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三大知名石窟之一,其保护和利用也走在了国内前列。
8月19日,在四川安岳举行的全国石窟寺保护学术研讨会上,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郭青林也通过视频,远程作了题为《敦煌石窟保护历程与展望》的报告。
郭青林视频分享敦煌石窟保护历程
郭青林表示,通过长期的保护工作,敦煌总结出一套崖体保护技术体系、综合的风沙防护体系和完备的监测体系,在莫高窟壁画修复方面也形成标准模式,并通过数字化保护促进了石窟艺术的全球共享。未来,敦煌研究院将积极开展海外流失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复原等工作……
据介绍,敦煌研究院,主要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的管理。
谈保护:
70年总结出敦煌石窟崖体保护体系
促进石窟全球共享 已完成数字化洞窟200多个
“这些石窟以精美的壁画、塑像,包括建筑享誉中外,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古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国家、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汇聚的见证。”郭青林介绍,敦煌研究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石窟科研机构之一,也是国内外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以及我国管理世界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最广的文物机构。
从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到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在郭青林看来,敦煌石窟的保护历程可分为早期保护、崖体保护、预防保护、数字化保护等多个阶段。
2022年7月24日,游客在莫高窟景区游览 图据视觉中国
“通过近70年的保护工作和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崖体保护的技术体系。”郭青林介绍,此外,针对壁画保护,在捷克壁画保护专家约瑟夫·格拉尔给莫高窟的保护带来新方法,开启莫高窟壁画科学修复后,敦煌研究院还和国外相关研究所合作了近40年,形成了莫高窟壁画修复的标准模式,并培养了一大批壁画保护和修复专家,一批年轻的修复专家也在成长中。“通过多年研究,参照中国文物保护准则,我们总结出了壁画保护流程。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把研究贯穿保护全过程,才能做到合理保护和最小干预。”
郭青林说,风沙是敦煌石窟除了岩体坍塌外的另一大问题,在预防与保护方面,通过多年努力,已基本建立起综合的风沙防护体系。此外,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通过监测体系、安防体系建设,组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监测体系。
“数字化保护也是敦煌研究院开展比较早的一项工作。”郭青林表示,敦煌石窟的数字化保护起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研发和构建了高保真、高精度石窟文物数字化的成套技术,促进了石窟艺术的全球共享。“有石窟经过数字化保护后,会实现高倍率放大,为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目前,已完成的数字化洞窟有200多个。”
2022年6月20日,敦煌莫高窟427窟,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壁画 图据视觉中国
除了莫高窟系统保护外,郭青林还说,其它石窟也逐步开展了崖体加固、壁画保护和数字化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谈未来:
建设敦煌学研究和石窟寺考古阵地
积极开展海外流失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
“未来的保护任务,既有莫高窟的主要保护任务,也有榆林窟及新加入的麦积山、炳灵寺石窟的保护工作。”谈及未来,郭青林表示,敦煌研究院将围绕“典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高地”(敦煌学研究高地)两大目标,文化遗产保护国家级保护研究中心、敦煌学研究与石窟寺考古权威阵地的建设为具体任务开展工作。
据他介绍,近期,敦煌研究院将在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联合国内几家知名保护团队,积极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海外流失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等重要工作。
郭青林提及的莫高窟文物保护工作未来十年计划
“针对莫高窟,我们近期规划了未来10年的一些重要任务,包括石窟本体保护研究、崖体及环境整治、数字化保护、预防性保护等方面的18项具体工作,以致力于莫高窟的长期保存。”郭青林说, 此外,敦煌研究院还将在榆林窟重点开展下洞子壁画的保护修复、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在西千佛洞完成重点壁画、塑像的修缮,以及后续展示设施的改造升级、环境提升;在麦积山石窟针对安全性等3个方面展开工作;在炳灵寺石窟重点开展防洪排沙、危岩体加固及保护设施等工作。
阅读更多精彩,请点击下图进入《守护“乡野国宝”:石窟寺保护学术研讨会特别报道》↓
红星新闻记者 姚永忠 罗敏
责编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