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提到广州的沙河,大家的脑海中肯定是想到“服装批发市场”,这里于1980年前后兴起,是广州三大服装批发集散地之一,在华南地区服装批发界有很大优势地位,同时也蜚声国内外,多年来年成交额上百亿元,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采购。然而,可能许多人都忘记了,这个位于白云山南麓的地方,曾经还有一个名字:马头岗。在马头岗上,有一座见证国人英勇抗日的烈士陵园:第一军印缅阵列亡将士公墓。经历七十几年,这座陵园现状怎么样呢?
从地铁沙河顶站出来后,珊珊三丫头从先烈东路向濂泉路方向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花花绿绿的服饰批发商场招牌,这就是沙河服装批发市场商圈。在这个其貌不扬的地方,星罗密布着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服装批发商场。我置身其中,感觉除了我之外,每一个人仿佛都是在为衣物的买卖而忙碌着。
珊珊三丫头在这车来车往,人头攒动的沙河服装批发市场穿梭的时候,思绪却飘去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其中有一支作为中国远征军主力赴印缅战场作战的王牌军,有着对抗日物资运入中国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功劳,苦战数年,屡立奇功,多次重创日本侵略军,是赫赫战功的铁血之师,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写下了光辉篇章,他就是著名的“新一军”,而新一军的军长孙立人被誉为“歼来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孙立人指挥新38师猛攻胡康河谷,此时他们面对的主要对手是号称 “丛林之王”的日军18师团,这支军队曾参与南京大屠杀,也是日军最强战斗力的代表。但在孙立人师及盟军部队联合攻击之下,这支日军王牌中的王牌,最终伤亡过半,溃不成军,连官方信印也被孙立人部属缴获,这是二战史上,唯一被缴获的日军甲种师团的信印 。
作为远征军的新一军,在印缅战场与日军作战作700多次,转战1500多公里,收复失地6万多平方公里,歼敌七万多人,为中国抗日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而新一军在这次远征中,有2.7万多名官兵献出宝贵的生命。抗日战争胜利后,新一军奉命到广州接受日军投降。在接受日军投降后,孙立人就开始着手修建筑纪念在印缅远征战场作战中牺牲的将士纪念陵园,选址在白云山麓的马头岗建造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公墓由著名设计师杨元熙设计,再由全军将士捐资,在1945年10月5日始建筑,动用600名日军战俘动工,意为“以敌汗报流血,聊慰忠魂”,在1947年9月建筑成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珊珊三丫头这趟行程,共寻访了三个点:
第一个寻访点: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的大门东柱及东西门楼。
从先烈东路转入濂泉路,一直走到濂泉路28号的位置,最先看到这里立有一方墩立柱,上面能看到残留的字迹,仔细看能清晰看到上面写着“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下面有一块牌子写着“广东文物保护单位,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这里是当年公墓的大门东柱,脚下道路是通向陵园的南北墓道。在原来大门两侧分别设了东西门楼,门楼仍保持原样,其中东门楼已用作某部的传达室,西门楼隐藏在天宝服装市场内,被重重的档口包围着,极难分辨认出位置。
第二个寻访点: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的纪功亭。
在濂泉路28号停留了一会之后,珊珊三丫头继续向前走,穿过一条铁路,来到了广园东路“广园中综合市场”。在市场内,我看到了当年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墓前的纪功亭,亭子是琉璃覆顶,八角攒尖。亭中重新题写“勋留炎徼”和浩气长存”几个字,但原来由孙立人所撰《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墓记》已不存在了。现在亭子的中央,立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
在现在的纪功亭的一边,有一块“欢迎孙立人将军之子,孙安平先生”字样的牌子,据说在1990年,孙立人将军在台湾逝世的时候,临终遗言是希望能在死后埋于广州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旁,希望永远与印缅抗战阵亡将士一起。从现场上面挂着的牌子,将军之子为完成父亲遗愿曾亲自回来,在到处奔波。但遗憾的是孙立人将军的愿望至今没有实现。
第三个寻访点: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的纪念塔。
从广园中综合市场出来之后,眼前是广园东路,珊珊三丫头绕着周边前前后后走了几次,企图想找到当年公墓的主体建筑“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却没有任何踪迹和遗存物,只看到有一座六层高的酒店建筑物。
显然,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已被广园东路、濂泉路和广深铁路分割成了不相连的部分。珊珊三丫头在这次参观之后,结合了一批照片考证,想象当年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这里从前的模样:
1、整体:公墓东、西、南三面,有围墙与外界相隔,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约为75000平方米,是一个北高南低的长方形的墓园。
2、南北大道:进入公墓的通道,称作“南北大道”,大道宽30米,长200米,南北大道的南端,由两座门楼和一座牌坊组成一个跨度为30米的公墓大门。两座门楼的设计,融合了凯旋门和军营门岗的意念,简洁端庄。牌坊的设计则独辟蹊径,仅以两段式的两座方柱构成。方柱的下端两内侧,各塑有一尊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的新一军士兵浮雕。牌坊方柱的上端,为一对联,左联为“顶天立地”;右联为“英魂长存”。与联下的两尊凝结在方柱上的战士塑像,互为呼应。左联正下方是“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字样。对联和“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字,全部为孙立人所题书。
3、纪功亭:在纪念塔南面正前方70米处,即人工池塘的南面,有一纪功亭。亭高7米,八角攒尖顶,纯中国形式,有“勋留炎徼”和《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墓记》。
4、纪念塔:先从纪功亭西侧经过,再从两个人工池塘间穿越,然后抵达墓园的核心建筑是纪念塔,纪念塔高21米,基座为一边长45米的正方形梯级台基。纪念塔东、西、北三面镶嵌着刻有27000余名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名字的大理石碑刻,每块石碑宽约2米,高约5米。纪念塔正面镶嵌着一块长约4米,宽约0.5米的辽宁青石纪念碑,上刻有孙立人手书隶体“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16个大字。
5、池塘与小桥:在纪念塔南面东、西两旁各有一个人工池塘,左边“花篮塘”;右边“葫芦塘”。濂泉溪流自白云山上注入两池塘,再滋润四周的绿树芳草、青松翠柏。纪念塔与两个人工池塘之间,有一道弧形的小桥相隔。
这一天的参观,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有种酸楚感觉,虽然有关部门几次动议想要复建,但因复建的难度非常大,而暂时作罢。七十多年前,以新一军为主力的反攻缅甸之战,是自鸦片战争一百余年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派赴国外御敌并取得辉煌胜利的一次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部队唯一派赴国外战场作战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不但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功绩,同时,更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州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为当时英勇牺牲在印缅国外战场的两万多名烈士招魂祭奠,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抗日战争,有多少妻子告别了丈夫?有多少老人失去了儿子?有多少孩子没了父亲?无数先烈牺牲,尸骨至今都不能回到家乡,许多抗日将士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永远倒在了冰冰冷冷的战场上,死得悄无声息。如今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的现状,让我始终五味杂陈。那些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牺牲的将士们,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和崇拜,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