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8月21日消息(记者白刁尹 通讯员廖唯 周术军)近日,在重庆彭水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6组的“阿依田园”,一个个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的番茄树上结满小番茄,村民们正在采摘小番茄装车销售。一旁的数字农业大棚里,通过无土栽培的蔬菜长势喜人。
阿依田园(央广网发 廖唯摄)
这是绍庆街道在阿依河社区正在打造的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景。
依托景区发展产业
“阿依河社区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绍庆街道党工委书记廖燕峰说道。
阿依河社区位于绍庆街道西南部,距县城17公里,幅员面积19.93平方公里,辖8个小组,共885户3539人,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阿依河的入口就在阿依河社区。
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央广网发 廖唯摄)
绍庆街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依托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阿依河的优势,全力打造阿依河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走好“山地、特色、科技、高效”发展的个性化道路。以满足县内外游客生态旅游体验为抓手,精心调研,科学规划,从弹子社区彭酉高速路出口到阿依河景区快速通道沿线建设“一线两片八园”产业带。
目前,在阿依河社区已建成花椒生产基地1200亩、中药材生产基地500亩、蜂糖李500亩、勃希葡萄采摘体验园300亩、绿茶生产基地200亩、枇杷200亩、杨梅200亩及羊肚菌10亩等具有规模的特色产业。稳固壮大“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农业插上“数字翅膀”
立足农业,不止农业。绍庆街道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中,将农业插上“数字翅膀”。
阿依河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数字农业大棚内,只见一排排架子上“悬空”长着番茄树和黄瓜藤蔓,旁边五颜六色的塑料柱子上的一个个窝里,从泡沫棉上长出一株株生菜苗和上海青苗……
数字农业大棚还可以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土壤温度、CO2浓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叶面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
置身数字农业大棚内,让人觉得“科技范”十足。
数字农业大棚内“科技范”十足(央广网发 廖唯摄)
阿依田园负责人侯春均介绍,数字农业大棚目前的功能首先是通过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主要是用椰糠和水培,无土栽培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种植空间,避免土壤连作障碍,降低劳动强度,环境条件相对可控,病虫害少,实现蔬菜的集约化、工业化、工厂化生产;同时也是科普、研学基地。
村民刘远碧正在数字农业大棚内管护蔬菜。“大棚的主要管护是由专业的技术员负责,我们只负责把蔬菜的干枯叶子剪掉。”刘远碧说,这活儿轻松,一天有80元的收入,主要是在家门口上班,方便。
促进特色农旅发展
绍庆街道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在“农”上探索出了传统农业和数字农业结合发展模式,那么在“旅”上怎么做?又怎样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以生态农业为基、乡村风光为韵,积极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打造多功能拓展、多场景应用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推进农旅融合和“休闲农业+”,除建成的数字农业大棚外,还规划建设彩虹滑梯、玻璃滑道、露营基地、观光走廊等经营主体,将传统农业进行技术升级,吸引游客观光休闲,打造乡村科普教室、网红打卡地等,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创新发展模式,共享建设红利。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采取“企业+村集体+个体工商户+农户”发展模式,惠及农户140户500余人,预计每年向农户分发租金15万元、劳务工资40万元;村集体经济按比分红,预期增收10万元以上;开发场地保洁等公益岗位,鼓励示范园定向招工,实现“家门口”就业;挖掘本地特色美食,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吸引游客吃、住、娱、购,有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廖燕峰表示,阿依河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打造集科技研发、农业种植、乡村旅游、基地研学、科普教育、团建露营、民俗体验、直播带货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将继续整合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全力打造“美丽阿依”品牌,走出一条兼具“田园风”与“科技范”的特色农旅融合之路,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