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是一个风情无限的森林民族。从骨子里敬奉自然的他们能歌善舞,像无风自动的“跳舞草”一样,深谙自然的奥秘。
他们生活在海拔9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环境中,他们也知道这是造物主对他们的偏爱。
傣族人很早就认识到自身和森林的密切关系,视森林为第一生命。他们世代传唱着一首民谣“没有森林就没有水,就没有稻田和人类”,且世代谨遵祖训。
基于对祖先和森林的崇拜,傣族人总结了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各种方法。“龙山林”是森林的宝座神,是村社用信仰禁忌的方式保护起来的“保护区”。
“村社—山地—水田—寺庙庭园—龙山林—薪炭林(铁刀木)”,是傣族传统农业生态景观的特别组成部分。
傣傣族是唯一种植特殊“薪炭植物”铁刀木的民族。每隔三年,就可以像韭菜一样反复收割。种植三十年,就可以打造浑然鸡翅的红木家具。
傣族先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安排生活与生产。于是有了以公元前638年为计时起始年的傣历。
傣族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至今版纳仍然还保留着被称作“毫糯秕”、“毫棍干”的稻种。一千多年前,傣族人就学会了使用牛耕和象耕。如今由传统轮歇农业向混农林发展,使自然资源能可持续利用。
每年的泼水节是傣族的盛会,因傣族人喜水、敬水,用水表达爱意和祝福。凡是傣族村寨都有各种形状的水井塔。水井的建筑颇具匠心,井身造型一般采用傣族崇敬的大象、孔雀、塔等。
傣族的干栏式竹木楼,符合生态建筑学的原则,依山傍水,傍竹倚花,楼间有林,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依存的境界。
村寨里每家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个面积不等的“小型植物园”,种植着各种药用、观赏植物达470多种。
傣族是雨林的宠儿,数千年来他们早已懂得植物王国的秘密。从众多的有毒植物选择出了可食的野菜。整个夹竹桃科植物大都是有毒植物,唯独少数几个无毒,如南山藤和酸叶胶藤,竟都被他们不可思议地挑选了出来。
傣族人的特色美味“烤青苔”,取自河里的水草,可防治疟疾。傣味生、鲜、酸、辣、野,还“药膳同功”,可预防抵抗热带多发的各种疾病。
号称“版纳第一汤”的杂菜汤,有臭菜的嫩枝或甜菜嫩叶,有麻根或芭蕉,可谓翻墙都要喝的汤。
还有“粑粑花”云南石梓花,染色能延长食物保质期,被傣族用来做年糕。傣医药还是我国四大著名少数民族医药之一,有2500多年历史。
傣族的纹身习俗,也是少数民族图腾崇拜的残余。男子纹身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比如牛、鸟、蜜蜂、花、树等,都是纹身的首选。