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楼前听老北京吆喝声,在万春亭一览中轴全貌,在万宁桥听北京城营城建都规划……如今,这些场景依托AR数字技术得以再现。日前,西城区文旅局携手北京河图组织实施的“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正式发布,市民、游客在小神兽“水灵龙”的引导下,可以打开时空穿越之门,在历史与当下间游走。
数字中轴
西城3点位上线数字体验
8月7日, 北京市西城区文旅局携手北京河图组织实施的“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正式发布上线,同步公布此前开展的项目IP形象——助力中轴线申遗“北京中轴线上的镇水小神兽”卡通形象征名活动的定名结果为“水灵龙”。
项目首发上线鼓楼前、万宁桥、万春亭等3个打卡体验点。除万宁桥打卡点正在开展环境整治工程完工后才能体验外,即日起,市民、游客们即可下载“灵图游”APP,在小神兽“水灵龙”的引导下,在地体验虚拟与现实结合,历史与当下辉映的数字中轴新景观,沉浸式领略增强现实数字文化场景,感受“活”起来的中轴线文化。
只需打开手机,公众就能穿越时空之门,在历史与当下间游走。在鼓楼前,逛沙燕风筝、京式旗袍等非遗摊位,听老北京吆喝声、钟鼓楼报时声,感受中轴线后市热闹的商业氛围;在万春亭,一览中轴全貌,看中轴线数字国风画卷,了解中轴线相关14处遗产点。在万宁桥,市民、游客将和小神兽“水灵龙”一起回到它的诞生地,听刘秉忠讲中轴线基点的设计和北京城营城建都的规划,在澄清上闸体验开闸放水,了解中轴线与大运河唯一交汇处的历史故事和特殊意义。
首次亮相的“万象中轴”项目包括“预见中轴——数字文化探访线”和“再现中轴——数字时空博物馆”两个功能模块。“预见中轴”主要是依托河图的大规模3D地图构建、高精度空间计算等技术能力,在线下真实的物理空间叠加虚拟数字内容,对中轴线历史场景和灭失的文物建筑进行数字重现,并嵌入数字展陈、沉浸式体验和虚拟互动等多种效果,构筑线下增强现实体验。“再现中轴”将提供线上体验,具有数字藏品的收藏、展示功能,通过收集线下体验的场景素材,将中轴线文化“带回家”,离开现场也能了解相关中轴线知识点、小故事。未来,结合项目可持续社会化运营,还将开发建设“印象中轴——数字记忆分享厅”功能模块,打造线上与线下互动的中轴线文化传播分享平台。
鼓楼前:曾是老北京繁华商业街区
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是北京城的筋脉和脊梁,整座城市几乎是在这条中轴线的基础上生长壮大起来的。 一代代的北京人心目中总有个“东四、西单、鼓楼前”的记忆。鼓楼跟前的这条大街是北京城里屈指可数的商业区。如今在小神兽“水灵龙”的引导下,可见旗幌招摇翻飞交错,叫卖声不绝于耳。
元大都营建之际,刘秉忠按照《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篇所记载的周代王城来规划新都,其中“面朝后市”意为都城南部为皇宫官署,北部为市场和商业街。钟鼓楼所在的后门大街恰好属于都城中的“后市”区,历来便是京城富庶繁华的所在。清代学者震钧的《天咫偶闻》也说:“地安门外大街,最为骈阗,北至鼓楼,凡二里余,每日中为市,攘往熙来,无物不有。”
《燕京访古录》载:“燕京有四大水镇,积水潭即其中之一。在元时即为水运终点码头。有很多的官船与民船,运来南方等地的商品。舳舻蔽水,盛况空前。附近的地安门、鼓楼大街,在当时就成了繁华的商业市场。”南北货运物流在此交会往来,一艘艘漕船带来了物资也带来了商机,店铺沿水林立,达官显贵王公富豪自然也趋之若鹜,久而久之,东富西贵的格局就在后门大街两翼生根延展开来。
从鼓楼到地安门这条不到二里长的大街,在清末民国时期曾涌现出一百多家店铺,涵括七八十个行业,古玩铺、绸缎庄、珠宝店和酒楼饭庄不一而足,其繁盛程度可想而知。
以上这些店铺字号在今日绝大多数已经看不到了,不过这条街上今天依然能看到几处颇具烟火气的历史景观。比如在地安门外大街路东有一家新华书店,其建筑是中西合璧式的砖混结构二层楼房,这家书店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为宝书局。为宝二字取《大学》“惟善以为宝”之意。店内专营书籍文具,名为书局其实更像一家文化用品商店。现在书店里开辟了老北京书籍专柜,成为一家颇有特色的书店,也是此地一处著名的文化地标。
由此往北马路西侧是著名的火德真君庙。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始建于唐代,元代重修,明清屡有增建。每年阴历八月上戊日是火神生辰,这天庙内香火尤盛,民众纷纷燃香祝祷,祈求火神爷保佑平安,直到今天依然人气不减。
火神庙往北是昔日曾经风光无限的地安门百货商场,是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营业的一家老牌商铺,到上世纪末逐渐成为北京数一数二的大型百货商场,经营上万种商品,包括生活百货、纺织品、服装鞋帽、黄金首饰、日用家电等,是整个地安门外大街和什刹海地区最有人气的商业地标。地安门百货商场在前几年已完成升级改建,由五层改为两层仿古建筑,与马路对面的东来顺等店铺的中式建筑造型相得益彰。
近年来,西城区持续完善地外大街业态调整,将逐步实现亮相经营。经过沿街立面的局部“削层、退台”改造,商场已经亮出古朴的外立面。这里也将成为与烟袋斜街一样的文化打卡地标,邀市民与游客感受老北京文化魅力。
万宁桥: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北端点
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在鼓楼前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站在桥上向西望去,什刹海的碧波垂柳就在眼前。老北京会自豪地告诉你,这是万宁桥,也叫后门桥,始建于元代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北端点。
万宁桥开始时为木桥,后改为单孔石桥,处于地安门大街中央。由于与前门南北相对,京城百姓俗称地安门为后门,因而此桥也叫后门桥。
元代建都北京后,为解决漕运,在郭守敬的指挥下,引昌平白浮泉水入城,修建了通惠河,由南方沿大运河北上的漕运船只,经通惠河可直入大都城内的积水潭。而后门桥是积水潭的入口,漕船进积水潭必须从桥下经过。由于交通便利,又毗邻皇城,加之景色不逊江南,因此,当时后门桥附近商肆画舫云集,丝竹悦耳,酒香醉人,一派繁华景象。
明清后期,后门桥是北京南北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但随着时间推移,后门桥河道逐渐淤塞、废弃,桥东西两侧原河道上增加了许多建筑物,桥身下半部已被埋入地下,如今斑驳古老的桥栏安静地卧在地安门大街旁,栏上雕刻的花纹依稀可见。
2000年,后门桥进行了大规模修整,再现了小桥流水的景观。此次修复,最可喜的是挖出了被埋多年的镇水神兽。桥边四只镇水兽姿态不一,桥东两只爬在岸沿上,伸头成伏岸望水的姿势,有通过桥孔望水势的寓意;桥西两只则是用有吸盘的爪紧贴岸墙,身体的一侧挂在岸沿外,大有了解水势、保一方水运平安之意。
关于桥下的镇水兽也有一段不可追寻的传说。据说,后门桥的桥台下刻着“北京”二字,如果桥下的水没过这两个字,北京就会被洪水淹没。在神兽没来之前,北京到处都是洪水,怪物遍布,臭气熏天。一天,空中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如同海啸一般。忽然,天崩地裂,两道白光带着神兽从天而降。神兽连施法力,所到之处,万物臣服。几日后,洪水退去,妖兽散尽,大地露出了肥沃的土壤。此后神兽留了下来,蹲守在后门桥,保住北京安宁。
如今, 万宁桥成为了什刹海地区一道历史韵味独具的风景。今年以来,西城区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按照“一轴(中轴线地外大街)两翼(南锣街区和什刹海街区)三节点(鼓楼、万宁桥和地安门)”的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地外大街整体空间品质。万宁桥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将拆除挂在万宁桥身上的多余管线。通过对桥体紧邻四角雁翅、滨水岸线、景观绿化等进行适当调整,强化中轴线在万宁桥节点的空间统领作用,优化周边区域设施秩序,形成中轴线上文物保护、文化展示、文化探访的高品质空间节点。
万春亭:京城揽胜第一处
景山公园同钟鼓楼一样,坐落于北京南北中轴线上。自鼓楼二层走廊俯瞰京城之时,最为惹眼的莫过于中轴线之脊——景山公园的万春亭。万春亭作为中轴线最高点,观景视角必然是绝佳的。
景山为元、明、清三代御园,有800年的历史,是元明清三代都城中轴线上的中心。它在紫禁城的北边,是紫禁城的陪衬建筑。古代建筑讲风水,要前水后山,没有山水也要人工造山水,景山就是人工造成的山。据史书记载,景山高度为14.7丈,按1清尺等于0.32米计为47.04米,是明清北京城的最高点。在600多年前的元代,这里还只是一个低矮的小土丘。明代修建紫禁城时,小土丘成了堆放煤炭的地方,于是便有了“煤山”的俗称。明永乐年间,开挖故宫护城河时,泥土全部堆积于此,小土丘终成大山,于是又有了“万岁山”的威名。“景山”之名是清初由顺治帝确立的,“景”是高大的意思,景字由日和京组成,“京”上之“日”即皇帝天子。那时景山还是只有山,没有亭,到了乾隆年间才在景山的山峰上建了五座观景亭,使景山的景致更美好。
从景山万春亭向南俯瞰故宫,令人震撼的金色屋顶群,便是北京最广为人知的第五立面景观。清晰的城廓、宏大的宫殿群、严整的南北轴线、有机的水系、起伏的城市天际线……登高眺望,目力所及之处,优美而富于观赏价值的城市视觉景观成为了北京的一张名片。近年来,西城区以景观眺望为抓手,加强整体建筑高度、体量控制与建筑屋顶精细化引导,进而保护好“胡同——四合院”组成的传统城市肌理及平缓开阔的天际线,烘托老城空间形态的整体价值。
踏上景山公园万春亭俯瞰宏伟壮丽的京城美景。南望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北眺与中轴线一脉相承的钟鼓楼,并隐约可见被人们戏称为“大钉子”的奥运塔,西观同是皇家御苑北海的白塔和作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长安街上的璀璨明珠——国家大剧院,东望精巧美妙的故宫角楼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正是“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
在万春亭的观景平台上,两个铜制圆盘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南侧圆盘写着“北京城中心点”,北侧写着“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不少好奇的游客邀同伴站上圆盘拍照。如今,以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成为北京老城保护的重要路径。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2012年,其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遗预备名单》。今年8月7日,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将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十余年的申遗路上,北京中轴线这一古都脊梁,壮美再现。
来源:北京西城报
西城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