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打造山水花园名城
时过境迁,日新月异
属于中国的红色情怀
永远印在我们心中
在这个艳阳高照的季节
正适合来一次“红色文化旅游”
在旅行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与时光对话
在镇江有哪些红色旅游景区呢
快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01
茅山
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它不仅是一座道教名山,也是抗战时期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红色底蕴深厚,1938年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在茅山地区建立了苏南最早的抗日基地,并向周围发展,形成了以茅山地区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是当年全国坚持最久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在日伪长期夹击下,苏南军民的抗日呈现出了罕见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根据地先后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0万多兵力,在5000多次的作战中毙、伤、俘日伪军达4万多人。5万优秀 苏南儿女参加了新四军,7000多人为国捐躯,其中县团以上干部牺牲的就有百余人。
茅山的红色之旅,已成为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党团组织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首选地。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02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坐落于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巅之上,于1995年9月1日建成。纪念碑宽6米,高36米,碑名“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
碑体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碑后刻有纪念碑文:一九三八年五月,奉中共中央之命,新四军东进苏南敌后,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在陈毅、张鼎丞、谭震林、粟裕等领导下,五万兄弟踊跃参军,浴血战斗五千余次,毙伤俘敌四万多名,七千将士壮烈捐躯,其勋劳业绩,彪炳史册。值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特立此碑,永志不忘。落款为中共镇江市委员会,镇江市人民政府敬立。
纪念碑的很多数字,都有着特别的寓意。比如说,下面的须弥座高3.13米,镇江市全体党员31.3万人。碑身28米,寓指新四军一、二支队来自南方八省。碑前317级16米台阶,每组50级,寓指抗战胜利50周年。6组台阶寓指6月,最后17级寓指17日,合起来寓指韦岗战斗胜利纪念日1938年6月17日。
据说在1997年春天,附近居民偶然发现每当在纪念碑下燃放鞭炮时,碑前上空就会传出“嘀嘀达”的军号声这一奇特现象后,被誉为“世界一绝”。于是,这里除了红色革命纪念地,也成为了旅游胜地。
03
宝堰镇
宝堰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自西周泰伯、仲雍奔吴,其间历4000年,经吴楚之争、东晋之乱、唐末动荡及明清移民。先民在此筑堰,围湖为田,繁衍生息,视堰为宝,故此得名“宝堰”。
在古镇宝堰,一碗面,飘香了200多年,不少人驱车前往,就为了那一口好面。
宝堰干拌面,面筋道,酱料香,煮一碗面条,淋上秘制荤油,浇上酱油料包,一经搅拌,香味扑鼻。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
04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原址为宝堰镇“怡和酒行”,抗战初期,粟裕司令员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到茅山地区实施战略侦察。通过侦察,他发现宝堰处于茅山地区的核心地带,又是四县交界的中心区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商贸发达,经济资源丰富,是茅山地区的重镇。
怡和酒行整座院落房屋上百间,非常适合军事指挥机关使用,遇到特殊情况可迅速撤离和转移。因此,被粟裕司令员选作新四军第一支队东进以后的秘密指挥中心和办公机构。
如今,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馆内的照片和文字史料记载了那个年代一幕幕有关流血与抗争的革命历史,也将我们对新四军历史和革命前辈无限的追溯和深情的缅怀激发。
勇往直前,红色精神永存
奋勇争先,见证沧海巨变
重走镇江红色旅游路线
铭记历史,向英雄致敬!
*文旅君提示:请广大市民朋友做好个人防护,继续保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不扎堆、不聚集,文明用餐,注意咳嗽礼仪。进入景区、文博场馆等场所,请严格遵守“四必”防控措施(即口罩必戴、体温必测、健康码必扫、大数据行程码必出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内容存在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拟稿:杨婷
编辑:熊敏
核稿:王佑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