最早记录。420年西秦建弘元年炳灵寺石窟正式建立,这一时刻被完好的保存在169号窟北壁的“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这可是中国已发现的石窟中最早的造窟题记。
上图为景区169号窟中的西秦飞天
凭借着这一年代可以说明炳灵寺石窟这个题记要比敦煌莫高窟已知最早题记早100多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甘肃最早的石窟要比云冈和龙门都要早上不少时间。
历经北魏、北周、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扩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石窟群,1600多年后现存仍有183个窟龛,694尊造像,壁画也有900平方米,的确符合藏语“炳灵”两字意思中的“十万弥勒佛洲”的壮景。
上图为刘家峡水库码头
2020年5月从兰州乘坐班车前往刘家峡水库,然后换乘景区快艇,大约又过了1.5个小时终于抵达这座让人期待的炳灵寺石窟景区。
下面马且停会根据时间线来推荐几组炳灵寺石窟中看点最大的几个窟龛。
上图为景区内169号窟中的西秦说法图
西秦时期的窟龛为炳灵寺石窟景区中最早一批的石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岁月。这些石窟的造像大都以木胎、 石胎泥塑的制作方式塑造,在形象上带着稳健有力的秣菟罗造像风格以及希腊罗马雕刻神像的犍陀罗风格,一眼看到就很与众不同,多少带着一些异域风情。
上图为景区内169号窟中的西秦手持莲花菩萨像
哪里看:炳灵寺景区中第169、192和195窟均为此时的石窟,不过169窟为炳灵寺特窟,需要另外购票,无奈它太过于珍贵所以也算是值得。
上图为景区内169号窟中的西秦菩萨像
169号窟为炳灵寺现存最大、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中国已知最早题记的所在窟龛。除了题记外,西域风格的供养人壁画、飞天壁画以及秣菟罗犍陀罗风格的造像都是特色。
上图为16窟北魏涅槃像
再来看北魏时期的窟龛,虽然中国北魏石窟以龙门和云冈看点最为丰富,但炳灵寺石窟景区内同样可以看到不少北魏时期开凿的窟龛,这些窟龛中的造像同样可以让你领略到北魏造像变化的过程,从早期带犍陀罗的风格,到中期逐渐转变成秀骨清像,再到汉化后开始逐渐中原造像风格。
上图为125号窟 释迦多宝佛
哪里看:炳灵寺景区内北魏开凿的石窟重点看126、128、132等窟。最特色的就是126窟,此窟为北魏后期开凿的石窟,带着“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造像特色。
上图为景区内第六窟北周时期的佛像
继续来到北周时期开凿的窟龛,可以说这期间的造像特色已经从北魏秀骨清像逐渐转变成肉髻低平且较为丰满的风格,为后来隋唐雍容华贵、圆满的造像做到了承启的作用。
哪里看:炳灵寺景区内北周开凿的石窟重点看第6、82号窟。
时间来到隋唐,这时期的造像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身躯雄健饱满、面相丰腴端丽呈现出温和圆润、生动柔和的风格。也就是常说的该丰满的地方丰满,该瘦的地方则刚刚好。
炳灵寺石窟中隋唐时期最经典的造像就是景区内标志性的171龛唐代大佛,开凿于唐开元19年,距今1200多年。
上图就是唐代大佛
唐代大佛高27米,上半身依山石雕,下半身泥塑,凭借着这个规模成为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比较稀罕的是,经过了现代工匠的修复整个唐代大佛失去了一些古朴和沧桑感,大佛的美感缺失很多。
不过通过唐代大佛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唐代时候丝绸之路进入到了顶峰,与此同时唐蕃古道也渐入佳境,正好地处两条重要通道交汇之地的炳灵寺,很好的起到了转运和开窟祈福的绝佳之地,于是唐代的石窟数量在炳灵寺石窟中也是最多的。
看完唐代的石窟之后,炳灵寺石窟精华的看点几乎都看完,不过元代时期的石窟也值得一看,尤其是因为在元代藏传佛教兴盛于炳灵寺,于是在这时期的石窟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密宗特色的元素,比如70窟的木胎泥塑八臂十一面观音以及龛壁的壁画都带着浓浓的密宗特色。
花2-3个小时逛完炳灵寺石窟,你会跟我一样对于这座游客不多的石窟刮目相看,它不仅拥有秀美的石林和黄河自然风情,还可以让你欣赏到凉州模式中的飞天造型,北魏仅存的卧佛以及造像演变过程的人文风情。(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