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见习记者 冯锐
“自从接手了观音山这个项目,我就跟自己讲没有退路。”8月,盛夏,花甲之年的黄淦波坐在我国首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间会议室里,说完这句话,微微一笑。他的身后,是一幅描绘观音山全景的画作,画作上的玻璃映着他的身影,一时间,他和画作仿佛融为一体。
黄淦波,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从1999年到2022年,亲历了这片土地从荒山到氧吧,从“烫手山芋”到炙手可热的景区。“我们一直在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荒山之忆
8月初的一个傍晚,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下起雨,空气中夹杂着草木味道,下山的人加快了脚步,躲雨的人聚在屋檐下有说有笑。
对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来说,观音山是一个特殊存在——在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在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珠三角东岸中心城市,这里是鲜有的一片“氧吧”、“绿肺”。
但二十多年前,并非如此。那时的这片土地,是一座座在地图上很难找到、长满杂草的荒山。
据介绍,1997年,樟木头镇石新村村委会准备以5.28平方公里山林为主体,筹资兴建东莞市观音山森林公园。后因资金困难,1999年11月,村委会与黄淦波签订联合开发协议。
当时的黄淦波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当年身边人都忙着建工厂、做产品,我却要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保护开发这片山林,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也比较困惑,因为没做过类似的事,怕经验不足。都说做成一件事,要天时、地利、人和。接手观音山,只具备了天时。”黄淦波回忆,当时各地都在推进旅游战略,致力发展旅游经济。“地利”呢?当时的观音山不仅周围道路不通,甚至通信都不畅,“人和”呢?几乎所有亲朋好友都反对。
“但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而且那时接手观音山,可以说是救人于危难,最后经过慎重考虑,我认为接手之后可以保护这片森林,助推当地文化提升,还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最终,黄淦波决定大干一场。
“当时的东莞,不缺工厂,不缺产品,不缺项目,但缺绿色。虽然创业艰苦,但辛苦在前人,福祉在后代,想到三十年、五十年甚至几百年后,观音山可能成为文化名山、旅游胜地。”黄淦波说这也成了一个巨大动力。“眼光要长远,如果把这件事放在时空里,五年,绝对不能成功,十年,可能有30%的成功率,但如果把目标放在五百年,只要开了个好头,就一定成功。”
从1999年到2022年,黄淦波亲历了观音山从荒山到氧吧。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1999年建园,黄淦波确立了“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长久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文化立园”的发展战略。
对古树名木建档立册,对珍禽异兽栖息地设立特别保护区,对水源地圈定保护......这对当年的观音山来说,都只是一个开始。
在黄淦波的思维里,靠“卖山头”甚至“砍树”获得发展,是林业产业初级阶段,即1.0版;保护森林,“看树”,靠政策补助生存,是2.0版;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借助“生态景观”获得经济效益,是3.0版。而通过“文化品牌”和“文化底蕴”获得可持续发展,是林业产业的4.0版。“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将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优质旅游承载文化,也可以让文化通过载体传播更广更久。”
养山之获
2003年,观音山开始对当地百姓免票。很多人早上来锻炼,下班来休憩,“虽然损失了部分门票收入,但回馈了社会,回报了当地。”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说。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2005年12月,观音山获得原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首家由民营企业参与保护、开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虽然过去17年,但黄淦波依然感触良多,“为民营企业颁发国家森林公园的殊荣,体现了政府对民营企业保有很大期望。”
为了实现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音山实施全面生态管理。2007年,黄淦波和团队对18平方公里的森林资源进行区域规划,根据山体走势和植被生长环境划定保护、生态核心、适度开发三大区域。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区的保护修复力度,尤其是名贵树木。
四年后的2009年,也是12月,观音山成为4A级旅游景区。如今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东莞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
“其实,园内几乎90%以上区域很少有人涉足,基本保持着原有地貌与植被。”陈景玉表示,专家考证园内植物多达千余种,动物三百余种,包括兽类、飞鸟类、甲壳类、昆虫类等。
以保护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为主,以增强园区文化底蕴、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为辅。在此基础上,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服务设施。如今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每年都会举办近百场活动,涉及生态文化、森林文化、姻缘文化、康体文化、传统文化等。
这些活动已从区域性品牌成长为粤港澳地区的品牌。陈景玉透露,仅2017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就达160万人次,这一成绩在当年全国接待游客的森林公园中名列前茅。
金山之思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探寻者也是实践者。比如,为公园注入文化元素,让自然之美融合文化之美。
黄淦波认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市民、游客的参与感、舒适感、获得感、幸福感。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动森林生态资源保护进程,推动当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8月初的一场雨后,从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远眺樟木头镇。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如今,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毗邻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围绕康养进行谋划。在黄淦波眼中,这片土地打造康养基地,具有地理、生态等方面不可复制的优势。
有数据显示,游客在景点每花一元钱,在景点外就会带动十一元消费。带动周边关联产业发展,也是黄淦波当年接手此地的初衷之一。
一位附近的零售店店主告诉记者,虽然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游客没有以前多,但店里生意还过得去,“我老家在外地,比在老家收入要高。现在就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游客多起来。”
记者采访期间也注意到,公园周边已发展起不少旅游配套服务业,当地一些商店、餐馆工作人员甚至笑称“在吃旅游饭”。因为国家森林公园,樟木头这个以加工业闻名的镇,如今成了知名的“旅游特色镇”。
翻山之困
“满山都是高压线,就是没有电”,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位工作人员调侃。据介绍,公园仅20%左右的区域由供电公司供电,其余都是自主发电。许多经常在公园休闲的当地居民也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天黑之前下山。除了之外,违建问题,也是公园管理者头疼之事。
黄淦波表示,尽管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面临诸多发展困境,但有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对未来发展依然存有信心。“在保护好生态资源的同时,持续践行国家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毗邻居民区的观音山是一片鲜有的“绿肺”。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他同时提到一个目标,将公园建设成为达到5A级标准的风景名胜区。同时,积极探索森林养生、森林体验、森林康养等健康旅游新模式,加快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森林旅游新业态。
“生态环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但如果不加节制或任意掠夺开发,大自然也会报复人类。所以,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黄淦波希望不远的将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