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跟着导航来到小西湖的,湖在哪儿?”近日,在小西湖内游玩的长春游客彭先生拿着手机四处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小西湖怎么能没有“湖”?记者昨天了解到,小西湖北侧空地已立起围挡,一座以快园为蓝本的景观将在年内启动建设,园内曾经的“小西湖”或许真要回来了。
外地游客探访小西湖街区历史文化。
围挡的位置位于朱雀里5、6号楼的北面,记者昨天走进围挡看到,空地面积不算大,堆放了一些沙石。北侧为一排马头墙式的传统民居,据传为中国动画奠基者万氏兄弟的故居。“空地过去也是房子,住了几十年了,只看到一口井。往东边倒是有个小水塘,后来也消失了。”60多岁的居民老陈告诉记者。
记者从小西湖街区设计图上看到,围挡所在区域正是规划的快园所在地。据记载,快园为明代戏曲家徐霖旧居,内有丽藻堂、晚静阁、小西湖等景观。好玩的明武宗曾两次光顾,以至于得意忘形失足落水,因此小西湖也被称为“浴龙池”。快园于清末毁于战乱,成为废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黄裳特地寻访快园,只看到一湾浊水。此后,房子越建越多,浊水也不见了。但快园内的小西湖,成了该地区的用名。
记者从南京市规划资源局秦淮分局了解到,在快园历史考据的基础上,将形成一处有历史意味的、供社区居民活动并形成社区景观标识的空间。在有限的用地面积中,通过快园原有园林要素的概括和延续,以水体、植物等元素,使周边建筑空间与园林空间形成互相借用和渗透的整体关系。通俗地说,这里将建设一处有水有亭的景观空间,但规模比历史上的快园要小很多。
小西湖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老城南重要的传统民居类历史风貌区之一,近年来以渐进式微更新改变了昔日棚户区的落后面貌,提升了居住品质,使其成为人们感受城南文化的打卡地。在持续的微更新中,秦淮区也在推进文保建筑的保护修缮,留住老居民,活化文保载体,增强文保建筑的生命。除了快园,今年秦淮区还计划实施花灯厂、7号管控单元示范段等更新改造项目,对太平天国傅尧成宅第二期进行保护修缮,让小西湖在保护与更新中,不断丰富历史文化,讲好城南故事。
小西湖历史上有花灯厂吗?今年入驻小西湖街区的金陵灯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顾业亮向记者介绍,秦淮花灯起源于秦淮河两岸老城南一带,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在马道街与箍桶巷相交西北侧(今小西湖花间堂酒店)确实曾有金陵灯彩生产车间,20多岁的他就曾在那里工作。
“灯彩文化也是老门东、小西湖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顾业亮表示,进驻小西湖后,每天都会有年轻人走进来看花灯,并兴致勃勃地体验扎兔子灯、荷花灯,“文化在传承中更有生命力,相信小西湖的后续更新更精彩。”
新闻多一点
原创话剧《小西湖》建组
展现南京老城更新背后的动人情怀
“小西湖就像是一块小小的实验田,在这里,产出了更多的老城保护和更新的思路想法,小西湖的每一处改造都体现出情感和温度。”近日,南京市话剧团原创话剧《小西湖》(暂定名)正式建组。作为“2022年度江苏省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点资助项目”“2022年度南京市委宣传部重大扶持项目”,该剧将于9月底与观众见面。
小西湖片区是南京老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较为完整保留了明清风貌特征的历史地段之一,是“南京记忆”的重要载体。经过三年“小尺度、渐进式、逐院落”的微更新后,小西湖居民的近百个院落被改造成原住民与新业态共生共荣的街区,成为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小西湖片区在改造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现实题材话剧《小西湖》就是根据发生在小西湖片区的真实事件而创作,力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南京老城更新背后的动人情怀。
剧中,南京22处历史风貌区之一的小西湖的保护与更新被列为“一号工程”,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某集团,集团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于建东深知这一项目的重要意义,他面对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难,不退缩、不改初衷,深入调查研究,秉承以人为本、百姓至上的情怀,以开拓创新、科学思考、文化挖掘为理念,在改造策略上采用“自下而上、上下互动”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大拆大建、推倒重建的模式,确定了自我更新、有机更新、持续更新的保护原则。每一处改造都体现出情感和温度,使其成为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的和谐街区,同时探索出了可操作的路径,找到了在改造和更新中延续城市之魂的平衡点……
据悉,该剧邀请了国家一级编剧唐栋执笔,有着丰富戏剧舞台剧执导经验的国家一级导演傅勇凡担纲执导。唐栋和傅勇凡被誉为话剧界的“黄金搭档”,他们的作品曾连获五届“文华大奖”。《小西湖》还聘请了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秦立运担当舞美设计。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邢虹 实习生 宋梓馨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