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一个地方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就是被誉为“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的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铸造于建国后十周年,而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从设计建造到完成一共用时不到一年。自建造以来,人民大会堂便被用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里面涵盖了迎宾厅,宴会厅、国家接待厅等厅室,而里面的装潢无一例外的都使用了大幅绘画作品。据统计,人民大会堂在此半个世纪共收藏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不乏齐白石、关山月、潘天寿等著名画家的著作。
现如今,人民大会堂用来装饰的作品中,有一幅在央视新闻中出镜率极高的画作,它就是侯德昌画的《幽燕金秋图》。这幅图创作于1994年,由河南著名书画家侯德昌主笔,协同弟子一同创作而成,其所画内容是,从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附近的景色,画中描绘的是秋季的盛况,多是山山水水,山上青松浩然正气,山石巍峨大气,瀑布竖直而下,颇有一番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
《幽燕金秋图》长16米,宽三米,是现存于人民大会堂最大的一幅国画作品,当年人民大会堂进行大修,慎重考虑后,邀请了侯德昌老先生为人民大会堂作画,自此以后,这幅画作便一直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18年来,主要是新闻联播中出现人民大会堂,这幅作品几乎是每次都会出镜。
《幽燕金秋图》获得的成功,让负责装饰的人员十分欣喜,人民大会堂也因此邀请侯德昌多次作画。现如今,侯德昌老先生的作品已经有六幅悬挂于人民大会堂。除了《幽燕金秋图》、《松瀑布》等国画作品,东大厅中,一幅名为《到韶山》的巨幅隶书,也是侯老先生的著作。
另外,在人民大会堂,这还有一幅价值不菲的画作,说它价值不菲都有些委屈了它,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独一无二。因为这个作品是毛泽东唯一题字的画,画这幅画的是著名的书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
1959年6月,原本按着,原定计划在湖南长沙写生的傅抱石,突然接到江苏省国画院的电报,电报中说:中央来电,请求他快速回京。这让傅抱石心里一惊,于是这次写生就此中断,心中忐忑的傅抱石回到家中才知道,原来,此次是周恩来总理和陈毅两人亲自点将,请他为迎接建国十周年,来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一幅画作。
傅抱石这次的合作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岭南派的关山月,在当时,他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著名书画家。两人合作的作品名称为《江山如此多娇》,此画作宽9米,高5.5米,也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为数不多的巨型著作。
三个月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对人民大会堂装饰的画作一一点评,并作最后的审定。当周总理来到这副画作前时,对画作的各个部分大力赞扬,除此之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画作中太阳的部分,应用最好的朱砂涂色,保证太阳的光辉永远明亮,另外,这幅画作在人民大会堂里面依旧显得有点小了,所以最后这幅作品被扩大到了宽9米,高6.5米。直到九月下旬,这幅画作才算真正完成。
为这幅画作更加添灯加彩的是9月27日那一天,毛泽东从外地回京来到人民大会堂,在长时间审视此画作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这幅画作题字,随着“江山如此多娇”的每一笔缓缓落下,这幅画作变得越来越珍贵,这幅作品也成了毛泽东一生唯一题字的画作。
在人民大会堂迎宾接待厅中,有一幅特别的画,它的特别之处是它是一幅画作,但它却是铁画,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幅画作是由著名画家王石岑,与民间铁画艺人储炎庆共同完成的作品,王石岑负责在长、宽分别为4.5米和2.5米的巨幅宣纸上,画出画稿,然后画稿被运往制作车间,由储炎庆带着徒弟和工人,将画稿用铁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当时画出如此大的作品属实不易,而用铁的形式铸造则更为艰难,铁画《迎客松》枝干是由一圈一圈的鳞皮形式的铁制成,在光线下形成明暗对比、凹凸有致。松树的枝节是由铁做成的松针手工锻打,然后一根一根制作成的,可以说是这幅作品经历了千锤百炼,之后才能以一颗生动的迎客松的形态展现在大家面前。
周恩来总理也亲自称赞这幅作品,他说,这幅作品,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预示着我国万古长青,迎客松又有好客的寓意,所以,这幅作品既包含了政治,又包含了艺术,可谓是绝世佳作。于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工作人员,将这幅作品从安徽厅转移入接待厅,希望外来友人,都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好客友好。
除了所描述的这三幅作品,人民大会堂中还装饰着60多幅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有属于它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讲述的中国大好河山、人民友好,这是各位艺术家的呕心著作,也代表了领导人对此的重视。
现如今,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输出,作为中国软实力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增加,无论是作品还是节日,都有着深刻且美好的寓意,这也是我国的一大宝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