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成,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校长
回顾过去四十余年的教育生涯,我虽不是体育科班出身的教师,但却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普师毕业后便做起了体育教师,直至后来20余年的学校管理都与体育密不可分。无论是小时候自由自在、秉承天性的成长体验,还是后来做了教师与孩子们天天一起玩耍、运动的经历,都让我切身感受到体育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它不应该仅仅是教科书中规定的内容。创设一切条件,从孩子的天性出发,发挥体育最本真的属性和乐趣,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孩子最喜欢的。
学校体育始于孩子的天性
1981年,我普师毕业,却做了一名体育教师。毫无体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我,面对这些活泼好动、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一种发自心底的认知告诉自己,体育课,就应该让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得以释放,让孩子们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获得乐趣的同时,激发兴趣,甚至满身出汗,也算是体育课没有白上。
还记得那时的校园就是两排平房,中间有一片空地,我带着学生在这片空地上踢足球,两侧的单杠和洋槐树便充当了球门。后来我发现有一部分孩子都在旁边站着。当时天气比较冷,只有让孩子们动起来、热起来,体育课才有效果啊!于是就去多拿了几个球过来,孩子们立刻蜂拥而上。踢得高兴了,也不分你我,只要能踢进球门,就是一阵欢呼。那场面我现在都记忆犹新,孩子们在体育课上玩儿得满头大汗,个个都兴奋得不得了,根本不在乎谁输谁赢。
当时我们学校还有一个传统项目,就是长跑。校园里没有足够的场地跑步,我就带着孩子们绕着校园外的苗圃跑。嘱咐了安全事项,他们便你追我赶地跑起来。边跑边欣赏着沿途的草木土丘,相互之间还鼓劲儿,根本不觉得跑步是枯燥和难耐的,反而是兴奋地跑完一圈又一圈。除了跑步,我还带着孩子们爬杆儿、跳绳。那个时候的跳绳是塑料的,到了冬天的时候都冻得硬邦邦的,拿出来一跳,就折了。用打火机把两头烧一下接起来,就继续跳。孩子们可珍惜这跳绳了,跳起来了也是非常的卖力,有的孩子跳到手指头都磨起了水泡还接着跳。能感受到,孩子们是天生地喜欢这些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就是这样的“不专业”的体育课,我和孩子们一起“玩儿”了五年。当然,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会带着孩子们先热身,激活身体,下课之前,带着孩子们拉伸放松。孩子们的体育成绩也很不错,有次在学区运动会还拿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现在想起来,也许恰恰是因为不懂专业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没有“正规的”体育课套路,而完全是从小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不受模式的固化,让他们充分的活动和玩耍,玩儿到满头大汗、乐此不疲,反倒激发了对体育课的热爱,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向往。
学校体育着眼于兴趣放眼于未来
民族小学的体育工作成绩还不错,老师们付出很多心血,抓运动会、抓学生训练、抓每一节体育课严格按照课标落实。
我们把跑步作为民小师生每天必做的三项必修课之一,让跑步成为所有运动的基础并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体育课上不但有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教学,更有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武术、健美操……通过学习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与常识,将其综合运用到专项运动项目中,既夯实了基础,又有机会体验并寻找到喜爱的运动项目,从而一直坚持锻炼下去,渐渐成为伴随一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活动。孩子们在体育课上学习到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他们自行锻炼的时候科学地做准备活动、拉伸放松、防止运动损伤。丰富多彩的体育课为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可能,课后还可以选择相应的体育社团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技能提升。
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网球等场地乐此不疲地运动着,他们自发组织,相互切磋与协助。在多样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挖掘着自己的潜力,发挥着自己的专长,体育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离不开的好伙伴,体育课的边界也被扩展了,融入到了孩子学习生活中,真正面向孩子一生的成长而奠基。
学校体育以孩子为中心
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高度关注,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如今,“双减”政策落地半年,更是将学校体育的变革与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家庭和社会都对学校体育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在新发展时期、新政策落地阶段、新形势扑面而来的时候,面对社会焦点和家长关切,我们更加应该冷静的去思考学校体育的价值和使命是什么,如何既有坚守又有突破?
我常常回忆起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的情形。生活居住环境开阔,出门就是大片的空地,可以和小伙伴们肆意的追跑打闹,爬树攀墙打水漂……上下学也是自己步行着往返。 反观现在的孩子们,上下学都是车接车送,回家都是电梯上下楼,出远门更是高铁飞机。 或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或是因为课外班学习的原因,孩子们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安排、被局限了,很多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机会都缺失了。
学校结合办学理念、文化建设、环境保障,为学生体育的发展创造有效平台与条件。学校提倡“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为孩子们创造多样有趣的体育活动平台,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项目,执着努力。
体育老师们绞尽脑汁对体育课和各项体育活动进行设计,力图真正符合孩子的特点与需要,并将体育的价值辐射到家庭和社会,为孩子们的体育锻炼创造更好的氛围。比如学校每年的足球联赛,不仅仅是体育组老师们的事儿,而是举全校之力、联动家长共同开展的综合赛事。开赛之前,各个班级自行组队训练,还组成啦啦队表演助威,设计队名队旗,设计海报宣传。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把各个学科中学到的知识都融入到赛事准备中,还收获了班级凝聚力、团队荣誉感、自我责任与担当。家长们也踊跃参与,各司其职,教练、摄影、后勤保障、场上指挥、助威加油……一个小小的足球赛,维系着众多的教育元素和场景,孩子们从中得到的成长不言而喻。
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未来无限的可能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体育帮助学生锤炼意志品质,塑造良好的精神长相和健康的体质体魄;体育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秩序,尊重规则和他人,由内而外的发挥作用。学校体育要从孩子的天性出发,无限贴近孩子的特点、孩子的生活、孩子的需求,让体育真正适合孩子,真正发挥其巨大的育人价值。保有初心,用心付出,唤醒真心,学校体育,就是一件让孩子们倍感幸福的事儿。
来源:海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