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武汉的标志是什么,那一定少不了黄鹤楼。
提到黄鹤楼,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等千古名句。一直以来,黄鹤楼都是武汉乃至湖北文化及旅游领域的金字招牌。
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在岁月的长河中也免不了多灾多难。
自从1884年“上一代”黄鹤楼毁于火灾之后,此后漫长的岁月里重建黄鹤楼的计划都因为兵灾、水灾等种种原因都没有实施起来,而且上世纪50年代末因为建造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的旧址也被占用。
但是黄鹤楼的重建计划始终没有放弃,经过多番考量,直到1981年,新一代的黄鹤楼最终选择在距离原址1公里开外的蛇山山顶动工,1985年建成并开放旅游,这距离上一代黄鹤楼刚好过了1个世纪。
千古名楼终于以崭新的姿态亮相,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毕竟从此武汉又多了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黄鹤楼景区在旅游的服务上也在不断升级,在2007年成为了
国家AAAAA级景区
。
然而即便如此,黄鹤楼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从建成后至今的30多年里,黄鹤楼无时无刻不被吐槽,而且被吐槽的内容从来都是那些嚼不烂的老梗:
“不在原址,不是古迹。”
“有电梯的钢筋水泥现代仿古建筑。”
“一座楼也圈起来收门票,钻钱眼里去了。”
“......”
人们纠结这些,无非就是认为:
即使重建,也不应该用钢筋水泥来重建,应该用木头重建,这样才是尊重老祖宗的智慧,才能让黄鹤楼从里到外更有古韵。
当然,理想很伟大,但现实中很多古建筑的重建都很难满足部分人的“
怀旧情结
”。
不仅黄鹤楼如此,滕王阁、雷峰塔也都是如此(顺便说一下这两处景点遭受的吐槽跟黄鹤楼一样一样的),那为什么重建古建筑都非要用钢筋混凝土而不用木头呢?
·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安全性。
木质结构的建筑,时间一长就容易受潮、腐朽、虫蛀,在修缮和保养上要花去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维护成本太高;
而且木质建筑还易燃,在消防那一关就要被卡住,试想万一哪个游客丢个烟头或者是电路短路引起了燃烧,火势蔓延会更加迅速,后果不堪设想。
还记得四川绵竹九龙寺的亚洲最高木塔吗?重建才8年就被烧了,得不偿失。
九龙寺木塔火灾前后对比
·其次就是木质建筑支撑不了过于庞大的游客数量。
像每年的黄金周、小长假,稍微有点名气的景区都是人从众,游客数量远远超出景区的承载量,通俗来讲就是“井喷”了。
黄鹤楼也一样,
卖票
的时候都这么多人,如果哪天搞个半票或者免票活动那还得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木质的黄鹤楼,那要直接被踩成压缩饼干。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出于保护森林资源了。
现在也不像古时候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多到没地方用。像黄鹤楼这么浩大的工程,用木头建造的话得砍掉多少亩森林?
如今森林面积早就不复以往,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古树越来越稀缺,都是被重点保护的对象,昂贵的很,建黄鹤楼的预算够吗?中途资金断裂烂尾了咋整?到时候黄鹤楼没建起来,还浪费了宝贵的木材。
-END-
黄鹤楼重建至今也过了30多年,最大的意义就是让它本身独有的文化有个寄托之所,能得以一直传承。
而且黄鹤楼在旅游服务的打造上也越来越出色,也是众多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摄的题材.
因此还去纠结是木头的还是水泥的实在没啥必要,没有什么是100%完美的,黄鹤楼过去是,未来依旧是武汉乃至湖北重要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