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大同城西16公里处的云冈石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其从公元460年至公元524年,先后开凿了60多年。皇家手笔的石窟富丽堂皇,造型高大,雕刻精湛,独特的艺术风格让所见者无不赞叹。这样举世闻名的石窟,和一个家族息息相关,那就是北魏时期的拓跋家族。图为位于武州山的大同云冈石窟。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北朝的第一个王朝。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原,拓跋珪把都城迁于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过惯了游牧生活,迁都平成后的拓跋家族,开始渐渐熟悉平原生活。鲜卑族只有语言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这一时期,他们的主要宗教就是佛教,鼎盛时候僧尼的人数达二百多万,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开凿石窟。图为云冈石窟内的佛像,下半身部分已被风化。
石窟选址在钟灵毓秀的武州山,由高僧昙曜主持开凿的全部工作。最初的洞窟,规模较小,凿山后从顶部开始雕刻,主要造像为三世佛。皇家贵族开凿石窟,百姓们的家里也供奉着小规模的石造像,佛教之风盛行,家家户户都在一片梵音中生活,一时间国泰民安。公元467年,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拓跋宏出生,3岁那年被立为太子。跟随着礼佛的父亲,他从小便对石窟有着特殊的感情。图为目前为了保护石窟所建的户外阁楼。
北魏王朝有些特殊的制度,比如子贵母死。也就是说,皇子被封为太子后,母亲就必须被处死。拓跋宏成为太子的那一刻,他的生母李夫人惨遭赐死,抚养他成人的任务由祖母冯太后一肩挑起。冯太后是一位铁腕女强人,在朝野中有着自己的朝臣,她亲临朝政后,一边打压拓跋宏,一边进行了政治改革。拓跋宏5岁那年,父亲禅让帝位,拓跋宏登基。图为云岗石窟大佛的侧面图。
小小年纪的拓跋宏就表现出不一样的才华,这让冯太后对他更加戒备。在他执政时期,北魏石窟进入了鼎盛时期,南北交流,莫高窟的石匠师傅们也前来指导石窟开凿,武州山热闹非凡。拓跋宏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下令为其父祈福建造了石窟寺内最大的佛像,高达17.7米的释迦牟尼半结痂趺坐像,目前是云冈石窟的第五窟。拓跋宏用父亲喜欢的方式纪念着他。图为拓跋宏为父所建的大佛。
听命于祖母多年,拓跋宏学会了隐忍,同时也学习了祖母的政治精明,表面上他与祖母一片祥和,暗地里,他也感受到了祖母无处不在的限制。拓跋宏的第一次叛逆,是自己的儿子出生后。太子的母亲要被处死,拓跋宏提出废除子贵母死的制度。拓跋宏不太希望自己儿子的母亲被杀死,他还挺喜欢这个女人,但是冯太后断然拒绝,随后,太子的母亲林氏被赐死,拓跋宏一口怨气无处发泄,他继续发挥自己隐忍的本事,悄悄地等着时机的到来。图为石窟大佛及背后的其他洞窟。
24岁的拓跋宏终于等来了扬眉吐气。这一年,冯太后离世,拓跋宏憋在心里的那口气,有了发泄的出口,他继续打着太后的旗帜,坐稳了自己的江山。随后,他开始向太后的党羽们开刀。3岁起就被这个老太婆揉捏于拳掌之间,亲眼看她杀死了自己的爱妃,却无能为力,拓跋宏对太后的感情又爱又恨。这一年,他让工匠完成了为冯太后祈福超度的洞窟--佛母洞。图为风化后的佛造像。
拓跋宏恨自己无法做主,但又爱冯太后的英明决策。在冯太后的治理下,北魏王朝一片繁荣景象。太后虽然离世,但是她的党羽们依然掌握着国家大权,处处抵制拓跋宏。拓跋宏对他们的打击,是不留余地的,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卷入叛乱,直接被杀,其他的党羽们命运也不容乐观。消除余孽后,拓跋宏还不甘心,他担心冯太后的残余势力凶猛,会动摇自己的政权,他生出了迁都的念头。图为大同博物馆复原的平城图。
但是迁往洛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拓跋宏使了一个计策。他谎称要去攻打南齐,一切准备就绪后,率兵罚齐。临走时,他拜祭了祖陵石窟,带着文武百官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平城,浩浩荡荡一路南下。时值秋季,阴雨连绵,一个多月后,大军到达洛阳,拓跋宏下令休整5日。5天后,拓跋宏准备继续南下,大臣们劝谏多休整几日,拓跋宏听了暗自心喜。图为大同博物馆内北魏贵胄出游图。
舒服了一阵子后,大臣们没有了南下征战的斗志,拓跋宏把握时机,提出迁都。北上回平城路途遥远,大臣们只好同意。迁都洛阳后的贵族们,失去了原有的富裕,而拓跋宏在洛阳放开手脚撸起袖子,开启了一系列改革。他没有忘记继续修建洞窟,于是,在洛阳龙门,新的石窟又拉开了序幕。由于他的离开,云冈石窟的开凿戛然而止,后面的一些洞窟,是民间修建,精美程度就大打折扣了。图为民间所建的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