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山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绝对是一个低调的旅游大省,今天我们要拜访的是山西阳泉的小河村。
小河村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距市中心仅4公里。小河村群山环境、依坡建村、小河穿村而过。小河村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据记载,古老的小河村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村里主要有石姓、窦姓和李姓,石姓是最大的姓氏,占到全村1000多人口的40%,小河村民风淳厚,与人为善是小河村世世代代为人处世的原则,素有礼仪之乡美称。
2014年10月31日,阳泉市小河村的石家花园广场正在铺设地下管道。巨大的挖掘机碰到了一块石碑,这已经是在小河村发现的第47块年代久远的石碑了,石碑记录着一段扶危救困的故事。
清雍正年间,一位叫石思虎的小河村人出门做生意,不幸染病,客死他乡。家里剩下妻子葛氏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凄苦。此时,村子里正在修建一座大型宅院,葛氏便每天三更起床,煎炸油糕,天亮之后拿去工地去卖。
就这样日复一日带大了孩子,并送大儿子石宽前往北京学习做生意。不久,石宽在北京创立了全兴振店铺。由于他为人勤快,生性豪爽,乐于助人,所以他的店铺门庭若市,生意兴隆,不久便攒下了大量积蓄。恰逢此时,建宅子的主人家遭遇变故,石宽听从母亲安排,回乡买下了这处宅院,便是发现石碑的石家花园。
石家的日子虽然越过越好,被称为油糕老人的葛氏,却依然勤俭持家,并常常训诫子孙善待他人。这种严谨的治家作风,使得石家整个家族蒸蒸日上,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学者解读,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好人有好报,所以这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积善行德,善行的积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它也是一种形象的积累,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行过恩多善,做过很多的善事,你因为做这些善事,付出了很大的成本,不是没有人知道,时间久了,一种舆论的形象就会建立起来。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有善念的人,你是一个有胸怀的人,你是可以合作的人,所以你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年过七旬的李老师,研究小河村历史已经几十年时间,称得上是村里的一部活字典。就连石家修纂族谱遇到问题,也要听听他的意见。对于《石家族谱》中记载的善人善事,他更是了如指掌。
光绪三年,平定州遭遇旱灾,第二年,又遭大疫。连续两年灾害,让小河村颗粒无收。面对此情此景,石家本着为街坊乡邻解急扶难的家训,将百余石粮食散发给乡中父老,很多乡邻凭此保住了性命。
小河村的这块石碑上边就明确记载了这件扶危救困的善事。当年那些依靠石家救济活下来的百姓,为铭记石家救民于水火的恩情,合伙刻碑为石家立传,这也是小河村为鼓励行善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