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古镇,有一个比山西乔家大院大一倍的刘氏庄园,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历经几次改扩建,至民国末年形成现在的规模。这里便是著名的大地主刘文彩的家。当时在四川显赫一时的刘文彩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在他死后多年,他的家会成为有名的旅游景点,每天吸引天南海北的一批批游客前来参观;更让他难以想到的还有他会成为一个颇受民间争议历史人物。
提起刘文彩,如今50岁以上的中国人可谓无人不晓。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刘文彩的“恶霸地主”形象和《收租院》的悲惨故事,无数次地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课本和影视作品中,当时的人们只要一提起恶霸地主就会联想起刘文彩,一说起地主剥削农民就会说到收租院。“刘文彩”这三个字,似乎成了“万恶的地主阶级”的代名词。
刘文彩究竟有多少财富?恐怕很难有人说清楚。据有关资料证实,巅峰时期,刘文彩拥有良田12000余亩,银行字号22处,当铺5个,街房684间,公馆29处,更有无数金银财宝、古董家具等等,据统计,光是刘文彩收藏的珍贵文物和价值连城的珍宝就有27000件,用富可敌国来形容这位称霸一方的大富豪并不为过。下图是刘氏庄园博物馆内刘文彩收藏的民国时期的着色彩象牙雕白菜。如今,仅刘氏庄园博物馆展出的刘文彩收藏的文物、藏品中,国家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1813件。
刘文彩1887年出生在大邑县安仁镇,当时家里有田产30余亩,务农之余还经营酿酒作坊。弟兄七人,刘文彩排名第五,读过几年私塾后就回家务农,农闲时则走街串巷卖酒。几年后,刘文彩略有储蓄,又与族里人合资开了一家烧酒坊和一座水碾。家境谈不上多么富裕,日子倒也过得很殷实。
那么,他是靠什么发家的呢?这要从他的弟弟刘文辉、侄子刘湘说起。如果不是刘家老六刘文辉从保定军官学校混出了名堂,混成了仅次于刘湘的四川第二号军阀,刘文彩很可能一辈子都会呆在大邑县做他亦农亦商的小本生意,是他兄弟刘文辉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二十世纪前半叶,刘湘,刘文辉等家族子弟相继飞黄腾达,成为民国时期四川地区的显赫人物,把持四川军政大权达数十年之久。1922年,刘文辉把五哥刘文彩也带了出来,先后担任百货税捐局长、叙南护商事务处长、川南水陆护商总处长、川南水路禁烟查缉总处长、川南税捐总局总办和叙南清乡司令。当时,刘文彩负责统管约80个县的税收,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达150种。
不可否认,刘文彩确实是生意场上捞钱的好手,再加上当时的四川军阀混战,他又有弟弟做靠山,并且自己当时也掌管着81个县的税收,成为赫赫有名的“川南王”。为了给兄弟刘文辉聚敛钱财,用来扩大队伍和政治交际,刘文彩在叙府可谓不遗余力。因为他早年就有丰富的经商经验,所以,他在叙府期间的敛财手段,除了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之外,还另有一手,即利用自己的权势,经营垄断投机贸易牟取暴利。从银号到商号、从信用放贷到变相高利贷、从办加工作坊到近代工业企业、从田赋预征到统税杂捐等等。不夸张地说,只要能捞到钱,刘文彩啥都敢干。
据《刘文彩真相》一书的描述:“有权力开道,刘文彩在商海任意驰骋,普通商人根本无力与之抗衡。刘文彩做起药材生意,‘德顺生’、‘富元亨’等十余家药号便不能不垮台。刘文彩做起航运生意,‘植丰’轮船公司、‘合众’轮船公司就不能不关门。官商于自由竞争之害,刘文彩堪作一例。”
无论是苛捐杂税,还是囤积居奇,都不是刘文彩在川南最挣钱的买卖,他来钱最快的还是依靠鸦片生意。当时,刘文彩有一个兼任的职务,叫做“川南禁烟查缉总处”处长。该职务的责任,原本是响应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的一项决议——自1928年起,在三年之内禁绝国内的鸦片,但刘文彩任职期间的做法,不是积极禁烟,而是利用职务之便,大做鸦片生意。
据宜宾市相关文史资料记载:“在防区内辖有的五十余县,按县的大小,分设禁烟查缉处或所,各县乡镇还设有禁烟盘查分所,专门征收烟税,推销‘公土”,表面禁烟,实则大开烟禁,烟馆之多,骇人听闻。同时,还为了进一步垄断鸦片运售,通令所属防区设立‘官膏栈’,限定日期,强迫私商存烟,以低价卖给‘公家’,然后又以‘公土’名义,高价转卖给公私烟馆,让瘾民公开吸食,藉以敛财。对于产烟区域,每届秋末冬初鸦片下种时,则派员分赴各地,督促当地团保向烟民‘劝种’,对不愿种烟者,则加重征收‘懒捐’,并强迫下种,然后将其所收集的烟土,勾结上海烟商、流氓制造吗啡……”财源滚滚,都流进了刘文彩兄弟俩的腰包。
1931年,刘文辉与刘湘叔侄为争霸四川,矛盾日趋恶化。得知刘湘要派飞机轰炸宜宾,刘文彩仓皇逃命,出逃前,他用勒索军费的命令,仅两天就在宜宾城内搜刮20万银元,连同他过去掠夺的金银财宝,共装了4500余个大木箱,用20只船运回大邑家中。
回归故里之后,刘文彩自然就成了远近闻名、家财万贯、富甲一方的大富豪。从此,他置房买地,过起了地主生活。期间,刘文彩在兴修万成堰水利工程,造福当地百姓;创办文彩中学,让数千贫农子弟受益;出资修建公路等方面确实出了力,做过一些让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的善事。直到1949年10月17日,不到60岁的刘文彩因患肺病死亡。尽管他没能经历新中国的成立和对地主的镇压,但他还是成为那个时代“地主剥削阶级”的代名词。
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各自所处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刘文彩也不例外。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刘文彩被冠以“恶贯满盈的恶霸地主”,成为“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自然在情理之中,但是,近年来,关于刘文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却在网上引起了不少争议。
有网友认为,刘文彩在晚年为当地百姓做过很多善事,并不像书本上描述的那么坏,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所谓的水牢、收租院、喝人奶等都是被冤枉的,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坏”。
也有人认为,刘文彩作为一个有着军阀生活和地主生涯的双面人物,既是民国时期人们眼中满手杀戮、剥削百姓无恶不作的大恶棍,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探寻历史真相下的好地主。《大地主刘文采》一书中也说:“刘文彩罪恶的行为之下不过是当时意识形态下,人们需要人工塑造出的一个反面教材”。
还有网友认为,财富的多少本身并不是判断某人好坏的标准,真正的标准,是获取财富的手段是否合法。刘文彩是一个地主,但他不足以代表中国大部分的地主,因为他的发迹是很特殊的。与大多数的中小地主不同,刘文彩的发迹,依靠的不是精打细算和勤俭持家,而是通过两条非正常途径:枪杆子和烟杆子。他的财富基本都是靠压榨民众、横征暴敛得来的,即使是他在人生后期做过一些公益和善事,也难抹掉其前期的所作所为。
更多的网友认为,客观对待历史人物比较合适,不能一味说他好,也不能一棍子把他打死,说他是十足的坏蛋。历史的真相从来都是扑簌迷离,尊重事实,一分为二地看待一个人的功过是非才会更加客观。对此,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关注作者发表您的看法。(贺德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