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幼儿园在园人数达4805.2万!财政投入猛增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
(于玉金 摄影)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和谐,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十年间,学前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4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进行介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以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美好期盼为重大任务,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
据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介绍,教育部今天开始启动“教育这十年”“1+1”系列活动,会继续聚焦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围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体育美育劳育、教材建设、语言文字等重点工作组织发布和采访。
破解“入园难”“入园贵”
围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确保“有园上”,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实现“上得起”。
吕玉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十年来,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增长了76.8%,有力保障了不断增加的适龄幼儿入园需求。毛入园率持续快速提高,2021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比2011年增加1380.8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增长了25.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
据记者了解,全国新增的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农村。十年间毛入园率增长幅度超过30%的13个省份都在中西部,“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入园率显著提高,甘肃临夏州从15.8%增长到95.5%,云南怒江州从25.6%增长到90.01%,学前教育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值得关注的是,十年来,学前教育资源结构发生格局性变化,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其中公办园12.8万所,比2011年增长了149.7%,充分发挥了公办园兜底线、保基本、平抑收费、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
此外,普惠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7.8%,比2016年增长20.5个百分点(2016年开始统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其中12个省份超过90%,有效保障了绝大数幼儿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吕玉刚介绍,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完善。“2021年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6%,每个乡镇基本办有一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适应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大城镇普惠性资源,特别是全面开展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共治理2万多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学位416万个;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入园愿望。”吕玉刚说。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表示,南京作为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十年来,全市幼儿园从578所增加到1035所,在园幼儿从15.6万人增加到28.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60.9%提高到89.2%,优质园覆盖率从85.4%提高到92.1%。”孙百军表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治本之策,是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50%、坚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85%、坚持大力发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促进了公益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的大发展。
2020年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达2532亿元
过去十年,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完善。
据了解,十年来,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0年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为2532亿元,比2011年的416亿元增长5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从2011年的2.2%提高到2020年的5.9%。
吕玉刚表示,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700亿元,有效拉动了地方财政投入的快速增长,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立,各省份均出台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标准;同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和办园成本等因素,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确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最高收费限价,有效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不断完善,2012-2021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752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6232万人次,有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公平享有学前教育的权利。
孙百军表示,这十年,南京市本级财政年均投入近3亿元,专项用于实施“三项工程”。实施增量工程确保“有园上”。通过建立资源预警机制、提速新园建设、扩容老园规模、盘活闲置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等措施,全市新改扩建幼儿园535所,新增学位超过13万个。实施惠民工程确保“上得起”。率先实施并动态调整普惠性基本免费政策,坚持对1万多名农村办园点和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实行全免费教育。
张志勇分析认为,在基础教育大格局中,国家坚持学前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持续启动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实施了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这都是推动学前教育十年大发展的战略举措。
“从中央到地方,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前所未有。这其中,抓住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抓投入,特别是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带动地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二是扩资源,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公办园,强化城镇小区普惠性幼儿园配套建设,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鼓励企事业单位、农村集体办园;三是强队伍,出台加快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张志勇表示。
吕玉刚还告诉记者,围绕破解“小学化”,坚持学前教育内涵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力保“上好园”。十年来,科学保教理念深入人心,专业指导持续加强,保教实践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十年来,教师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配备基本达标,教师素质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