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退伍军人李志军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终年67岁。他的家人按照他生前遗愿捐献了他的眼角膜,这名退伍军人完成了他最后一次无私奉献。南都记者获悉,生前,李志军听闻癌细胞扩散导致器官无法使用时,一度很失落,直到医生确认眼角膜可以捐赠,他才再一次振作起来,并多次表示自己做的决定,绝不后悔。
“我做的决定,绝不后悔”
“在他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他还是把眼角膜捐献出来了,实现了他的愿望,我们也很欣慰。”8月20日,黄姨抚摸着广东省红十字会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给丈夫李志军颁发的纪念章说道。
对于丈夫捐赠眼角膜的决定,她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我丈夫是湖南人,出生在军人世家,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为人民服务。他长大后也入伍成了一名工程兵,虽然后来转业了,但一直都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黄姨说,早几年国内发生了洪灾,丈夫生病需要医药费,但还是坚持拿出一些钱去捐款抗洪,居委会工作人员被他的精神感动,特意给他送上了一张证明,他收到之后,就把它珍藏了起来。
2014年11月,刚退休的李志军在体检中被发现罹患结直肠癌晚期,随后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2019年10月,癌症复发转移到肺部。今年8月初,李志军情况急转直下,陷入昏迷,家人再次将他送医。
情况稍微好转时,他想起自己曾同意去世后捐献器官的事,于是通过妻女向医生咨询相关事宜。
“听到医生说癌细胞扩散了,器官无法使用,他那时很失落。”黄姨说,直到医生说眼角膜可以捐赠时,他才再一次振作起来。
8月7日,他的女儿李荣荣来到广东省红十字会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替父亲李志军签下了角膜捐赠同意书。
之后,黄姨和女儿反复向他确认,捐赠眼角膜后不后悔。“我做的决定,绝不后悔!”这句话,李志军反反复复说了很多次。
8月20日,李志军的心脏停止跳动,生命定格在67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赶到现场,跟家属们一起默哀鞠躬送别李志军,进行眼角膜(眼组织)摘取,实现他最后的夙愿。
一家三口都签了器官捐献同意书
南都记者了解到,李志军捐赠器官的决定因女儿而起。
“有一天晚上,女儿拿出一份器官捐献同意书,说她已经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了,让我们也捐。我们一看,是好事呀,就立刻答应了。”黄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当时父亲也想捐,就是担心患癌症后器官不能再用。”李荣荣说,当父亲详细了解了遗体器官捐献的细节后,他表示“什么有用就捐什么!都不能用了就捐给医学院做解剖研究”。于是,李志军夫妻俩一起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在可勾取的选项中他全部都勾选”。
在女儿李荣荣眼里,父亲喜欢音乐,也写得一手好字,当兵时是部队宣传工作的一把好手。她的手机里有一个文件夹,里面全部是革命歌曲,《咱当兵的人》《打靶归来》等。“在他弥留之际,只要一放这些歌曲,他就会抓着我的手,一下一下地打着节拍。”李荣荣说。
在妻子眼里,李志军是个浪漫的人,爱音乐爱咖啡,生性乐观。黄姨说,女儿小时候有一次测验得了59分,第二次得了62分,他很高兴地表扬女儿有进步。“父亲从小就教导我要做个好人,高考的时候,我没有信心考到好学校。他就说,考什么学校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好做人,去任何一个学校都要先学会做个好人。”李荣荣说。
今年7月,李志军的病情恶化,医生需要改变治疗方案,停用了一款抗癌靶向药。“这个药挺难买的,他说既然用不上了,就看看有无渠道捐给别人。”李荣荣按照父亲的嘱咐,在抗癌互助群里发布消息,很快联系到一位住在佛山的女士,她已经停药一段时间了,也没有找到渠道配药,李荣荣就送过去给她。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真正做到了退伍不褪色。”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兼眼三科主任段虎成说。
段虎成告诉南都记者,以前每年约有25名志愿者捐赠角膜,许多角膜病人只能排队等待,有些人在等待过程中失明。疫情发生后,捐赠角膜的人数更少,去年只有十几个。他介绍,一般而言,一对角膜可以帮助两位患者,医院将立刻安排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移植,让军叔的大爱传递下去。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韦娟明 通讯员 黄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