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热点热议
8月16日,有网友发现,浙江杭州建德市钦堂乡谢田村的废弃矿洞,成了小红书的热门打卡点,不少博主声称“能玩又清凉”“全新的未知世界”“完美避暑胜地”……以此“种草”吸引更多网友前往。(据8月16日上游新闻)
据报道,谢田村的碳酸钙矿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系统性开采。谢田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当地一共有5个废弃矿洞。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夏天,来此探洞的游客多了起来。5个矿洞是相通的,不仅岔路多得像迷宫,而且山壁有裂缝,随时可能垮塌,存在安全隐患。前些天,当地采取措施,用砖块和水泥封闭了洞口。至于是否开发这些矿洞,要等到勘察完成后再做决定。
对于村里的封洞之举,有的网友觉得可惜,这么多年都没垮,怎么游客一来避暑就会垮呢?也有网友支持封闭,因为安全问题不能儿戏,万一出事,谁来负责?
杭州应急救援人士说:“废弃的矿洞绝对不是游玩的去处,风险因素太多了,比如,擅自进去容易迷路,还有深浅不一的水坑、一些看不出来但其实是空心的洞……就连矿石也很危险,它们很锋利,容易伤人。”一旦发生意外,救援也十分困难,“矿洞的竖井往往有200米到300米深,容易缺氧,将人直接运送至地面都非常困难,更别说还要清理障碍物等措施了。”
当地封闭废弃的矿洞,是可以理解的,避暑也好、探险也好,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不过,高温酷暑之下,那些可以纳凉的“洞天”,能开放的应该尽量开放。
据报道,2006年夏天,重庆持续高温近2个月,市政府开放41个防空洞,供市民纳凉、避暑。之后形成惯例,每年盛夏,人防部门都会对全市防空洞进行安全排查、全面维修,供市民避暑纳凉,并配有专职工作人员,配置桌椅、板凳、书报、电视,提供饮水、应急药品等。
山东济南同样擦亮“要纳凉到人防”的特色品牌,坚持每年对人防工程避暑纳凉场所进行改造升级,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读书看报、运动健身等服务,将人防工程平战结合使用从“商业化”向“公益性”方向转变。
这都是值得借鉴的举措。另据报道,近日,在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不少网友前往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瑞峰崖墓群避暑。青神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游客乘凉不会损坏崖墓群,他们会督促纳凉群众注意卫生。这一态度也值得肯定,对前来纳凉的群众,做好引导工作即可,而不是拒之于外。
高温天气,各地就是要如此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开放纳凉点,满足群众的避暑需求。该封的废弃矿洞要封住,该开放的纳凉点也要开放,这才是应有的题中之义。
声音
新京报:只关注滤镜下的美景,却无视美景之外的危险,成了不少社交平台面临的共同困境。当然,游客也有很大的责任,种种不假思索、不做攻略的探险,也会危及自身的健康与安全。面对已经发生的悲剧和潜在的风险,无论是游客还是平台,都不能再假装看不见。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理性打卡,才能让一切不止“看起来很美”。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